陳家武
筆者開展的詩歌、散文模塊的教學研究,采用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外國詩歌散文欣賞》《中國現代詩歌欣賞》作選修模塊,通過近三年的務實研究,有一定的收獲。在選修模塊的使用方面總結了“單元整合”和“必修、選修重組”的策略,在教學的方式方面探索出了“作家講座”的策略,在學生學的方式方面總結了開設語文活動課的策略,在評價方式方面總結了“評價多元”的策略。
單元整合 筆者突破傳統的語文教學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教學方式,不是只關注每篇課文的知識點,不是一課一課的教學,而是心中有全局,立足單元知識點,力圖面上突破,實施立體教學,讓學生在模塊教學中獲得最大收益。
【個例1】教學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教師在單元備課的前提下,就可以安排三節課完成單元教學。第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單元學習目標,讓學生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第二課時,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對《湘夫人》《擬行路難》《蜀相》《書憤》的學習。學生按照上一課時所得的方法,自主探究,教師再加以點撥。第三課時,學生獨立自學單元推薦自學篇目,做好讀書筆記,在班級交流。
“必”“選”重組 筆者突破必修、選修單獨教學的限制,把必修教材的詩歌散文教學和選修教材的詩文重組,指導學生先完成對必修教材的學習,再拓展學習選修教材的相關、相似詩歌散文,這樣做有利于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重組要充分考慮二者的聯系,否則沒有實際效果。這個聯系可以是一個作家的作品,可以是同一類體裁,可以是同一個內容的不同文體。
【個例2】教學必修三第二單元《杜甫詩三首》后,就可以實施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杜甫的《登岳陽樓》《旅夜書懷》《閣夜》。
【個例3】教學必修三第二單元白居易《琵琶行》后,就可以教學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白居易的《長恨歌》,這樣重組,是將同一個詩人的兩首敘事詩集中學習,對比閱讀,省時又高效。
主動探究 教師充分利用課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獲取知識,主動探究知識。教師精心制作學案,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詩詞鑒賞辭典、古漢語常用字典、散文鑒賞辭典),積極開展自主學習,合作討論。
創作中學 在學習一個選修模塊之后,教師安排1-2節課,可以安排專題輔導,主要是解決寫的問題,可以側重從寫作方面加以指導,教給學生寫的方法,激發學生寫的興趣,為讀寫結合做好指導。然后,就讓學生創作詩歌或散文。
【個例4】在學習《中國現代詩歌欣賞》后,安排《現代詩歌寫作指導》專題,教給學生寫作現代詩歌的方法,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寫現代詩歌,每個學生參與創作現代詩歌,整理成班級詩集,有40人發表了詩歌。
【個例5】學生學習《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后寫作并發表了60首古體詩。
活動中學 為了給學生一個展示學習成果的交流的平臺,于是每一個選修模塊的最后都相應地開設活動課,課題組前后開設了“讀書報告會”“原創古體詩朗誦會”“原創現代詩歌朗誦會”等活動課。
評價多元 關于選修課模塊的學習的評價,筆者不只采用了傳統的測試評價方式,還采用了展評學習成果的方式,比如,給學生的小論文評定成績,給學生的讀書筆記評定成績,給學生的習作評定成績等等。
聽講座后悟 筆者把選修課教學和文學社團的活動結合起來,在完成一個選修板塊的學習后,請作家作相應的創作指導,作家們結合自己的創作體會現身說法,獨特的創作感悟,管用的創作方法帶給學生以啟迪,為學生從讀到寫搭起一座橋梁,學生聽講座后寫的散文在省內報刊獲得發表,效果很好。
【個例6】散文作家舉辦文學創作講座
2009年10月,重慶作家協會會員散文作家吳佳俊到安岳中學成功舉辦“散文創作講座”。吳佳俊分析了當代中學生散文創作的特點,并以一組散文為例,給學生們詳細講解了散文創作的方法。
總之,在開展 詩歌、散文模塊教學時,可以突破傳統的教學形式,另辟蹊徑,讓學生在誦讀中學、在聽講座后悟、在創作中學,從而獲取知識,提高文學素養,提高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