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建筑行業的競爭力越來越大,施工階段的造價控制環節則成為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建筑工程施工階段工程造價控制最理想的目標是:質量好、工期短、造價低。但實際上是不可能實現的,這三者的關系是互相影響、相互制約的,高質量和短工期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因此,要在滿足合理質量標準和保證計劃工期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工程造價。本文主要從建筑工程施工階段造價控制的特點、失控原因和控制措施等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階段;造價控制;特點;原因;措施
一、建筑工程施工階段造價控制的特點
1.建筑工程施工階段的造價控制,是對施工所需的投資在施工進行之前和施工進行中所采取的合理預算及控制,它與造價審核有著本質的區別,造價審核是在施工以后對已經發生的施工投資進行總的核算。所以建筑工程在施工階段的造價控制,是避免施工浪費的先行措施。
2.由于施工階段的造價控制,在工程施工中會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在整個施工過程中造價人員會在不同的階段,根據情況對造價的變化進行跟蹤控制,施工中各種突變因素對造價的控制工作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盡量做到對有可能出現的造價問題進行早期防治,將工程施工階段的造價問題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所以建筑工程施工階段的造價控制具有一定的動態預控性。
3.在施工階段的造價控制中,造價控制人員要對整個工程的動態進行跟蹤控制管理,造價人員所需要掌握研究的造價資料都是第一手的,這樣就能有效地對整個工程的造價,作出主動性的分析,提出可靠的控制方案。掌握工程在施工過程中的造價趨勢,科學分析,有效控制。所以建筑工程在施工階段的造價控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二、建設項目施工階段造價失控的原因
1.合同條款欠嚴密。工程建設項目合同是雙方(或數方)當事人關于建設項目事宜依法訂立的有關權利、義務和責任的協議。其中,內容最復雜、標的最大的要數施工合同。施工合同是發包人和承包人為完成商定的建筑安裝工程,明確相互權利、義務和責任關系的合同。如條款約定的稍有不明確或確定不合理,即可引起雙方理解差異,造成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的糾紛和工程量、工程項目的變化,導致工程造價嚴重偏離預算目標。嚴密的合同條款是投資控制的前提,合同簽訂后,應主動做好合同的跟蹤管理,嚴格按合同辦事,通過對合同實施情況的具體分析,及時采取措施,實現合同的總目標。
2.建筑材料價格管理方法落后。很多建設單位沒有建立起一套隨市場變化的動態的材料采購網絡,采購渠道單一,采購信息匱乏和滯后,因而不能很好地掌握采購時機,容易出現花大價錢買不到適合材料的情況。由于目前建材市場比較混亂,如果在采購過程中出現監督缺位,容易出現材料采購價格失真。此外,不法分子的從中漁利,也使得占建安成本60%~70%的材料費用失去控制。
3.現場簽證管理混亂。現場簽證是在施工過程中遇到問題時,由于報批需要時間,在施工現場由現場負責人當場審批的一個過程。屬于由承包人根據承包合同約定而提出的關于零星用工量、零星機械用量、設計變更或工程洽商所導致的返工量、合同外新增零星工程量的確認,是對承包合同內容進行的補充修改,是工程造價的組成部分。
有些現場負責人和監理人員對造價管理、預結算知識和有關規定掌握不夠.對不應該簽證的項目隨意簽證,或者對現場工程量問題不經核實就簽證;有些施工單位在簽證上巧立名目,弄虛作假,以少報多,高估冒算;有些施工單位有意將簽證化整為零,遇到問題不及時辦理簽證,結算時搞突擊,容易造成互相扯皮、蒙混過關,造成造價失控。
三、加強施工階段的造價控制措施
