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偉博 唐智超 董小娥

[摘要] 目的 探討近5年順義區高危妊娠轉診特點及轉診指征變化情況。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年順義區婦幼保健院產科門診轉診的 544例高危妊娠患者的臨床資料,據轉診指征將病例分四組:內科合并癥組、感染性疾病組、產科并發癥組及其他組。根據孕婦戶籍分為本地孕婦和外地孕婦。 結果 順義區5年來高危妊娠轉診指征發生變化,從2010年1月~2012年6月到2012年7月~2014年12月,感染性疾病所占比例由64.21%下降到33.62%,內科合并癥所占比例由31.58%上升到57.91%。本地戶籍孕婦轉診指征主要為內科合并癥(63.09%),外地戶籍孕婦轉診指征主要為感染性疾病(54.02%)。 結論 順義區近5年高危妊娠轉診網絡逐漸通暢,轉診率有上升趨勢,轉診指征構成比發生變化,不同戶籍孕婦轉診指征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關鍵詞] 高危妊娠;轉診指征;轉診率;戶籍;產科并發癥;內科合并癥
[中圖分類號] R71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30-0039-03
Analysis of the referral of high-risk pregnancy in Shunyi district
MA Weibo TANG Zhichao DONG Xiao'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Shunyi District in Beijing City, Beijing 101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ferr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risk pregnancy and the change of referral indications in 5 years in Shunyi district.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544 cases of high-risk gravidas who were referred from the obstetric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2010 to 201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internal medical diseases, infectious diseases, obstetric complications and other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eferral indications. They were also divided into native and non-nativ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household registers. Results The referral indications of high-risk pregnancy were changed in Shunyi district in the past 5 years. From Jan 2010-Jun 2012 to July 2012-Dem 2014, the propor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decreased from 64.21% to 33.62%, and the proportion of internal medical diseases increased from 31.58% to 57.91%. The main referral indications for native gravidas were internal medical diseases(63.09%) compared with infectious diseases(54.02%) for non-native gravidas. Conclusion The referral system of high-risk pregnancy in Shunyi district improved gradually in the past 5 years, and the referral rate is increased. The composition of referral indications is change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household registers of pregnant women.
[Key words] High-risk pregnancy; Referral indications; Referral rate; Household register; Obstetric complications; Internal medical diseases
高危妊娠指對在妊娠期有某種并發癥或致病因素,可能危害孕婦、胎兒與新生兒或導致難產者,稱為高危妊娠[1],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婦稱高危孕婦。對于發現的超出本醫院診治能力的高危孕婦及時轉診到指定醫院進行救治的過程為高危孕婦轉診。本文通過對近5年我院產科門診轉診的544例高危孕婦的臨床資料分析,了解順義區高危妊娠轉診的特點及轉診指征變化趨勢,為加強高危妊娠管理,建立安全高效的轉診體系提供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順義區婦幼保健院產科門診轉診的高危孕婦共544例,平均年齡(29±4)歲,其中初產婦280例,經產婦264例,所有孕婦均在我院建冊產檢,臨床資料齊全。
1.2 方法
根據轉診指征將病例分為四組:內科合并癥組、感染性疾病組、產科并發癥組及其他疾病組。本地戶籍指孕婦本人戶籍為順義區,外地戶籍指孕婦本人戶籍為非順義區。所有病例資料均由專人統計整理。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高危妊娠轉診率變化
順義區婦幼保健院產科門診近5年共篩查出高危孕婦10 781例,其中轉診544例,高危妊娠平均轉診率5.05%。2012年7月~2014年12月期間高危孕婦轉診率為5.71%,與2010年1月~2012年6月期間轉診率4.1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順義區近5年高危妊娠轉診率比較(%)
2.2 高危妊娠轉診指征變化情況
