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杰

摘 要:領子在服裝中占據主要而又醒目的位置,尤其是在造型變化最多、用途最廣的西裝領造型上應用廣泛,其結構合理與否,直接影響著西裝穿著的舒適性及美觀性。該文以女西裝最為常見的翻駁領為研究對象,并分析討論西裝配領結構設計要素。
關鍵詞:西裝翻駁領 翻領松量 分領座 里外容
中圖分類號:TS9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0(c)-0244-02
1 西裝領構成要素
西裝翻駁領是由翻領和駁領兩部分組成的一類領型,翻領與衣片領口縫合,駁領由衣片的掛面翻出而形成,其結構具有所有領型結構的綜合特點,是造型變化最多樣,應用最廣泛的領型之一。翻駁領的一般構成要素有:領座、翻領、領外輪廓線、領嘴、串口線、駁頭寬、駁折線、駁頭、翻折止點(駁點)等,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牽制,共同影響翻駁領的造型變化,使翻駁領的造型更加多變。
2 翻領合體結構設計方法
2.1 翻折線的確定
翻折線有翻折基點和翻折止點連接而成,其位置和形態決定了翻領前部造型和駁領的位置。
2.1.1 翻折基點的確定
翻折基點是翻駁領重要的設計要素之一,在駁口止點與翻折基點確定的情況下,可以準確定出翻折線的位置。
翻折基點的確定取決于3個要素:a翻領在SNP附近的高、b領座在SNP附近的高、θ翻領的領座與水平線的夾角,其中領座與水平線夾角關系為θ<90°翻折領呈不貼合頸部的形態;θ=90°,翻折領呈較貼合頸部的形態,θ>90°,翻折領呈很貼合頸部的形態,隨著領座與水平線夾角越大,需開寬領寬,開大量為θ-95°/5×0.2。
翻折基點確定步驟:首先確定翻領與水平線夾角,然后開大相應的領寬,從新的側頸點沿著翻領角度取領座,向肩線上去翻領,再沿著肩線取翻領角度,最后由確定后的領座角度與翻領角度來確定翻折基點。
翻折基點距側頸點的位置是由領傾斜角、領座高、和翻領寬寬這3個構成因素決定的,且隨著領傾斜角的增大而增大,隨著領座高的增大而增大,隨著翻領寬的增大而減小。
2.1.2 翻折止點和前領造型的確定
翻折止點和前領造型屬于設計的范疇,翻折止點又稱駁點,即駁頭翻折的最低位置,有些駁領的駁點位置在胸圍附近,有些駁點甚至延伸到衣服下擺,可以根據款式具體確定。駁頭的高低會直接影響翻折線的傾斜,從而影響到翻領基點的位置變化和翻領松量的變化。
2.2 翻領松量的合理確定
翻領按翻折線翻折后,外領弧長與領座下口線長(即領窩線)之間有差值,這個差值即稱為翻領松量。影響翻領松量的主要因素有,翻領寬與領座高的差值、以及面料特性。
翻領寬通常可在4~17 cm之間變化。一般情況下可取翻領寬4.2 cm,領座高2.8 cm,由于人體頸高是一定的,因此,領座高基本可以不變,當翻領寬增加時,必然向肩的外部延伸,便會引起翻領外領口弧長增加,這便意味著翻領松量的增加。
不同面料對翻領松量的影響也是顯著的。由于不同厚薄的面料會使翻領、底領在翻折時產生內外弧長之差值,俗稱翻領差,所以厚型面料的翻駁領結構設計時需加放翻領松量,而薄型的翻領松量相應較小;另外在加工制作中,由于不同的面料在工藝歸拔時會產生一定的差值,所以,全毛、毛滌混紡以及棉麻等面料所加放的翻領松量亦不盡相同。
面料厚度對翻領松度有的影響值如下:外輪廓線增量=a×(翻領寬-領座高)。
其中a取值:薄料為0,較厚料為0.1,厚料為0.2,特厚料為0.3。
除此以外,領外輪廓線、領嘴、串口線、翻折線、翻折止點、疊門寬等對翻領松量也有一定的影響,但其影響量相對翻領寬與領座高的差值較小。
用映射的方法制圖如圖2所示。
因此,一般情況下,翻領松量=翻領外輪廓長-翻領前領造型長-后領弧長+面料及其他因素影響量。
2.3 翻領和領座的分體結構設計
人體頸部形狀是上窄下寬的錐形體,衣領應該做成這種外形來配合頸部的形狀,即領下口線要稍大于翻領線。但在繪制西裝領時卻達不到這個要求,反而領下口線小于翻領線,做出的西裝領易出現衣領離頸的現象。
結構上防止這種離頸問題的發生,解決的辦法是采用領座向上彎,翻領向下彎的分體結構分割開衣領紙樣,重疊翻領線使之變短來改善衣領的外觀。這種方法效果較明顯,因此,被廣泛應用于高檔服裝中,翻駁領分體方法如圖3。
3 駁領合體結構設計
駁領是一種翻折線(即駁口線)呈直線狀態的平領的基本結構,而且其領子的尺寸、形態屬于造型設計范疇,真正影響駁領結構合理性的是駁領領面與掛面(領里)之間的關系。
由于面料厚度的存在,駁領在翻折后掛面和領面產生一定的差異,駁領外層為掛面,其寬度應大于置于駁領里層的領面,面料越厚其差量越大。在紙樣制作過程中,為達到駁領翻折后平服的效果且防止駁頭止口外露,掛面需在領面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結構處理,一是沿翻折線剪開,放出面料厚度影響的翻折量,此量一般為0.3~0.4 cm,根據面料的薄厚進行增減,同時也與翻松度、駁點高低變化及駁頭寬窄變化有關;二是掛面駁頭止口位置要追加0.2~0.4 cm的止口量,此量與面料的薄厚有關。
4 結語
綜上,西裝配領結構上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翻折基點的確定,翻領松量的合理確定以及分領座,里外容等細節上的處理,除此以外一款高品質的西裝領還應考慮翻領及駁領造型的變化以及工藝和面料等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1] 張文斌.服裝結構設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
[2] 劉東.服裝紙樣設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
[3] 張紅華.里外容在西服工業制板上及工藝中的作用的探討[J].科技資訊,2009(28):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