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
摘 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加快的社會經濟背景下,商業銀行需要通過融資手段解決一些困境,隨著我國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國際貿易融資途徑創新成為商業銀行面臨的新課題。本文主要對商業銀行在國際貿易融資創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促進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創新
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政策的進一步落地,國家繼續傳導支持企業走出戰略的,從2015年國家外匯管理局頻繁出臺政策便可窺一斑,跨境投融資、海外并購、大型涉外工程等企業融資需求不斷攀升,國際貿易發展的規模迅速擴大,傳統的跨境貿易傳統的融資手段已不能適應當前經濟形勢[1]。尤其是國際項目融資工具的創新標志著我國跨境融資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業務階段,2015年人民幣成功加入SDR,這給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加快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創新十分必要。
一、商業銀行在國際貿易融資創新過程中的問題分析
1.組織結構不合理,風險管控能力不足
我國商業銀行在組織結構的設置上存在不合理的問題,隨著本外幣一體化經營的理念不斷加強,小部分先導銀行如招商銀行成立了交易銀行部或貿易金融部,將境內外、本外幣、線上下各類業務進行大規模的整合和歸集,旨在全方位服務企業各類結算融資需求,但目前大部分商業銀行在設置組織結構時是以產品或者職能為中心進行劃分,將融資業務和國際結算兩項業務劃分在不同部門,一方面進一步造成了銀行內部業務不能有效地銜接,各部門間也未能有效地配合與相互監督。部門之間均獨立運行,也使得銀行內部管理出現信息不對稱,資源未共享的局面,政策傳導不及時局面[2],在瞬息萬變的貿易經濟中靈活競爭優勢不再凸顯,另一方面,銀行的經營管理者在國際貿易融資方面認識不足,在業務發展戰略方面并未充分意識到未來本外幣創新聯動的重要性,信貸審批與風險管理手段仍停留在傳統的業務模式中,尤其是對跨國企業的跨境資金流動沒有明確的監管管理辦法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在缺乏完善的風險監測、管理體系、風險管控能力的情況下,導致一些創新項目流產。貿易融資操作風險的增大,不僅會給商業銀行業務推廣中的困惑,對銀行的信用以及發展也造成不良的影響。
2.創新技術水平低,業務操作效率不高
創新技術水平較低是影響商業銀行國際融資貿易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3]。一方面是我國金融領域缺乏較先進的金融技術,增加了商業銀行快速發展以及融資創新的難度;另一方面,我國金融機構缺乏創新能力強的人才。部分銀行工作人員業務水平不高,對國際貿易缺乏深入的了解,在辦理相關業務時沒有充分地進行客戶資料、信用度等相關情況的調查分析,從而增加了銀行產生不良貸款的風險,業務操作環節的質量更加難以保證;另外,業務操作的效率也不高。比如在出口應收款融資方面,部分銀行因為風險量化工具缺乏而提高企業融資標準,一般向客戶提出需提供足額擔保的信貸額度,在辦理授信融資業務過程中還需要經過層層審批程序,存在結算業務收匯審查滯后性的特點,對境外的應收賬款存在實質上的“不可控”局面,因此銀行工作人員自身的技術水平、業務操作水平以及創新能力未能得到有效的提升[4]。
3.國際貿易融資渠道單一,系統支持不足
在獲取資金支持的形式與途徑方面,商業銀行的融資渠道較為單一,融資對象主要定位為大中型企業,從而導致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缺少優勢,競爭能力較弱,急需融資支持的中小型外貿企業卻處在貸款無門的艱難境地。造成這一矛盾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對稱和企業誠信缺失,一方面是因為中小型企業自身的擔保能力較弱,一旦出現違約,中小企業基本沒有風險緩釋手段,因此常常“欠債不還”誠信缺失,商業銀行在為此類企業其提供貸款時,不但需要對客戶展開全面、認真的考察評估,甚至進一步提高準入門檻,從而做足將銀行風險降到最低的風險緩釋功課;另一方面是我國商業銀行同各企業間存在信息交流不暢的問題,銀行同企業間并未建立起業務協作體系,因此在企業擔保能力、信用度等相關信息方面缺乏共享,進一步導致了融資業務因為時限與貿易周期問題而失敗等問題。第三,一旦遇到如跨境投融資項下的資金融資需求,如內保外貸、外保內貸等創新業務,系統問題往往凸顯,銀行核心處理系統支持不足,已經無法與業務的發展相適應。銀行在融資業務辦理過程中,經常只將重點放在業務本身,而沒有注意對國際貿易鏈條展開全面的綜合性分析,在操作上由于核心業務系統的支持不足,往往“創新前行”,創新業務手工處理和單筆批復已成常態。
二、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創新對策分析
1.提高國際貿易融資意識,加強風險防控
