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亞南
摘 要:已實施的 《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是我國對工程造價計價方式的又一次深化改革,以進一步推動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工作。本文綜述了我國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的不足,對如何完善工程造價管理信息系統,不斷提高工程造價管理信息服務水平,充分挖掘工程造價管理信息服務價值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工程造價管理;服務信息化;競爭優勢
一、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工程造價信息開發不全面。對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傳播,缺乏統一規劃、統一編碼、系統分類,信息系統開發與資源擁有之間處于相互封閉、各自為戰的狀態,結果是無法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2.工程造價信息網絡內容沒有專業性。信息網建設不完善,現有工程造價網多為定額站或咨詢公司所建,網站內容主要是頒布定額和價格信息、轉發相關文件、發布招投標信息、企業介紹等,只是將已有的工程造價信息在網站上公布,缺乏對這些信息的整理、分析和更新。
3.工程造價信息的鏈接不連貫。信息資料的積累和整理還未完全實現與《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接軌,在信息的采集、加工處理上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沒有統一的范式和標準,造成了在投標報價時難以直接使用,需根據要求不斷調整,不能滿足新形勢下市場定價的需要。
二、實施《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的作用
《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將各種費用和稅金單獨列出,從而使分部分項工程費、措施項目費和其他項目費成為完全競爭費用,標志著我國建設工程造價工作向“量價分離,市場定價”動態方式轉變又走進了一步,有利于招投標雙方使用工程造價信息,有利于企業自主報價和競爭,更有利于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其作用表現在:
1.有利于制定招投標階段統一的工程造價信息標準。長期以來,制約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的一個因素是,由于沒有統一的造價信息標準,信息的科學分類、整理、加工等工作缺失,因此不能高效利用信息。實施《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可結合構成清單分部分項數據的“五統一”,即項目編碼、項目名稱、項目特征、計量單位和工程量,制定招投標階段工程造價信息標準。
2.有利于工程造價價格信息直接使用。《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將可競爭的費用單獨列出,即分部分項工程費、措施項目費、其他項目費,其綜合單價 = 人工費 + 材料費 + 機械費 + 管理費 + 利潤 + 風險費用,隨著工程造價信息的積累,在招投標時投標方可直接使用積累的綜合單價信息,而不必重新組價。同時,招標人或評標機構在評標時也可利用價格信息進行比較,科學確定中標人。增加用戶群體,可推動專業的工程造價信息管理機構或咨詢公司積累、加工造價信息。
3.有利于全方位介入工程造價信息建設。《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更加重視咨詢機構、工程造價管理機構和工作人員的作用,從而增加了工程造價信息用戶群。
第四,有利于借鑒發達國家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的成功經驗。實施《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的最大亮點,就是在招投標階段的工程造價信息實現了與國際接軌。
三、加快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的措施
1.制定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標準體系。在尚未建立統一的造價信息標準體系、工程造價信息分類編碼體系的情況下,參與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的各個行業、部門很難協作,大規模的系統開發、應用無法實施。因此,應對照有關信息化技術標準體系,建立統一分類、權威、規范的工程造價信息標準體系,這是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最急迫、也是最重要的一項工作。應按照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的總體規劃和總體目標要求,分階段、分層次加快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在制定規劃時應明確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的主要指標體系,包括技術指標、信息管理系統運行指標、維護指標和從事信息管理相關人員資質等,便于分解落實。
2.開發工程造價信息市場,為建設市場服務,為工程造價管理服務。工程造價信息市場是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的條件和基礎,通過這個市場,工程造價信息生產者、提供者可為需求者提供各種專業信息服務,通過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降低信息服務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加快工程造價信息服務的專業化、社會化進程。開發工程造價信息市場,要著眼于為建設市場服務,為工程造價管理服務。工程建設雖然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較大的份額,但是還存在著科技水平不高、現代化管理滯后、競爭能力較弱等問題。運用信息技術,可促進管理部門依法行政,提高管理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和透明度;可促進企業提高產品質量、服務水平和效率,達到提高企業競爭力的目的。在我國目前正在大力推廣工程量清單計價制度這一形勢下,應圍繞為工程建設市場服務、為工程造價管理改革服務這條主線,組織技術攻關,加快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
3.加快工程造價軟件和網絡的開發。為加大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的力度,全國工程造價信息網正在與各省的信息網聯網,這樣全國的造價信息網就聯成一體,用戶可很容易地查閱全國和各省市的數據,大大提高了各地造價信息網的使用效率。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的關鍵,是如何將工程造價與信息技術高度結合,培養具有工程造價專業知識和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4.建立規章制度,發展工程造價信息化,促進工程技術健康有序發展。為了實現工程造價信息的標準化、規范化,制定信息通用標準和專用標準,制定建設信息安全保障技術規范和網絡設計技術規范已提上日程。加強全國建設工程造價信息系統的信息標準化工作,包括組織編制建設工程人工、材料、機械、設備的分類及標準代碼,工程項目分類標準代碼,各類信息采集及傳輸標準格式等工作,將為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提供基礎。
加快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可實現對信息的高效處理,使之具有及時性、有效性、標準化、定量化,推進工程造價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繁榮工程造價信息市場,實現從數據采集、傳播、處理的市場化運作,推動工程建設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志勇. 關于我國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完善與應用的分析[J]. 科技風. 2010(05) .
[2]曾俊. 加強工程造價信息動態管理完善工程造價信息發布機制[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0(06) .
[3]潘莉. 工程量清單制度下如何控制工程造價[J]. 經濟研究導刊. 201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