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寶華
摘 要:隨著建筑的發展與創新,施工的實用性和安全性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進而鉆孔灌注樁施工質量缺陷的預防與處理已成為施工技術發展的重點和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文章闡述了關于鉆孔灌注樁施工時質量的保證,如果出現問題該怎么解決,希望對類似的施工問題的解決帶來參考。
關鍵詞:鉆孔灌注樁施工;缺陷;預防措施
1 塌孔
1.1 出現塌孔的原因
(1)塌孔是鉆孔灌注樁的經常出現的問題,護筒埋入的深度不夠大,護筒下口可能漏水形成孔壁坍塌,還有可能周圍地面下沉,引起較大的塌孔。(2)對當地的地理地質情況不清楚時,若地質條件較差,地基承載力不夠,有很大的可能發生塌孔。(3)施工時不認真,孔壁遭到破壞,致使孔壁坍塌。(4)泥漿性能不符合指標要求,不能產生堅硬的泥皮。
1.2 防止塌孔的措施和塌孔后的措施
充分了解當地的地質條件,在施工現場埋置護筒時,鉆孔的地方與周圍要充分的填實,用打夯機仔細夯實。護筒要保證垂直安裝。必須嚴格按照施工的技術規范進行施工,各項工作必須保證質量并且保證時間的完成,這是保證孔壁不坍塌的重要措施。在松散的土質中鉆進時,應控制鉆進的速度和泥漿的質量。若該地區水位變化較大時,必要時可以升高護筒,保證其穩定性。發生塌孔時,可以用土回填孔口,夯實后重新鉆孔。如果孔內發生坍塌時,需要判別孔內坍塌的位置,然后回填混合物到塌孔處上1-2m。
2 斜孔
2.1 斜孔產生的原因
鉆機的安裝出現了位置穩定性問題,入土后產生了偏移,也有可能是鉆桿變彎。鉆孔位置土的軟硬不均勻,土層分布比較不垂直,鉆孔處有堅硬的大石頭。施工技術規范規定,孔的傾斜程度不大于1%H(H為樁的深度)。鉆孔的傾斜會使樁的承載力有很大的減弱,對工程的安全穩定性影響很大,在施工的進行中必須嚴格控制斜孔的產生。
2.2 斜孔的預防與解決措施
需要夯實場地,使場地平整,軌道枕木均勻的安置在地上;如果因為鉆孔下地基不是基本垂直而導致的斜孔,此情況操作起來比較費事,可以在斜孔位置加入混凝土,軟弱部分用混凝土填充,等待其變硬后再鉆孔。在鉆孔途中發現孔位變斜的,需要把土回填然后重新成孔;成孔后發現產生斜孔是因為檢孔器放置不到位而發生的,也需要回填到傾斜位置重新成孔。
3 斷樁
3.1 產生斷樁的原因
灌注混凝土的過程中,對混凝土面的探測不準或者出現了失誤,致使從混凝土面拔出導管時造成斷裂。混凝土灌注時間隔的時間不正確,使得孔內的混凝土凝固,沒有辦法繼續灌注導致斷樁。鉆孔灌注樁在混凝土灌注的時候,有雜質的灌入導致把本來應該成一個整體的混凝土變成了上下兩部分,造成混凝土截面的損失,而且使樁的承載力大幅度的下降,不能滿足承載力要求,危害建筑的穩定。導管底部和孔底的距離比較遠,混凝土被沖蝕,水灰比變大,導致混凝土不凝固。導管的密封性不良或者受到地下水的影響,也可以使其水灰比增大,使樁身中部出現不凝固的混凝土。導管的孔徑較小而集料的粒徑過大,灌注混凝土時容易使導管堵塞,如果在灌入混凝土之前沒有清理好導管使其通暢,就可能堵住導管,需要拔起導管導致斷樁。
3.2 發生斷樁的處理辦法和預防措施
混凝土需要通過導管灌入,灌入時需要混凝土量充足而且要連續快速的灌入,避免工地停水停電導致灌注混凝土過程終止。保證導管有良好的密封性,在灌注混凝土之前,必須仔細清理導管同時還要保證集料的粒徑不能大于導管的口徑,防止導管堵塞,產生斷樁。在向導管灌入混凝土之前需要做必要的實驗,例如接頭的抗拉實驗和水密承壓的實驗,還需要仔細檢查接頭的嚴密性,觀察焊縫是否有裂縫,如果發現問題需要及時處理。另外需要配備施工中易壞的零件,防止在灌注過程中零件出現問題。對發電機等機械需要定期保養,防止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停滯。
4 混凝土離析
4.1 混凝土離析發生的原因
混凝土的離析是混凝土灌注過程中水泥、砂、石子分離,大密度的顆粒降落到拌合物的下部,造成內部結構的不均勻,降低了混凝土的強度,混凝土的承載力下降。混凝土發生離析的原因有以下幾條。(1)混凝土灌注過程中有水進入導管,使拌合物分離。(2)在灌注混凝土之前,導管的埋置深度過小,第一批被離析的混凝土沒有進行上翻導致留在了樁的內部。(3)在混凝土灌注之前,拌合物沒有攪拌好就已經發生了離析。
