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清
摘 要:“科技創新”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在“十二五”期間我區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仍面臨著諸多矛盾和問題。文章就我區創新能力發展現狀和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制定了下一步的發展目標,并提出了科技創新進一步發展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科技創新;目標;措施建議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國家、省、市也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創新的政策和措施,推動創新驅動發展。走科技創新之路,加快產業技術創新,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升產業競爭力,為梅列區持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1 梅列區域創新能力發展現狀
“十二五”期間,梅列區以構建完善區域創新體系為目標,以創新支撐產業轉型升級為主線,加快創新載體和服務平臺構建,有序推進主導產業研發龍頭建設,突出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使得全區綜合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1.1 企業情況
梅列區目前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2家,2011~2014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分別為344.32億元、347.42億元、369.53億元、383.58億元,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為198.05億元、218.14億元、227.96億元、215.42億元, 占工業總產值分別為57.5%、62.8%、61.7%、56.2%。
1.2 科技項目
2011-2014年,全區累計爭取到國家、省、市科技計劃項目立項支持44項,獲扶持資金1814萬元。其中國家級8項,省級12項,市級24項。
1.3 研發投入
“十二五”期間,全區研發投入逐年增多。財政方面,2010~2013年,全區本級科學技術支出726萬元、960萬元、1112.6萬元,比增分別為22.3%、32.2%、15.9%,本級科學技術支出占當年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支出比例分別為1.42%、1.33%、1.26%。此外,政府還設立新產品轉型升級開發資金,共下達補助資金68萬元。企業方面,2011年-2014年,企業研發費用占產品銷售收入的比重為2.01%、2.46%、1.97%、1.79%。
1.4 專利成果
2011年~2014年,全區專利申請538件,其中發明專利88件,專利授權402件,其中發明專利31件,2014年比2013年專利申請量增長165.2%,專利授權量增長22.4%。2014年末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2.26件,比“十一五”期末增長343.1%。
1.5 科技創新激勵
“十二五”以來,區委、區政府努力建設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制定了一系列創新激勵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我區企業開展自主創新。區委、區政府根據《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有關規定,2011-2014年合計兌現各類科技創新獎勵金213.2萬元,惠及企業(個人)81個。
2 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盡管“十二五”期間我區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仍面臨著諸多矛盾和問題,并直接影響到我區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阻礙了創新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創新基礎條件較差。我區中小企業居多,大型企業少、技術人員少,主要技術與產品多靠引進,自主創新能力很差。(2)企業創新意識偏弱。我區企業在發明專利擁有量、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及企業科技成果產出數量等都偏少;企業對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積極性普遍不高,制約了我區工業產業結構優化及企業轉型升級。(3)科技中介組織薄弱,服務體系滯后。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少,服務能力弱,發展不平衡;科技中介市場不健全、不規范;孵化器作用不明顯,科技孵化器僅充當房產租賃者角色,企業孵化培育工作與要求相去甚遠,達不到預期功效。
3 發展目標及措施建議
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聚焦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提供有力支撐。
3.1 總體目標
以調整結構、促進轉變、提升實力、增加總量,建立適合梅列發展的產業集群為主要目標。到2020年,初步構建較為完善的區域創新體系,形成一定的自主創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把梅列建設成為具有較高科技水平、較強自主創新能力、較大產業優勢的創新型城區。
(1)形成比較完善的區域創新體系。到2020年,區財政科學技術支出占同級財政支出的比重分別達到2.0%以上,全社會研究與開發(R&D)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達到1.5%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究與開發(R&D)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5%以上。
(2)科技企業孵化器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拓展服務內涵,提升服務水平, 到2020年,孵化器入孵企業達到30家。
(3)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方面要取得突破性進展。以大中型企業為主體,在冶金壓延、機械制造、化工建材、現代農業等傳統產業領域,促進制造技術高級化、企業產品整機化、裝備制造系列化,淘汰落后工藝與裝備,采用國際先進技術、工藝、裝備改造提升制造業水平。
3.2 對策措施
(1)構建完善區域創新體系。超前規劃設計,繼續在重點行業、重點骨干企業、科技型企業建設培育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等研發平臺或創新載體,提升企業創新實力和創新動力。
(2)做好科技優惠政策的宣傳落實。建立政策保障體系,進一步優化完善推進科技進步的政策環境。科技、財政、稅務等相關部門要確保高新技術企業稅收政策落地,促進落實企業研發費按150%作為稅前成本抵扣,增強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后勁。區委、區政府加大對正在實施的促進科技企業創新發展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執行力度,確保各項激勵措施及時、不打折扣兌現。
(3)大力發展科技企業孵化器。區政府綜合運用購買服務、資金補助、業務獎勵等形式,鼓勵企業、投資機構建設創業孵化、研發設計、科技金融、成果交易、認證檢測等眾創服務平臺建設,為創業者提供政策咨詢、項目推介、創業指導等“一站式”創業服務。支持大學生和科技人員創業,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環境。
(4)加強科技計劃項目策劃申報。圍繞產業共性關鍵技術和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建立定期征集重大科技計劃項目機制,逐級遴選入庫科技計劃備選項目,策劃生成產業創新需求的項目群。嚴格把握項目申報條件,科技、財政等部門聯合審查推薦項目,保證項目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加強對接溝通,爭取國家、省、市科技發展專項資金,實施重大科技項目,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5)加強政府財政資金監管。大力推行企業研發費用專賬管理制度,對未設立研發專賬企業申報科技項目原則上不予以支持。加強經費監管,嚴格按照計劃合同書約定內容指導推進項目,定期開展項目經費檢查,確保項目經費監督到位,防止擠占、挪用財政經費。落實績效跟蹤問責,明確科技、財政部門和項目承擔單位在項目管理過程中各自承擔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