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摘 要:該文簡要介紹了監所智能化安防系統集成平臺的建設與應用情況,分析了各類安防子系統的信息集成與共享應用的現狀,提出在同一平臺實現安防信息與公安監所業務信息的網上無縫流轉和共享集成應用,可以助推監所工作實現信息化、規范化、標準化管理目標,并就深化監所安防系統信息集成與智能應用給出了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安防系統 ?信息集成 ?智能應用 ?三級警情
中圖分類號:D631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10(c)-0147-02
1 建設背景
2010年中央綜治辦將監所安全管理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加強監所安全管理工作,公安部下發了《公安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公安監管工作的意見》,并陸續出臺相關文件進一步規范了綜合治理監所安全管理工作的考核、量化、標準化等方面的原則、要求、方法與執行細則。為適應監所建設與發展的需要,確保綜合治理監所安全管理工作取得實效,各地公安機關監所管理部門按照公安部監所技術建設的要求,結合各地監所單位具體情況,以及目前國內安防智能應用先進技術,對原有安防系統進行了整改和升級,新建了監所智能化安防系統。
監所智能化安防系統將原有監控系統、報警系統、門禁系統、對講系統、巡視系統、會見系統、電教系統、電網系統等信號進行集中處理,在同一平臺下實現信號傳遞、操作控制、多系統集成聯動等功能。新建系統結合公安業務大平臺監所模塊,實現了日常管理工作臺帳電子化,以及數據上報、信息查詢、業務辦理等操作與信息的網上無縫流轉。通過監所智能化安防系統的建設,實現了所內管理、安防管理與監所信息的一站式查詢,智能管理系統與大平臺業務模塊信息實時互動。新建監所智能化系統的建成,將使監所安全管理基礎保障工作水平進一步增強,監所安全管理隱患也得到進一步整改。
2 建設思路
監所智能化安防系統的建設與應用,有效實現了技防系統信息與公安業務信息的實時關聯、智能比對、集成應用和決策支持等系統功能。
2.1 總體建設思路
監所信息化建設不能停留在單一公安業務信息應用系統的建設水平上,而應積極采用國內外先進技術與智能設備,實現監所所內門禁、監控、定位、巡更、報警、會見、提審等安防系統信息的數字化、集成化應用。監所智能化安防系統平臺就是將原先各個孤立的安防系統信息與監所業務管理信息充分結合起來,讓所內的所有軟硬件信息關聯互動起來,充分發揮了各分控系統的最大效能,從而實現了監所所內分控系統的桌面化和信息系統的智能化。
2.2 系統優勢特點
監所智能化安防系統是一個充分利用先進的數字、網絡、物聯等多種技術,并結合語音、視頻等媒體顯示技術,而建設的集統一處理與共享應用為一體的信息化服務平臺。系統所具有以下的特點:
一是系統設計具有數字化、網絡化、模塊化等時代特點;二是設備選型堅持先進性、開放性的原則;三是在充分考慮系統今后的發展變化和擴容需求基礎上,確保了系統的穩定性和通用性;四是所有被整合的子系統通過必要的硬件接口和通信協議,利用控制中心提供的信息交換標準接口,實現了各個子系統的平滑集成與因果聯動的應用目的;五是系統建設時充分依據建筑的結構及防范目標、環境條件等因素,建立了一個具有互相聯動、主動驗證等功能特點的多層防衛系統,具有一定的容錯性、可靠性和堅固性,是一個多級技術監管體系。
3 建設內容
該文以南京市監所智能化安防系統為例介紹系統總體構架和建設內容。系統總體架構共分三個層面:即前端設備、控制中心、分控及網絡用戶。三個層面通過兩個網絡來連接,即:前端設備與控制中心通過專網或總線來連接;網絡用戶通過TCP/IP數字網絡與控制中心連接。南京市監所智能化安防系統各子系統具有相互關聯集成響應的功能,通過監所局域網絡系統,實現各系統互聯互通的集成管理。南京智能化安防系統主要包括:監控系統、應急警報系統、門禁系統、在押人員報告系統、電化教育(廣播)系統、會見管理系統、民警巡視管理系統、違禁品檢測系統、通信指揮系統、監管信息系統、周界控制系統、特審及提審系統、一卡通管理系統、手機偵測系統、智能化系統集成、機房系統各子系統等16個子系統構成。
另外還包括如限高限噪檢測系統、物品保管系統、智能點播系統(在押人員利用觸摸屏職能選擇購物、點播娛樂電影(獎勵)、點名功能,服務民生)、一日生活規范提醒系統(定時播放起床號、開飯指令、健身指令、放風指令、睡覺指令等)等管理創新服務系統。
4 問題與對策
自南京市監所智能化安防系統建成并投入使用,監所安全管理基礎保障工作水平得到明顯增強,安全管理水平達到國內一流水準。但是,該系統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也發現存在不少問題,結合問題對策詳述如下。
4.1 積極轉變思想,適應發展態勢
加強公安監所安全管理,實現監所管理事業的信息化、智能化,是公安監所管理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然而在監管隊伍中有少數民警缺乏大局觀,跟不上發展形勢,思想上因循守舊拒絕新事物,認為信息化、智能化距離自己很遠,跟自己沒有關系,甚至認為給自己帶來諸多約束和不便,在行動上存在抵制現象。因此牢固樹立“科技強警”的先進理念,加強監管隊伍思想建設,積極轉變意識理念,是信息化、智能化監所管理事業發展的有力保障。