銀行應對國際貿易融資給予足夠的重視,同時加強銀行內部管理,從而提高國際貿易融資風險的防控能力。首先,銀行要對內部組織進行科學配置,培養專業的國際貿易融資審批人才,主要職責是在客戶提出融資申請后對其經營情況、資信狀況、相關政策等信息進行全面的考察、評估與分析,以此作為融資額度的確定標準。其次,完善崗位設置,首先要根據結算、融資等各類也無進行統計,然后合理配置職位,同時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包括外貿融資工作人員的控制以及業務辦理流程的控制,建從而確保各項制度得到嚴格的落實。在辦理融資業務時,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要做好落實貸款前的信息調查工作,合理設定融資額度與品種,做到融資額度核定合理的同時融資品種能全面覆蓋企業需求,即“了解你的客戶”把好準入關。第二,應做好單筆貿易融資審查以及管理工作,做到“了解客戶的業務、盡職審查”,在辦理業務過程中加強跨境業務風險的跟蹤與監控。第三,尤其是對國際信用證、國際保函等具有銀行信用的業務制定可行性高的管理規范,并確保落實。比如在國際信用證結算方式項下,加強對相關單據的審核、尤其是具有物權性質的海運提單的審核,如何過國際船舶類應用網站的查詢功能加強根據海運單據信息,從而進一步加強對貨物流轉的跟蹤;而在國際保函類業務中,加強對融資類保函條款、融資用途、還款預期的審核,尤其是對保函的申請人的盡職調查都顯得尤為重要。
2.加大技術支持,提高國際貿易融資創新能力
技術支持是銀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創新力提高的關鍵。一方面,要加強人才的的培養,提高銀行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從而推動技術水平以及業務能力的提高。商業銀行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積極引進與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定期邀請業內專家開展知識講座,組織員工進行技術學習與業務培訓,對于優秀員工可安排其到國外銀行進行交流學習,同時應制定科學合理的激勵制度,鼓勵員工積極發揮創造性。另一方面要加大技術支持的力度,首先建立信息化平臺,健全銀行的網絡系統,這樣可以實現單據傳輸等業務流程的無紙化,提高業務操作效率,對銀行技術資源進行合理地配置。除此之外,應與國內傳統大行及國外銀行加強業務合作與交流,在合作過程中實現管理經驗與技術的交流和學習,從而達到提升自身創新水平的目的,進一步通過高素質的人才與技術的支持提高國際貿易融資創新能力。尤其是自2015年以來,宏觀經濟仍面臨著不少的下行壓力,出口需求疲軟,隨著美聯儲宣布近十年來的首次加息落地,人民幣加入SDR等進程的推進,未來商業銀行將面臨國內外利差進一步收窄,跨境人民幣業務將進一步發展、美國經濟復蘇帶動全球經濟復蘇的新局面。如何擴寬商業銀行的國際貿易的渠道,如何利用傳統的貿易融資產品實現國際貿易融資的技術創新和產品轉型;如何轉變服務理念,實現圍繞“以企業的交易”為核心的服務新理念,都是商業銀行目前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3.優化國際貿易融資法律環境
國家應應進一步給予銀行貿易融資業務足夠的重視和支持,國家立法機構應加快完善相關的先行法律。應對我國國情以及實際發展需要進行綜合分析,同時對國外較完善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研究,從而不斷完善我國相關法律。同時,商業銀行要對相關法律進行認真的學習,同時注意加強觀察國際貿易發展的情形以及環境變化情況,每一項工作均嚴格遵守法律法規。通過優化國際貿易融資的法律環境,促進我國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的規范化,比如在外貿押匯等業務辦理過程中,要確條款、匯票、押匯合同等均與相關條例保持一致,從而有效地避免因操作失誤而引起訴訟案件等不良事件。
三、結語
我國經濟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經濟一直保持平穩、快速地增長,但是發展過程中產生的融資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也是我國商業銀行當前面臨的一大新課題,也是必須解決的難題。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創新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組織結構不合理,風險管控能力不足、創新技術水平低,業務操作效率不高以及國際貿易融資渠道單一,系統支持不足是當前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創新存在的主要問題,應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我國國際貿易融資創新。
參考文獻:
[1]凌瑤.我國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創新能力的問題及對策[J].商業故事,2015(01):67-68.
[2]王燕銘.關于我國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創新研究[J].商,2014(02):211.
[3]李京蓉.國際貿易融資創新及風險控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4):208-209.
[4]趙勝男.基于我國商業銀行的國際貿易融資創新研究[J].商業現代化,201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