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選取20家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家族企業作為研究樣本,構建了民營上市企業財務指標體系,分別從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四個方面,運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法和Q型聚類分析對樣本企業的財務指標進行比較和研究。
關鍵詞:家族企業;財務指標;因子分析;聚類分析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股市建立以來,我國股票發行上市完成了從額度審批制到核準制的轉變。1991年深圳華源磁電有公司通過資產整合從而成為了中國第一家上市民營企業;1996年,武漢雙虎涂料股份有限公司則通過收購上市公司股份,從而成為首家通過收購形式進入到資本市場的民營企業;1997 年,廣東飛龍集團、河南思達科技集團等7家民營企業通過買殼上市的方式達到了間接上市的目的;2000年,第一家民營家族企業帝賢B成功在深圳上市;2001年,天通股份在上海上市,從而成為我國第一個以自然人持股上市公司。
通過對滬深兩地上市和港交所上市的內地民營家族企業的調查,Forbes發布了《中國現代家族企業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7月31日,2528家A股上市公司中,1043家為國有企業,1485家為民營企業,其中家族企業747家,比去年增加36家;民營企業占到總數的58.7%,其中,家族企業又占到民營企業數量的50.3%。值得一提的是,福布斯所認定的家族企業是企業所有權或控制權歸家族所有,以及至少有兩名或以上的家族成員在實際參與經營管理的企業。
一、樣本選取和指標建立
本文選取了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20家家族企業為研究樣本,數據來源是各公司年報,根據以杜邦分析為核心的現代財務分析體系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發展能力和營運能力四個方面構建了4個一級財務指標,17個二級指標,分別是總資產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率、營業利潤率、銷售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資產負債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和流動資產周轉率。
二、因子分析
1.建立相關系數矩陣和提取特征向量
運用SPSS19.0對正向化后的指標標準化,計算出17個原始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注意到矩陣中的大部分相關系數均大于0.3,即各變量之間大多具有較強的相關性,然后操作得出相關系數矩陣的特征根及方差貢獻率,根據變量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前5個方差累計貢獻率是83.37%,可以解釋樣本數據的大部分信息,而表4顯示變量不會出現丟失。因此,提取的主成分個數m=5。故可以用5個主成分代替原始數據中的17的財務指標,這5個主成分分別是F1、F2、F3、F4、F5。
2.建立因子載荷矩陣并提取公因子
對提取的5個公因子F1、F2、F3、F4、F5建立原始因子載荷矩陣,并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轉法,對原始因子載荷矩陣進行旋轉,得出方差最大正交旋轉矩陣,如表5所示。此時,我們還可以根據因子正交轉換矩陣,為5個主成分命名。第一個公因子F1在X6、X7、X8上有較大的載荷,可稱為償債能力因子;第二個公因子F2在X14、X16、X17上有較大的載荷,稱為運營能力因子;第三個公因子F3在X2、X3、X4上有較大的載荷,為其命名為盈利能力因子;第五個公因子F5在X12、X13上有較大的載荷,稱為發展能力因子;然而,第四個公因子F4有較大載荷的指標X5和X15分別代表盈利能力和運營能力,這里不對其做深入探討。
3.建立因子得分矩陣與綜合得分排名
對這20家深市A股上市家族企業財務指標的各因子得分、綜合評價得分及排名情況作標準化處理后,各主因子得分與綜合得分的均值都是0,以此為參考標準,財務綜合指標得分值F的值越大,說明公司的財務狀況越好,當然,F值越小,那么,公司的財務狀況就不理想。20家公司中綜合得分大于零的和小于0的各占一半,這一半的公司得分為負數,并不說明其各項財務指標就為負,而是由于因子分析的過程中對原始數據進行了標準化。
4.聚類分析
為了進一步了解各上市家族公司的財務綜合狀況及其影響因素,隨后,根據其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發展能力和營運能力的因素特性,以財務綜合指標為因變量,采用平方歐式距離和組間連接法,進行了Q型聚類分析。
根據聚類分析的案例處理匯總表和樹狀圖,可以將樣本分成六類,類別及相應的公司數量和名稱。然后根據因子分析中對個主成分的命名及因子得分和財務綜合指標評價表,計算出跟類別公司的償債能力、運營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平均得分。
三、結論
對于因子分析,從綜合財務指標排名來看,森馬服飾、新希望和史丹利的綜合得分都大于0.5,位列前三甲,其中排名第一的森馬服飾在償債能力因子(f1)和盈利能力因子(f3)得分也相當靠前,充分說明森馬服飾具有很強的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而榮盛石化、榮安地產、蘇寧環球與金科股份的得分均小于-0.5,說明這四家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未取得良好的狀態。此外,統計表中的綜合指標得分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達到了1.894,說明當前我國上市的家族企業整體財務評價指標并不高,各企業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此外,對于償債能力因子,明牌珠寶的得分僅次于森馬服飾,唐人神和新希望的運營能力得分領先于其他上市公司,美的集團和瑞康醫藥分別位列盈利能力得分、發展能力得分排行首位。
然后,聚類分析結果顯示,可以將20家上市家族企業分為六類,第一類包括廣田股份、太陽紙業、美的集團、蘇寧集團、唐人神、華孚色紡、新寶股份、榮盛石化、飛馬國際、瑞康醫藥、步步高廣田股份、太陽紙業、美的集團、蘇寧集團、唐人神、華孚色紡、新寶股份、榮盛石化、飛馬國際、瑞康醫藥、步步高,第三類包括史丹利和宗申動力,第四類包括美邦服飾、大華股份、明牌珠寶、金科股份,而第二類、第五類和第六類都只有一家企業,分別是新希望、榮安地產和森馬服飾。對比這六類的四方面的能力因子得分發現,第一類公司的運營能力最強,第二類和第六類公司的償債能力比較強。
參考文獻:
[1]郭翠,榮劉亮.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研究[J].管理世界,2012,1:176-177.
[2]肖彥,劉君.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與聚類分析的上市公司財務綜合評價——以農業上市公司為例[J].財會通訊,2013,2:37-39.
[3]鄧斌,孫建敏.我國糧油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綜合評價——基于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J].技術經濟,2013,02:77-84,96.
[4]張峰.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國銀行類上市公司競爭力實證研究[J].上海金融,2015,03:105-107.
作者簡介:田滿滿(1990—),山東菏澤人,山東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成長、創新創業和家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