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金融服務貿易不僅與商品貨物對外貿易有著較強的相關性,還與國民經濟的增長息息相關。本文在對金融服務貿易理論進行概述的基礎上,探討了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主要合作伙伴和進出口現狀,進而深入分析了金融服務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最后提出通過完善金融服務業調控機制、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和貿易結構、加強金融業高水平人力資本的培養與儲備、加大對有利于商品貨物國際貿易的金融服務研發支出等措施來促進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
關鍵詞:金融服務;經濟增長;進出口貿易
一、金融服務貿易理論綜述
根據1994年簽訂的《服務貿易總協定》對金融服務貿易概念的界定,金融服務貿易是指發生在國家與國家、或獨立關稅地區與獨立關稅地區之間的金融服務的交易過程和交易活動。金融服務貿易有四種表現形式,分別為:跨境交付、境外消費、商業存在以及自然人流動。金融服務貿易的跨境交付類似于商品貨物的國際貿易,強調金融服務的買方和賣方在地理位置上的差異,是指一成員服務提供者在其境內向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以獲取報酬。境外消費是指一成員作為提供金融服務的一方,在其境內向來自任何其他成員的金融服務消費方提供金融服務,境外消費的主要特點是服務的消費方到任何其他成員境內接受金融服務。商業存在是指一成員作為金融服務提供方,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建立商業機構、附屬機構或者分支機構,為所在國和其他成員的服務的消費者提供服務。自然人流動是指一成員的金融服務企業作為自然人到任何其他成員境內向在該成員境內的消費者提供服務。現階段我國金融服務出口的主要模式為跨境交付,金融服務進口的主要模式為商業存在。
金融服務貿易的內容包括保險、銀行、證券和金融信息服務等領域,具體來看,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保險和與保險有關的金融服務,二是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保險除外)。保險及與保險有關的服務包括直接保險、再保險、輔助性保險服務(如保險統計、索賠清算服務、咨詢和風險評估等)、保險中介(如代理等)等。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保險除外)包括融資性租賃、匯率和利率憑證、可轉讓證券、其他可轉讓票據和金融資產)、參與各類證券的發行、貨幣代理、資產管理、所有支付和貨幣交換服務(如應付項目、旅行支票、借方信用卡、信貸和匯款等)、接受公眾儲蓄和其他應償付的資金、各類借貸活動(如消費信貸、代理、信用貸款、金融信息的提供和轉讓、抵押貸款和商業交易的資金通融等)、擔保和委托業務、自有賬戶和消費者賬戶的交易(貨幣市場證券、外匯、衍生業務、金融資產的處理和清算服務、金融數據處理和其他輔助性金融服務等。
我國在2001年12月加入WTO之后,對金融服務貿易也做出了相應的承諾。首先,對于保險服務貿易,跨境交付承諾開放國際海運、空運等運輸險,再保險,大型商業險,國際海運、空運和運輸保險經紀和再保險經紀;境外消費只對保險經紀沒有承諾;自然人流動除水平承諾外沒有承諾。其次,對于銀行服務貿易,跨境交付承諾允許提供和轉讓金融業相關軟件,提供的建議包括調查、投資研究、證券研究,以及收購、重組和戰略制定等方面的建議;境外消費只對保險經紀沒有承諾;自然人流動除水平承諾外沒有承諾。最后,對于證券服務貿易,跨境交付承諾外國證券機構可直接從事B股交易;境外消費承諾沒有限制;自然人流動除水平承諾外沒有承諾。
二、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
1.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主要合作伙伴
金融服務的進出口貿易與商品貨物國際貿易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而我國目前最大的商品貨物出口國為美國和歐盟,因此美國和歐盟都是我國金融服務出口貿易的主要合作伙伴。同時,美國和歐盟也是金融服務的貿易出口大國,2005年,美國和歐盟的保險服務出口金額分別為68.3億美元和79.8億美元,分別占全球市場的13.7%和16.0%。
我國金融服務進口貿易的主要合作伙伴同樣是美國和歐盟這兩大經濟體。2003年,我國從美國進口的金融服務增長了54%,2004年增長了6%,2005年增長了122%,變動比較大。2003年,我國從歐盟進口的金融服務增長了46%,2004年增長了74%,2005年增長了22%。我國金融服務進口貿易的重要合作伙伴還有日本和中國香港,根據相關數據統計,2005年,我國從日本進口保險服務6100萬美元,同年從中國香港進口保險服務6900萬美元。總體而言,我國金融服務的進出口貿易與商品貨物國際貿易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金融服務的進出口貿易合作伙伴國主要分布在與我國商品貨物貿易量較大的地區。相對于金融服務進口貿易,金融服務出口貿易量比較少,這使得我國的金融服務貿易一直以來都處于貿易逆差的狀態。