1.控制現場工程索賠費用的審核與確定。工程索賠(設計變更、工程現場簽證)審核的依據應充分,變更手續、簽證程序應齊全,內容與實際情況應相符,所選的計價方式應合理,工程變更的數量(包括核增與核減)要考慮全面,設計變更簽證應由原設計單位出具“設計變更通知單”和修改的圖紙,經建設單位和監理工程師審查同意簽證,否則不應列入結算。重大設計變更要實行申報制度,采取先算賬后變更的形式,使變更合理經濟,否則不應列入結算;必須對合同條件、協議條款等有詳細的了解,以合同為依據來公平處理合同雙方的利益糾紛;承包商、業主、監理工程師研究的有關技術、進度等問題應有文字記錄,注意資料的積累,做到處理索賠時以事實和數據為依據;加強索賠的前瞻性,定期對工程費、變更事項進行分析,找出非正常費用增加的原因,提出相應的補救、控制工程費用的方案和措施,及時制止非正常費用的支出,使工程造價得以有效控制;在工程的實施過程中,要將預料到可能發生的問題及時通知承包商,避免返工所造成的工程成本上升問題,這樣可以減輕承包商的壓力,減少通過索賠途徑彌補工程成本所造成的利潤損失;索賠發生后,必須按合同的準則及時對索賠進行處理,如果承包商的合理索賠要求長時間得不到解決,則會影響承包商的資金周轉以及工程的進度、利息、預期利潤的補償等。
2.加強建筑設備材料的采購管理。建筑工程中設備材料的費用占整個工程造價的60%,在工程施工中建設單位應主動搞好設計、材料、設備、土建、安裝及其他外部協調、配合,搞好各個環節的銜接,不要給施工單位造成索賠條件。因此加強材料設備的采購管理,在工程造價的控制工作中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材料設備的采購應遵循“貨比三家,質優價廉”的方針,同時還應講究技巧,在實際采購中采用“誰供貨、誰鋪裝”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材料的損耗。如果供貨和鋪裝分離,勢必造成損耗的加大,材料費用的提高。加強材料、設備的采購供應,控制材料價格,合理組織材料進場。
經濟合理地選用材料對降低工程造價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一個四通八達的信息網,隨時掌握市場行情。要做到經濟合理選用材料在滿足材料合格的前提下, 爭取在材料價格波動的低谷時期購進材料。此外,材料進場要組織合理,既要避免由于采購過多造成資金積壓和材料過保質期而無法使用的現象,又要防止采購過少,造成供應短缺,停工待料。
3.合格施工人員的配備。一般說來,人工費約占工程造價的12%左右,人工費主要根據工程項目所需用工量以及人工單價而確定。由于目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不斷增加,城市建筑勞動力的主要來源是外來民工,在施工現場中以班組承包的方式較多。由于勞動力來源不同,技術水平也存在較大差異,有必要對各個班組進行篩選,選用技術熟練的班組承包各工種的施工作業,這樣能從現場施工作業這第一道環節控制施工質量,減少浪費,縮短工期,降低成本和造價。
4.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加強施工管理。施工企業要降低工程成本,首先要從企業內部著手,只有提高施工企業的管理水平,減少能耗、物耗與失誤損失才能降低工程成本,得到高經濟效益。工程項目在開工前,要進行施工組織設計,其中包括施工方案的選擇和技術組織措施的實施。因此施工企業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徑就是選擇合理的施工方案。如在基礎施工階段,土方機械的合理選用和配合、基坑圍護方案、井點設置等都對工程成本產生較大的影響。同時還要落實技術組織措施,技術與經濟相結合,以技術優勢取得經濟效益,從而降低工程造價。
四、結語
總之,如果施工企業再不對項目進行有效的成本管理,那么這些工程項目必虧無疑。工程項目作為成本中心是企業效益的源頭,如何使低價中標的項目保本贏利乃是實現利潤的目標,是施工企業所追求的。
參考文獻:
[1]肖艷.淺析建筑工程施工階段造價管理與控制【J】.山西建筑,2009年2月第35卷第5期.
[2]降文杰.建筑工程施工階段造價的控制【J】.商業經濟,201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