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超



摘 要:文章介紹了浯溪口水利樞紐工程的變形監測方案設計,包括監測內容、測點布設、監測方法、觀測精度及監測成果處理。本工程所采用的方法精度可靠,資料能及時反映邊坡的變形情況,對設計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浯溪口;高邊坡;變形監測
1 監測的主要內容
變形監測須充分考慮浯溪口工程高邊坡的特點。其主要特點有:(1)變形范圍特別大。(2)施工期特別長。(3)監測精度要求特別高。(4)變形監測成果反饋要求特別快。要求能快速取得監測成果,分析巖體變形性狀,及時反饋到業主、設計、監理等有關部門,以服務動態設計、指導施工。結合工程的地質條件、施工特點、場平及規劃情況,以少而精、經濟、實用為原則,要安全監測項目布置如下主:變形觀測網、邊坡表面變形監測、鋼筋計監測等。
2 監測網的建立及監測點的布置
平面監測網分為兩個層次布網:基準點網和工作基點網。基準點網是覆蓋工程而建立的。以工程變形基準點為依據,檢測各基點的穩定性。以基準點網中已檢測的基點為依據,檢測該部位某些水平位移工作基點的穩定性。高程監測網分為檢核網和垂直位移監測網兩個層次。檢核網是為了檢驗垂直位移監測網基準點的穩定性。垂直位移監測網用于監測垂直位移工作基點的穩定性。邊坡變形監測主要由水平、垂直位移監測網和設置在邊坡各級馬道上的水平、垂直位移監測點組成。水平位移監測網的布置根據地形地質條件,按一等邊角測量要求進行觀測。高程監測點布設在邊坡的各級馬道上,監測地表變形情況;基準點和工作基點的具體位置可以根據現場地形及地質條件確定,選擇在有完整基巖的穩定處。
3 監測方法
水平位移監測主要有測邊網、極坐標法、前方交會法等。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對監測方法進行優化;垂直位移監測采用沉降觀測。
3.1 極坐標法
根據極坐標的原理,以A、B兩個已知點建立坐標軸,并以B點為極點建立極坐標系。測定B、C兩點間的距離以及B、C連線和A、B連線夾角的方法。如圖1:
圖1 極坐標法
(1)
(2)
則C點坐標:
(3)
采用全站儀進行觀測,其系統誤差主要來源于測角誤差、測距誤差。假設取視距長度100m,采用Leica TCR1201全站儀進行觀測(1″,1+1.5ppm)2個測回。
測角中誤差:m角=1″/206265×100×1000=0.48mm
測距中誤差:ms=1+1.5×10-6×100×1000=1.15mm
點位中誤差:m點=(m角2+ms2)1/2=1.25mm
兩次觀測同一點水平位移變化量中誤差:mΔcc′=m點/■=0.9mm
3.2 前方交會法
觀測中,由于邊坡的地質地貌條件,導致測站點無法與測點通視,可采用前方交會法來測定待測點坐標。對工作基點C點進行校核時,可用前方交會法。如圖2。
圖2 前方交會法
其計算公式為:
(4)
3.3 垂直位移監測
精密水準測量是對樞紐各建筑物及其基礎、高邊坡、近壩區巖體垂直位移監測的主要方法。基準點與工作基點、水準點組成結點環線水準網,按一等水準測量要求觀測。
4 觀測精度
(1)基準網觀測精度
變形監測基準點的位移量中誤差絕對值不得大于2mm。為工作基點及監測點提供高精度的基準。
(2)工作基點及測點觀測精度
水平位移監測工作基點是在基準點之下設置的。監測頻度在施工開挖期是每月一次,同時對部分不穩定的水平位移監測網點適時加密觀測。水平、垂直位移監測點觀測頻次為每月一次。采取監測點與工作基點同步觀測整體平差方案,施測中采用多項措施保證監測點的觀測精度。
5 監測成果處理
(1) 數據預處理與平差計算
數據預處理與平差計算利用武漢大學變形監測數據處理軟件。改軟件具有功能齊全、通用性強、數學模型及處理方法嚴密,輸出成果表格化、規范化等優點。
(2) 位移量計算
編制相應的計算程序,計算當次位移量、累計位移量,按規定的格式形成報表。
(3) 工作基點位移修正
由于觀測精度、頻次的需要,工作基點通常布置在工程建筑物附近,只要求它在一定的時間段內相對穩定或固定,其自身的穩定性由基準點來監測。通過一年一次的水平、垂直位移監測網的觀測成果,計算出相鄰兩次網點的坐標差和高程差,對其按時間進行線性內插,得出一年中網點的坐標和高程在每個月的內插值,再利用該內插值作為監測網點與監測點觀測數據處理的起算數據,重新計算監測點的坐標和高程,得出修正后的監測點的位移量。
6 變形統計模型分析
(1) 開挖對變形的影響。
式中H0為首測日斷面的開挖高程,Ht為t時間斷面的開挖高程,t為觀測日距首測日的月數,δH為開挖對變形的影響分量。
(2) 溫度對變形的影響。
式中:T0為壩區常年平均氣溫,Tt為t時間的實測氣溫,Tt-3為超前3個月實測氣溫,t為觀測日距首測日的月數,δT為溫度對變形的影響分量。
(3) 巖體自身時效變形的影響。
式中:t為觀測日距首測日的月數,δD為時間效應分量。
(4) 位移影響函數。
位移影響函數:
7 結束語
浯溪口工程規模大,工期長,技術復雜,對變形監測系統的要求很高。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進行變形監測的優化設計,實事求是地選用更為嚴格、更為先進的監測方法,滿足了工程的需要,對設計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柳志云.TCA2003全站儀在小灣水電站高邊坡監測中的應用[J].云南水力發電,2006,22(3).
[2]賀躍光,杜年春,吳盛才,等.變形監測的理論與方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
[3]李巖,張永波.前方交會在礦山測量中的應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學.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