4.2 著眼科學發展,重視頂層設計
隨著智能安防系統的應用和環境的變化,該系統在整體規劃顯現出不足,設計時沒有充分考慮到長遠需求。例如:由于過度追求技術先進性,因應用成熟度不夠導致系統建設不完善;個別系統與應用實際需求脫節;由于系統應用環境的特殊性,導致無法推廣;設備選型選用的產品、技術、市場等均不成熟,使得系統的升級與維護等工作困難重重。因此,該文認為系統設計:一是堅持先完成頂層設計,然后再逐步細化到局部設計;二是堅持短期建設目標與長遠發展目標有機結合的原則,為系統的升級與運維留出充分的發展空間;三是引用技術應兼顧先進性和成熟度,選擇有延續性的產品。
4.3 慎重推廣應用,認真調研地區差異
基層技術建設與革新項目經常以試驗項目、示范項目的形式重點建設,一旦順利通過驗收,就會大力推廣。這往往會導致個別差異地區或特殊應用環境在推廣建設后,出現建設預期與實際效果不一致的現象,造成決策錯誤,投資收益甚微。因此,在項目推廣過程中,應認真調研不同地區或應用環境的差異性,仔細梳理差異細節,因地制宜針對差異性需求修改建設方案,確保投資效益和系統建設有效性。
4.4 健全運維機制,保障系統常態運維
隨著我國監管“五化建設工作”的深入推進,公安監管執法規范化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但是,由于缺少運維保障機制、專業技術人員、專項運維資金。這將導致因設備老化或缺損而影響系統常態運行的現象頻繁發生。建立健全運維機制與管理制度,著重培養運維技術人員,積極拓展資金渠道,是保障系統與設備正常運行的必要手段。監所領導要重視系統運維工作,積極拓展資金渠道,籌建運維專項資金,確保運維工作長期有效開展。
4.5 確保獎懲有據,合理制定考核機制
監所智能化安防系統體系龐大,涉及監所管理工作方方面面,系統正常運轉要求監所民警能熟練運用各種系統和儀器設備。但是,由于監所民警工作壓力大、安全責任要求高,長期處于高負荷運轉狀態,因此可能出現麻痹大意、工作懈怠等現象。這就要求監所加強監管隊伍管理,制定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與激勵機制,獎懲有據,激發民警工作熱情,強化民警工作責任心,保障系統正常運轉,發揮系統效能。
4.6 促進共享融合,強化三級警情應用
監所管理信息化、規范化、標準化是今后監所建設與發展的長遠目標,各類信息系統已融入監所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信息系統已成為保障監所安全防范工作的重要因素。智能安防系統的各個環點設備每日產生大量安防信息,如門禁信息、限高報警信息、周界報警信息、對講通信信息、一卡通信息、視頻信息、巡防定位信息等。重視安防信息應用,及時總結應用經驗,將其共享運用到監所管理中,將對監所規范化管理、績效考核、安全風險評估等工作的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消除物聯傳感網和數據通信網絡聯通技術障礙,構建監所智能化安防系統數據交換標準接口,實現安防信息自動采集、轉換和處理,是安防信息與業務管理信息共享融合應用的前提條件。將安防信息轉化為監所管理信息,建立三級警情風險信息管理機制,是提高監所信息化管理水平有效手段。所謂三級警情風險管理,是指把安防報警信息分為為1、2、3等三個級別,分別代表報警事件的緊急程度,按照報警信息類別,分別建立不同的處警工作機制。三級警情風險管理機制將有效實現安防報警信息的自動分析統計,積極促進監所警情科學研判機制的形成,有效推動監所單位的信息化、規范化管理進程。
5 結語
該文詳細介紹了監所單位智能化安防系統集成平臺的設計理念和建設思路。系統分析了該系統的建設與應用中出現的問題,并針對性的給出了改進策略和變革舉措。眾所周知,公安工作信息化是實現現代警務機制變革與創新的重要途徑之一。監所管理是一項重要的公安工作,公安監所管理信息化應用程度,將直接關系著監所管理事業的創新發展。監所安防系統信息集成與智能應用研究,是實現公安監所管理信息創新應用的新方法、新途徑,具有一定的推廣和借鑒意義。深入研究監所安防系統信息集成與智能應用模式,可以進一步推動我國公安監所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與創新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 趙春光.推進公安監管部門執法規范化的五步戰略[N].人民公安報,2010.
[2] 曹鋒.新一代周界防入侵軟件系統研究及其應用[D].華中科技大學,2010.
[3] 侯國平,馬萱,張維理.基于IPV6的嵌入式視頻監控系統[J].安防科技,2009(11).
[4] 韋立華.建立公安績效考核體系的實踐和思考[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2(5):178-181.
[5] 陳計明,唐震,秦漢兵.深入推進公安信息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公安研究,2011(7):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