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巍
我國互聯網金融方面目前存在著監管缺失,監管部門應當借鑒國際上成功的經驗,在通過明確監管主體,加強金融風險防控,完善相關法律,強化行業自律與完善社會征信體系等方面來完善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防范。
一、法律制度風險防范對策
1.明確監管主體。對我國來說,應該明確各種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監管主體。目前,各大金融機構的監管部門陸續實行了關于網絡銷售相關金融產品的相關規定。對于處于風口浪尖的p2p平臺,監管層也表示其屬于信貸業務,很可能由銀監會監管。在2013年12月10號國務院頒布的針對影子銀行的107號文中明確規定,小額貸款公司由人民銀行銀監會等制定統一的監管制度,并建立行業協會自律機制,省級人民政府負責具體的監管。近期,監管層也明確了p2p的監管主體,意味著監管p2p的步伐已經在實質上提上了日程。
2.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我國互聯網金融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的完善,具體應該做到:第一,重視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基礎的法律立法。完善目前網絡金融的法律法規,通過法律界定互聯網金融的范疇,提高行業的準入門檻,規范市場交易主體行為等問題。第二,完善互聯網金融相關的配套的法律,對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所涉及到的相關內容進行明確的立法。第三,完善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部門規章和國家標準。制定互聯網金融相關的部門規章,頒布互聯網金融行為指引文件與國家標準,為互聯網金融平臺借貸雙方等參與者提供具體的規范引導。
3.加強金融監管協調。互聯網金融涉及了較多的行業與市場,交易方式多樣,參與者數量很多,有效對風險進行防范,需要有效的監管協調。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的經驗,對互聯網金融實行功能監管,即根據互聯網的功能確定相應的監管機構,建立專業分工又統一協調的互聯網金融監管機構體系。
2013里,為了更好的加強金融監管的協調,維護互聯金融業的穩步發展,國務院批準建立了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然后充分利用這一平臺,最大程度發揮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的作用。加強跨部門的互聯網金融風險的信息共享,溝通并協調監管立場。此外,監管還應注重以下兩方面的協調:一方面,重點打擊互聯網中的違法犯罪行為,不斷加強司法部門與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合作;另一方面,把維護金融的穩定、控制互聯網金融中的系統性風險為目標,并增強金融監管部門與地方政府之間的合作。
二、安全風險防范對策
1.完善互聯網信息技術。建立關于互聯網金融的技術標準,進一步完善互聯網金融統一的技術標準,提高互聯網金融系統的協調性,有利于各種風險的防控。也要同國際上相關的互聯網安全的標準接軌,并積極整合各種資源,采用大協作的思路。以客戶為中心建立共享型互聯網金融數據庫,并通過其進行歸類整理分析和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監控。在軟件與硬件方面,增強信息技術的研發力度。真正做到在關鍵技術諸如防火墻技術,數據加密技術和智能卡技術等得到進步發展,減少對發達國家的依賴,建立互聯網安全的防護體系。
2.加強對市場準入的管理。 互聯網金融的穩定發展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撐,所以要求互聯網金融服務運營商有強大的互聯網技術實力,這樣才能保證其安全。而對于技術實力不強的企業,進入了市場也不能保證自身的安全,甚至有可能給互聯網金融界帶來危機。
3.健全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內控機制?;ヂ摼W金融風險防范的重點是建立內控機制,對可能發生的風險在事前、事中、事后針對性的進行防控。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一是就建立風險控制部門,會利用風控技術防范風險是互聯網金融機構生存的必要條件,也是促進互聯網企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ヂ摼W金融企業應該建立風控部門,通過大數據技術或者是通過第三方的咨詢服務來建立信用評價系統,建立內部的風險評估指標和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預警機制,并切實做到實時監控和識別。二是規范新產品設計。金融產品有著高風險高收益的特性,線上交易的隱蔽性都增加了其風險程度?;ヂ摼W金融企業組織在發布新金融產品的時候,要考慮到資金的安全和流動性,從收益與風險中尋找平衡。第三是建立完善的準備金提取制度。根據互聯網金融機構的規模大小、產品性質、風險承受能力等情況,制定恰當的風險準備金數額并足額提取,以充足的撥備和較高的資本金抵御流動性風險。
三、市場風險防范對策
1.完善社會征信體系。由于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極大的擴大了征信系統的數據范圍。在傳統金融的模式下,銀行僅僅通過歷史借貸信息來判別貸款對象的信用程度。但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信貸機構嫩能夠大程度得應用信用體系,通過電子交易平臺的信息等綜合判斷貸款對象的信用情況。然而,p2p等互聯網金融平臺的信貸資料數據仍然在征信體系之外。因此,必須完善社會征信體系,健全個人、組織的信用體系。除此之外,還要積極促進信用中介機構的發展,建立適合互聯網金融穩步發展的商業信用數據平臺,不斷推進信用報告的查詢服務、信用資信認證、信用等級評估和信用咨詢服務發展。
2.利用大數據系統完善信用問題。通過大量的數據搜集能力和大數據處理功能的不斷發展,來解決信息不對稱與信用問題,并做到交易成本的大大降低和風險的分散,提高金融服務廣度與寬度,要做到切實使尤使小微企業、個體創業者和居民等群體受益。
3.貸款對象的分散化和貸款審查的標準化。解決信用風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實現貸款對象的分散化與貸款審查的標準化。俗話說不能把所有的雞蛋都都放到同一個籃子中,用在此處就是說對于不同等級、不同年齡結構群體的用戶進行分散投資。信用體系的衍生品也有著較好的的發展前景,互聯網金融機構自身可以通過信用衍生品來分散信用風險。
四、其他風險防范對策
1.強化行業自律。相對于政府的監管,行業自律有著自己的優勢,其優勢即其作用的空間范圍更大、效果更加明顯、自覺性更強。在互聯網金融風險防控措施出臺之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自律程度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因此,要抓緊推進“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成立,充分發揮協會自我管理的作用,促使其形成一致的行業標準與行業規則,引導互聯網金融機構可以承擔社會義務?;ヂ摼W金融行業中的領導型機構要在引導建立行業標準、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社會公眾等方面,起到排頭兵和模范引領作用。
2.加強互聯網金融消費者保護。一是建立跨行業、跨地區的互聯網金融消費者保護機制,設立專門調節互聯網金融糾紛的平臺,平臺的服務范圍要跨地域,以此來降低因為互聯網金融糾紛而產生的調節成本。三是加強與互聯網金融消費相關的教育,從自身上不斷提高互聯網金融消費者的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3.樹立良好的口碑。樹立良好口碑,增強互聯網金融用戶對其產品和服務的信心。某個謠言使得廣大群眾對金融機構失去信心或是在經濟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經過謠傳和媒體報道的炒作引起恐慌往往是導致聲譽風險發生的關鍵,所以互聯網金融機構在發布產品和提供服務時,應注重樹立良好的口碑,讓群眾面對在謠傳或媒體的炒作時從容面對,規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