2.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進出口狀況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近年來我國金融服務貿易進出口也呈現出不斷增長的態勢。根據相關數據統計,1997年我國金融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量為29.49億元,2000年這一數據為52.54億元,2005年的進出口總量為142.18億元,2010年的進出口總量為255.07億元。在這十多年的時間里,金融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量增長了7.65倍,其中進口總量增長了約7.42倍,出口總量增長了9倍多。
在我國的金融服務貿易中,保險服務所占的比重最大。1997年保險服務進出口占金融服務進出口的比重為77.60%,其中,保險服務進口占金融服務進口的比重為76.30%,保險服務出口占金融服務出口的比重為86.45%;2000年保險服務進出口占金融服務進出口的比重為93.64%,其中,保險服務進口占金融服務進口的比重為96.21%,保險服務出口占金融服務出口的比重為58.08%;2005年保險服務進出口占金融服務進出口的比重為96.22%,其中,保險服務進口占金融服務進口的比重為97.83%,保險服務出口占金融服務出口的比重為79.09%;2010年保險服務進出口占金融服務進出口的比重為86.54%,其中,保險服務進口占金融服務進口的比重為91.91%,保險服務出口占金融服務出口的比重為56.47%。同時可以看出,我國的金融服務貿易一直以來都處于貿易逆差的狀態。
三、我國金融服務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眾所周知,商品貨物的國際貿易可以通過充分利用國際資源、改善我國經濟環境、擴大財政收入和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等方面推動國內經濟發展。如前所述,金融服務貿易和商品貨物的國際貿易之間有著很強的相關性,通過分析可以看出,金融服務貿易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推動我國的經濟發展:
1.提高投資效率,促進人力資本積累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吸收外資是許多國家緩解國內經濟發展資金不足問題的重要途徑和手段。開放的經濟環境使各國的資金往來更加便捷,在降低資金使用成本的同時,也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金融服務貿易作為連接各國資金往來的橋梁,有效降低了各國籌措外資的交易費用,促進了資本的積累,提高了投資效率。
金融服務是知識密集型的服務產業,服務質量決定其在對外貿易中的競爭力,而金融服務的服務質量由人力資本的整體素質和知識水平決定。因此,我國要想發展金融服務貿易,提高其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就要培養大量專業性人才。一方面,這會拉動我國相關教育事業的發展,提高人力資本的質量和數量,從而促進國內經濟增長;另一方面,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也會為國內勞動者提供大量優質的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同時促進經濟發展。此外,我國進口的金融服務中所包含知識和技術一般都比較高,國內企業通過借鑒和學習可以進一步提高相關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提高人力資本的質量。
2.通過金融服務貿易的溢出效應推動國內經濟發展
在開放的國際經濟環境中,金融服務貿易也表現出較強的溢出效應。金融服務貿易的溢出效應主要表現為先進知識和技術的溢出,具體是金融服務進口中的模仿性學習和金融服務出口中的競爭性學習。
首先是金融服務進口中的模仿性學習。我國進口的金融服務產品中所包含的知識和技術一般都比較高,這些知識和技術可以被國內企業借鑒和學習,從而產生示范效應。國內企業甚至可以在此基礎上通過改進和創新,研究開發出更具有競爭性的金融服務產品,從而提高我國金融服務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推動國內經濟發展。其次是金融服務出口中的競爭性學習。金融服務出口使金融企業面臨更加嚴苛的服務定制要求,為了滿足這些要求,國內金融服務提供者必須不斷對金融服務進行改進和創新,以提供具有高競爭力的服務產品。同時,為了得到本國高質量、低成本的金融服務,國內的金融服務進口商會向國內金融企業提供相關市場的技術信息、需求信息等,從而產生知識和技術的外溢,促進經濟增長。總之,金融服務貿易增加了國內金融企業的競爭強度,為了能夠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得以生存和發展,國內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吸取經驗和教訓,不斷提高金融服務的質量,從而促進了我國的經濟發展。
3.擴大經濟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消費、投資和出口被稱作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金融服務貿易也通過這“三駕馬車”推動了我國的經濟發展。