4.2 混凝土離析的預防措施
(1)在混凝土灌入之前要保證拌合物拌合充分,要提高混凝土的版和質量。(2)導管安裝的過程中,各管節不可以混用,需要按順序依次編號,保證在使用過程中不漏氣,不進水,不脫落。(3)導管在插入之前要保證其密封性良好,接頭穩固,防止在施工過程中出現問題。(4)當混凝土拌合好了的時候應盡快灌注,如果需要運送一段距離,就需要混凝土罐車的運送,在運送過程中,需保證混凝土罐低速轉動。(5)施工遇到雨季時,需要進項防雨防水措施,保證水不進入導管。
4.3 混凝土離析的解決辦法
(1)如果混凝土的離析較輕,視情況可先不作處理。如果離析程度較大,必需進行處理,如離析位置距離樁頂不超過10m并且樁徑不超過100cm時,可組織人工對樁心混凝土進行鑿除。清除離析混凝土后,再按混凝土施工工藝重新進行澆筑。如離析處距離樁頂超過了10m且樁徑沒超過100cm時,需要鉆芯機將樁心混凝土逐漸拔出,回填后重新施工。(2)同時,可在技術人員的要求下對混凝土配比調整后再使用。鉆孔灌注樁施工難度較大,其采用水下澆筑混凝土,所以與地面上混凝土澆筑的方法相差很大。泥漿雜質和水經常影響鉆孔灌注樁在灌注的過程中的施工,使其強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致使水下混凝土鉆孔灌注樁難搗實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一旦搗實不好就會使其均勻性、密實性達不到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質量要求。因此一定要把水下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強度做相應的提高。(3)此外,可以對導管埋置深度進行合理地控制。通常采用導管法進行水下混凝土的灌注,當導管的埋置深度過大時,可能會使混凝土的觸控壓力不夠,從而難以正常出料,減緩施工速度,所以導管的埋置深度不宜過大;導當管埋深過小時,會使混凝土出口處超壓力負荷,甚至會沖翻混凝土的頂面,從而使混凝土出現夾泥的情況,產生離析這一質量問題。與此同時,在灌注混凝土的過程中,管內混凝土表面至泥漿面的高度要得到很好的控制,以使孔內混凝土緩慢且均勻地上升。(4)用樁底壓漿進行施工。樁底壓漿就是利用漿體把樁端土層和樁周土壓實固結,使之形成高強度的新土層,加強樁身與周圍土體的粘結力。樁底壓漿在樁下可以形的擴大頭,來把周圍土層和樁底土層擠壓密實,從而增加了承壓面積,提高了樁身側壓力和樁端承載力。
5 結束語
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復雜,并且在施工過程中,很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質量問題。因此,就要求施工人員嚴格按照規范標準進行施工,保證施工過程中對質量的嚴格檢測和控制,以減少事故的發生。然而,當一些質量施工發生時,又要求相關人員對其及時進行控制和補救,以把影響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張建紅.鉆孔灌注樁施工中的問題及處理措施[J].山西建筑,2009(7):76-78.
[2]田勇,王芳.淺談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和相關流程[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4):274-275.
[3]孫新華.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及常見缺陷處理[J].山西建筑,2008.
[4]梁靈真.淺談橋梁樁基施工過程中幾點問題及其控制對策[J].城市建設(下旬),2011(4):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