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蕙
摘 要:隨著我國現代化技術不斷發展,蔬菜種植技術也得到了較好發展。在實際情況中,不同的環境因素對蔬菜的影響也不同,而且不同的種植模式也會對蔬菜的整體長勢造成不同的影響,為了更好促進大棚蔬菜現代化種植,提高蔬菜的整體產量,并且提高蔬菜種植的經濟效益,技術人員必須對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析,對不同的種植模式進行深入了解,從而選擇適宜的種植模式。本文通過對章丘市南部山區蔬菜不同種植模式的經濟效益進行深入探討,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章丘市南部山區;蔬菜;種植模式;經濟效益
隨著我國不斷加強對民生問題的重視,蔬菜供應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我國目前設施蔬菜生產面積已超過270萬hm2,這對于菜農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有著重要的意義,并促進了農村經濟的整體發展。隨著大棚蔬菜的的生產面積不斷增加,能夠對市場蔬菜種類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并有效解決了生產量過剩的問題。但是在設施農業方面,由于農民的綜合素質普遍不高,所以在種植大棚蔬菜時出現了很多問題。
一、章丘市南部山區大棚蔬菜種植現狀
隨著國家對民生問題的重視度不斷加強,章丘市南部山區蔬菜大棚蔬菜種植規模不斷擴大,農民的經濟效益也得到了較大程度的增長。本文以章丘市文祖鎮為例,對章丘市南部山區大棚蔬菜種植現狀進行深入探討。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山區的現代農業也逐漸發展起來,技術人員通過對該地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析,對蔬菜種植模式進行了合理調整。在文祖鎮中,石子口村和黑峪村作為試點村開展現代農業工作,文祖鎮有關部門通過對菜農進行組織,帶領其學習新的農業技術。之后,有關部門建立起農業合作社,并鼓勵菜農進行花椒、雜糧等農作物的種植,從而有效提高了山區菜農的整體經濟效益,并帶動了其他村的農業發展,包括雙龍村、東張村、清野村等。隨著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該地的花椒種植面積達到1.1萬畝,這對于整個山區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為了更好促進現代化農業發展,文祖鎮有關部門與多個相關機構進行合作,促進了山區大棚蔬菜的現代化種植。該地大棚蔬菜的現代化表現在多個方面,首先,大棚蔬菜配套設施逐漸完善。以前,其日光溫室只有較小的跨度,大致為8m,而且整個棚面較平,所以能夠被利用的空間較小,所以在實際情況中,只能對耐寒蔬菜越冬栽培的需求進行滿足。隨著大棚蔬菜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其日光跨度逐漸變大,大致為12m,而且整個棚面設計為弧形,所以擴大了可利用的空間,不僅能夠滿足耐寒蔬菜越冬栽培需求,對于其他蔬菜的越冬栽培需求也能較好滿足。
其次,蔬菜品種得到較好創新。以前,由于許多大棚蔬菜品種是由露地品種引進的,當這些露地品種進入大棚后,由于自身的特性,其不能較好適應大棚中的各種環境,所以在生長過程中出現了許多病害,嚴重影響了大棚蔬菜的產量。隨著蔬菜品種不斷創新,并且從國外引進了許多新品種,這些蔬菜品種逐漸適應了設施蔬菜種植模式,例如碧玉、布利塔、莫尼卡、寶冠、法國冬玉等蔬菜,極大提高了大棚蔬菜產量,對于提高菜農的經濟效益有著重要作用。
最后,大棚蔬菜管理技術得到了較好發展。以前,菜農由于自身綜合素質不高,沒有系統的蔬菜種植管理方法,導致蔬菜產量沒能有效增長。隨著現代農業不斷發展,大棚蔬菜管理技術的得到了較好發展,菜農掌握的管理知識也越來越多,包括科學化控技術、病蟲害綜合控防技術、集約化嫁接育苗技術、配方平衡施肥技術等,這對于蔬菜產量的增加以及菜農經濟效益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
二、章丘市南部山區大棚蔬菜不同種植模式下的經濟效益探討
1.葉菜、茄果、葉菜結合模式
這種模式中,大白菜、速生菜等葉菜為第一茬的主要種植物,經計算,產值大致為4351元/670m2;夏番茄主要為第二茬的主要種植物,經計算,產值大致為3852元/670m2;油麥菜、秋菠菜等葉類菜為第三茬的主要種植物,經計算,產值大致為2834元/670m2。對全年整體情況進行整合,總投入大致為5863元/670m2,總收益大致為10985元/670m2,所以可得出純收益大致為5127元/670m2,產出投入比大致為1.84。
2.葉菜、茄果結合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茄子、西紅柿等蔬菜為第一茬的主要種植物,一般在2月份進行定植,并在5月中旬左右收獲,經計算,產值大致為18931元/670m2;大白菜、生菜等蔬菜為第二茬的主要種植物,一般在8月初進行定植,并在9月中旬左右收獲,經計算,產值大致為5867元/670m2;對全年的整體情況進行整合,總投入大致為9961元/670m2,總收益大致為24791元/670m2,所以可得出純收益大致為14835元/670m2,產出投入比大致為2.46。
3.育苗、葉菜、葉菜結合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育苗工作一般在第一茬進行,經計算,產值大致為12131元/670m2;青花菜、春白菜等蔬菜為第二茬的主要種植物,一般在3月底4月初進行定植,并在5月中旬左右收獲,經計算,其產值大致為2120元/670m2;白菜、芹菜等蔬菜為第三茬的主要種植物,一般在10月后2月前收獲,經計算,其產值大致為5113元/6701m2。對全年的整體情況進行整合,總投入大致為13521元/670m2,總收益大致為19120元/670m2,所以可得出純收益大致為5420元/670m2,產出投入比大致為1.42。
4.茄果、豆類結合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西紅柿、茄子、辣椒等蔬菜為第一茬的主要種植物,一般在1月中旬進行育苗,并在43天左右進行定植,并在7月中旬收獲,經計算,其產值大致為7421元/670m2;菜豆、豇豆等為第二茬的主要種植物,一般在9月初進行播種,并在10月中旬進行收獲,經計算,其產值大致為5562元/670m2。對全年的情況進行整合,總投入大致為7120元/670m2,總收益大致為13062元/670m2,所以可得出純收益大致為6058元/670m2,可得出產出投入比大致為1.84。
三、結語
通過對章丘市南部山區大棚蔬菜不同種植模式下的經濟效益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不同的種植模式下其經濟效益也有極大不同,所以在實際種植過程中,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從而擴大蔬菜生產規模,提高整體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羅燕,毛東,胡建宗等.遵義大棚蔬菜不同種植模式的經濟效益探討[J].耕作與栽培,2015,(2):43-44.
[2]退耕還林(草)不同經營模式對農村經濟影響的分析——以陜西省吳起縣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11):5937-5939,5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