首先,金融服務貿易促進了消費的增加。金融服務貿易打破了地理位置的限制,為金融服務的消費者提供了便利,不僅使國內消費者享受到境外的金融服務,也使國外消費者獲得國內的金融服務。金融服務貿易提供的便捷使國外工作者通過自然人流動的方式來到我國工作,提高了國內的消費水平。其次,金融服務貿易提高了投資水平。金融服務貿易使各國的資金往來更加方便快捷,降低了各國籌集外資的相關成本和交易費用,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金融服務貿易使各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資金短缺問題找到緩解的路徑,促進了資本積累,提高了投資效率。最后,金融服務貿易促進了商品貨物的進出口貿易。商品貨物的國際貿易離不開金融、保險等輔助性服務的支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金融服務直接決定商品貨物的進出口貿易能否順利進行。因此,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推動了我國商品貨物對外貿易的發展,從而促進了經濟增長。
四、結論與建議
1.完善金融服務業調控機制,促進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的經濟建設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經濟發展起步晚,金融市場不夠成熟和穩定,金融服務業的調控機制不夠完善,金融體系效率低下,這些都是阻礙我國金融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的不利因素。當今開放的經濟條件下,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金融服務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這種背景下,只有通過結合我國具體國情進一步推動金融體制改革、完善金融服務業的調控機制,才能為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提供一個相對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使我國的金融服務業得以健康有序地發展,提高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總體競爭力,從而促進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
2.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和貿易結構,推動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
一直以來,我國的第三產業發展比較緩慢。在國際貿易中,我國處于產業鏈的底端,利用廉價的勞動力和初級產品賺取微薄的經濟利潤,而發達國家利用高附加值的服務等產品獲得高額回報。在這種經濟背景下,我國應該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和貿易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尤其是金融服務業這類知識密集型產業,在國際貿易中占得優勢地位,促進國內經濟增長。在我國的金融服務貿易中,保險服務占據了非常大的比重,因此在調整整體產業結構、發展金融服務貿易的過程中,也應注重調整金融服務貿易內部的結構。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和貿易結構,使產業優化升級,對推動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促進經濟增長意義重大。
3.加強金融業高水平人力資本的培養與儲備
作為知識技術密集型的服務產業,金融服務業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專業人才的支持,對于金融服務貿易而言,高水平的人力資本是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因此,國內金融企業應該加強對金融業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儲備,一方面鼓勵高校及培訓機構培養相關專業人才,另一方面在企業內部積極構建學習型組織,建立良好的管理體制,為激烈的市場競爭儲備高水平的人力資本,通過發展核心優勢提高國內金融服務提供者在國際市場上的整體競爭力。
參考文獻:
[1]何其春,孫萌.對外貿易、金融改革和經濟增長:來自中國的證據[J].經濟學(季刊),2012,03:833-852.
[2]廖淼.金融服務貿易自由化、金融效率與經濟增長[D].西南財經大學,2014.
[3]施丹.金融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經濟效應分析[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
作者簡介:葉笑瀟(1989-8),浙江省寧波人,廈門大學經濟學院2014級課程進修班,現供職于招商銀行寧波分行,研究方向:金融服務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