順義區近5年高危妊娠轉診指征發生顯著變化,2012年7月~2014年12月較2010年1月~2012年6月相比,感染性疾病顯著下降,內科合并癥和產科并發癥明顯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2.3 不同戶籍孕婦轉診指征比較
在544例轉診孕婦中,順義本地戶籍占42.83%(233/544),外地戶籍占57.17%(311/544)。因內科合并癥、感染性疾病及其他轉診的不同戶籍孕婦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醫學的進步和婦幼衛生事業的發展,我國孕產婦死亡率明顯下降,但與發達國家(如日本)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2]。順義區地處城鄉結合部,流動人口比例大,本區域內缺乏綜合性三甲醫院,因此,建立安全高效的轉診體系是有效控制和降低孕產婦死亡率、保障母嬰安康的重要措施[3]。本文認為對于基層醫院要建立有效轉診體系需從以下四方面努力。
3.1 加強高危妊娠管理,開展綠色轉診通道
本資料顯示,近兩年高危孕婦轉診率較之前上升,一方面得益于逐漸完善的運轉良好的轉診系統[4];另一方面是孕期保健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以前未能建冊產檢的高危孕婦能及時到醫院建冊產檢,納入高危管理,使具有高危因素的重點孕婦增多。作為基層婦幼專科醫院要及早識別危重孕產婦,與有能力提供綜合產科服務的轉診中心,建立牢固合作關系,開通綠色轉診通道,提供安全高效的轉診系統,減少不必要的延誤。
3.2 結合轉診指征變化特點,適時調整高危管理工作重心
2010年全國孕產婦主要死因前3位是產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和心臟病[5,13],本文研究提示順義區近5年轉診指征發生了顯著變化:2012年7月~2014年12月與2010年1月~2012年6月比較,內科合并癥和產科并發癥明顯上升,其中以肝功異常、前置胎盤病例上升明顯且易造成不良妊娠結局[6],可見合并內科疾病和具有產科并發癥的高危孕婦是高危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高危妊娠管理工作也要因時制宜,不斷探索適合時代發展要求的高危管理及轉診體系。
3.3根據孕婦不同戶籍,重點篩查特定人群
楊惠娟等[7]報道,外來流動人口孕產婦死因主要與個人家庭知識技能、態度、資源有關。順義區地處城鄉結合部,流動人口比例大,而流動人口孕產婦管理一直是婦幼保健工作的重點和難點[8]。本文研究提示,本地戶籍孕婦與外地流動人口孕婦轉診指征存在顯著差異,外地戶籍孕婦中感染性疾病所占的比例明顯高于本地戶籍孕婦,結合此特點,要因地制宜,加強對外地流動人口的管理,積極進行健康知識宣教,推廣孕前檢查,實現保健工作前移,及早發現感染性疾病患者,及時轉診到專科醫院進行阻斷治療,減少母嬰垂直傳播[9,10]。另外建議充分發揮社區及鄉鎮衛生服務站的作用[11],做好宣教和督促孕產婦的定期檢查,做到孕產婦保健工作的地區全覆蓋。
3.4 加強醫務人員技能培訓,提高對危重癥的早期識別能力
孕產婦死亡中約46.4%原因涉及醫療機構知識技能及管理欠缺,因此,應定期開展相關專業知識培訓[12,13],健全區域危重孕產婦綜合搶救能力考核機制,提高基層醫院產科醫生對重癥孕產婦的早期識別能力[14]以及在成功轉診前對重癥孕產婦正確的初步救治能力[15]。基層醫療機構應與轉診中心及時協調溝通,全面評估轉診病例,制定適用于轉診醫院和接受轉診醫院的共同轉診準則,討論轉診時機,不斷探索完善的孕產婦轉診體系。
綜上所述,順義區近5年高危妊娠轉診逐漸順暢,轉診指征發生變化,不同戶籍孕婦轉診指征也存在差異,要進一步降低孕產婦死亡率,促進母嬰健康,需要加強高危妊娠的規范管理,定期開展專業急救技能培訓,逐步探索并形成適合本地區的特色高危妊娠轉診體系。
[參考文獻]
[1] 樂杰. 婦產科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4.
[2] WHO,UNICEF,UNFPA,et al. Trends in maternal mortality:1990 to 2008[M]. Geneva:WHO,2010.
[3] 董曉超,朱麗萍. 高危妊娠保健管理研究進展[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0,21(1):109-111.
[4] 羅昊,許靜,等. 發展中國家的孕產婦轉診系統[J].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9,9(11):1139-1140.
[5] 熊慶,梁娟. 孕產婦死亡趨勢及主要原因專題討論[J]. 實用婦產科雜志,2010,26(1):1-2.
[6] 韓秋峪,陳書英,等. 妊娠合并肝功能異常70例分析[J].徐州醫學院學報,2013,33(12):842-844.
[7] 楊惠娟,沈汝,等. 北京市1996-2010年孕產婦死亡狀況分析[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1,32(11):1131-1134.
[8] 孫惠敏,鄔姝陽. 流動人口早中孕期高危妊娠相關因素分析[J]. 醫學研究生學報,2012,25(12):1265-1268.
[9] 劉惠媛,李晶,彭劼,等. 妊娠婦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征[J].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23(7):10473-10476.
[10] Pan CQ,Lee HM. Antiviral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in pregnancy[J]. Semin Liver Dis,2013,33:138-146.
[11] 周遠洋,朱軍,王艷萍,等. 1996-2010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變化趨勢[J]. 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1,45(10):934-938.
[12] 孫險峰,譚細鳳. 嘉興市流動孕產婦保健管理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2):3540-3541.
[13] 李曉蕾,王以新,殷玲,等. 妊娠合并心臟病的風險評估和管理[J]. 心肺血管病雜志,2014,33(4):604-607.
[14] 王克,劉子瑜. 高危孕產婦406例轉診原因和結局分析[J]. 廣西醫學,2012,34(9):1179-1180.
[15] 謝莉玲,余昕烊,朱建華. 351例重癥孕產婦轉診病種和結局分析[J]. 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27(5):385-388.
(收稿日期:201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