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江
摘 要:我國城市建設在不斷發展著,城市景觀也在推陳出新、不斷更替。城市景觀既是城市經濟的象征,又是城市文化的體現。融合現代人的審美、趣味于一體,彰顯了城市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好的城市景觀同時也是城市的標志。但在城市建設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盲目隨眾的景觀設計。文章通過闡述城市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景觀設計的原則和方法,為今后城市景觀設計更加科學合理作以參考。
關鍵詞:城市景現;景觀設計;設計原則;設計方法
1 城市景觀與景觀設計
城市,作為人們居住和生活的場所,必須認真做好規劃和綜合部署,使其真正發揮城市所應有的功能,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對城市建設進行整體分析和研究,讓居民生活得愜意、舒適,通過良好的交通環境、工作場所,體現城市景觀的科學合理,而城市景觀從根本上來講,是對土地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和開發,科學規劃和設計景觀區內的各種景觀要素和人為活動,科學合理布局,充分認識景觀特征,理解城市景觀建設的重要性,在景觀保護與發展之間建立可持續發展模式,使景觀形態與自然環境中的人類活動協調一致。
2 城市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2.1 規劃中忽視綠地林蔭建設
在城市景觀規劃設計中設計師往往只重視硬質材料景觀的建設,而且一些鋼架結構、巖石堆砌的景觀占有一定比例,恰恰居民所需要的綠地林蔭、花卉林木、水體河池等景觀被忽視或建造偏少,而忽視了這一類的“軟質景觀”的規劃設計。完全與人民需要不相符。
2.2 速成景觀,違背植物生長規律
在許多城市規劃建設時,為了趕工期而建成的城市景觀,不惜從外地引進名貴植物,多年老樹等,完全不考慮城市需要和人們生活需要,在建設城市景觀時,忽視了樹種和草坪的種植比例,減少了綠化覆蓋面積,破壞了人們向往的生活環境,增加了熱島效應和溫室效應,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浪費。
2.3 盲目推崇外國建筑的設計理念,丟失本國設計的民族性
在我國各大城市中,城市景觀到處充斥了歐式建筑風格,融入了羅馬廊柱等因素,無論是建筑休閑廣場,還是街心花園,都應該兼顧本國特色。
2.4 注重景觀的外表和“檔次”,忽視景觀的實用性
城市景觀設計時,注重氣勢宏偉,材料考究的景觀建設,追求標志性城市設計,卻忽視了景觀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景觀實現“檔次”的前提是功能的合理。人們會片面的認為只有追求“標志性”設計,才能體現城市景觀的氣勢和檔次。
2.5 城市景觀缺乏特色,破壞傳統景觀
城市建設在向著現代化方向發展過程中,一些傳統景觀、特色遺跡、文化遺址等被一些現代化景觀所代替,而這些傳統景觀是傳承歷史、發展民族文化、反映時代變遷的產物,對于研究城市的歷史發展、文化傳統、風土人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3 城市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
3.1 保護和發展文化景觀的原則
雖然我國城市發展突飛猛進,鄉村鎮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也逐漸向城市化靠近。但許多文化景觀遭到嚴重的破壞,景觀風格趨同化使得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間日趨減少。在景觀設計中傳承和保存民族文化,延續民族特色,挖掘地方特色,提煉民族風情,增加區域內居民的文化凝聚力和提高景觀的旅游價值都具有重要作用。
3.2 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城市景觀設計,是一項傳承歷史,發展自然,追求人和自然環境相統一的可持續性發展過程,發展要以保護環境和自然為基礎,促進經濟發展和資源保護相協調,深刻認識到自然景觀和傳統景觀是不可再生資源。所以在景觀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并對這兩項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和保護,規范人類資源過度開發的行為,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減少或杜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創造出具有歷史延續性,又有自然特征,還兼有現代化的公共環境景觀。實現景觀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城市景觀設計的一項重要任務和必須遵守的原則。
3.3 與自然協調的原則
城市景觀在規劃設計時,要嚴格遵循以自然為主題,不違背自然規律,要與自然發展協調一致。并以此為基礎,從景觀的比例、空間、結構、類型和數量上進行認真研究和分析,通過對景觀整體風格的規劃,本著和諧、統一的原則進行設計。同時,協調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改善人居環境使景觀生態文化和美學功能整體和諧,只有綜合考慮,才有可能規劃布局出功能合理,富有特色的城市空間景觀,景觀總體設計應力求自然和諧,強調可以自由活動的連續空間和動態視覺美感,避免盲目抄襲照搬現象的發生。
3.4 “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
城市景觀是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充分考慮到居住人群的心理感受以及情感、心理及生理的需要。在景觀設計中,特別是對公共設施的設計,要符合人性化特點,要按照不同年齡段人的需要、行為和心理特點,充分考慮特殊人群對景觀環境的特殊需要,對景觀細化部分要嚴格把關,保證質量并落實在細部設施的設計中,使城市公共空間景觀真正成為大眾所喜愛的休閑場所。
4 城市景觀設計的方法
4.1 拓展城市綠化空間
在我國城市生態建設中,不斷增加城市綠化面積,改變生態環境,把拓展城市綠化空間作為設計重點。推崇屋頂綠化,建立生態型屋頂花園,改善城市自然生態,防止全球變暖,節約資源,建設符合人類居住和生活的城市景觀。
4.2 維護和建立城市綠色廊道
在我國現在的城市規劃中,要保留有自然特征的河流廊道、城市道路兩側的主體綠化帶和城市河岸的帶狀公園是保護野生生物棲息的環境。而當前城市建設,不注重自然的景觀和原有的景觀,破壞了生物的生存環境。
4.3 保護鄉土植物
地帶性植物群落是構成城市建設,保護城市資源的基礎因素。有計劃合理地引種鄉土樹種以及區域性穩定的植物群落,選擇反映地區性自然生態特征的基調樹種是構成地方性自然景觀的最主要原因。
4.4 更新解放思想
在生態綠地的建設上,要依據科學合理的原則。本著在科學性的基礎上,追求藝術性、趣味性,達到城市與綠地、景觀與生態、城郊于綠地的連通性和基礎性。并把建設的重點放在建設大型生態綠地、環城綠地、大型交通綠地以及居住區綠地上,改變以往傳統保守的思想,遵循現代城市景觀建設的特點,全面完成城市景觀建設的目的。
4.5 建造健康生態系統
加強城市生態綠地建設,完善城市生態環境改造,構建和諧、統一、健康的生態系統。所以,城市景觀生態設計,必須首先考慮當地人或者傳統文化給予設計的啟示,城市景觀是關于環境的知識和理解,是場所經驗的有機衍生和積淀。良好的景觀不是職業設計師的憑空創造,它們經歷時間而發展,創造良好而富有含意的環境的上策是保留過去的遺留。
5 結束語
當人們生活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對居住和生活的環境要求就會越來越高。城市建設的進程就會加快,城市景觀的設計也會更加貼近生活和更加人性化。設計師在對城市景觀進行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城市是人們發展的主體,是以人為本的居住場所,是本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協調發展中,人類發展規律同時也是促進自然演化、人類自身提升的一個過程,城市景觀設計也會向更高領域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杜肇銘.城市公共空間的景觀設計原則[J].裝飾,2006(8):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