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霞
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學的工作者,對于教學我認為應該緊跟時代的腳步為學生帶來更加完善的一流教學,不僅要針對課本知識進行講解而且要聯系現實生活,因而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利用好多媒體手段,促進有效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對高中生物學科教學的影響日益增大,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高中生物教學服務、提高高中生物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良好的生物學素養和信息素養,是當前高中生物教學改革的新趨勢。積累教學資源、建立高中生物教學多媒體資源庫可以為高中生物教學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提供教學材料和支持系統,為更好地完成高中生物教學模式的轉變奠定基礎,應將信息媒體運用于課堂教學。信息化的教學媒體在課堂教學中應當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針對生物教學中部分內容較為抽象的章節,借助于多媒體手段可以緩解這樣的教學難點。如在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教學中,這一微觀現象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解無法讓學生達到深刻理解的目標,此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課件模擬演示,以動畫方式直觀展示物質跨膜運輸的過程,從而達到直觀形象的效果,有助于學生理解教材內容。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補充生物科學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加課堂信息容量。
二、優化改進教學方法,為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提供保障
1發揮信息手段演示功能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許多內容屬于抽象的微觀范疇,教師無法在課堂上進行直觀演示,還有一些過程較長的生物現象,課堂之內也難以演示。這樣制約了教學成效提升。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教師可以將多媒體的作用發揮出來,變微觀現象為直觀演示,變長期變化為節點展示,給予生物課堂更為生動形象的信息,提高學生理解效果,激發學習興趣。例如,DNA分子的結構以及復制等微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動畫模擬演示的方式,幫助學生直觀地掌握其結構以及復制規律,讓生物知識點的學習達到深入淺出的效果。
2發揮自主模式促進功能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在生物教學中要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與機會,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相互討論提高重難點突破能力,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筆者在生物教學中,改進了教學模式,采取教師重點引導提示與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實現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同步發展。如教學“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時,筆者結合生物群落演示圖設計了一組探究題:①這個池塘中至少有多少個種群?②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魚類大量減少,池塘中的種群數量將會出現什么變化?③相同的種群之間是相互獨立的,還是有一定的聯系的?④你所知道的不同的生物之間相互關系怎樣?種間關系有什么積極的意義?⑤捕食、競爭和寄生是否會導致另一方完全消失?一種生物的數量變化會對其他生物種群數量變化產生影響嗎?以這樣的一組探究題引領學生深入開展學習,較好地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發展以及綜合能力提升,發揮了自主模式,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發展。
3 發揮當堂檢測反饋功能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當堂檢測的方式獲取學生學習反饋信息。筆者在教學最后環節留有一小段時間進行檢測,以事先印制的難點要點測試卷對學生進行檢測,及時、準確地對教學成效進行分析評價,并調整教學方向與措施,能夠提升教學有效性。
三、要注意讓學生動手做實驗,培養動手操作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生物課堂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其關鍵在于重視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生物課堂教學中主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等。
1.善于設疑,啟發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是指沿著多個方向探索和發展的思維,是從一個信息源導出不同的結果。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質疑,讓學生在疑問中產生探究的心理。如在講頂端優勢原理時,教師應啟發學生從以往對生產實踐已有認識去進行發散思維。教師可提出兩個問題:(1)常見的具有頂端優勢的植物有哪些?如何加強其頂端優勢?(2)生產實踐中怎樣利用植物的頂端優勢?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討論這些問題,使學生對頂端優勢有關的各個問題進行思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2.運用引導探索法,訓練學生逆向思維能力
發現法是生物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有助于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如,在講“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時,教師并不先發現病因,而是先向學生提問:“治療該病的根本措施是什么?”這時,學生不能僅僅看事情的表象,而要由現象到本質,由蛋白質到RNA再到DNA的逆向推導。學生自然會明白:“鐮刀型貧血癥是基因突變引起的,治療的根本措施是改變綜的遺傳物質。”這樣能訓練學生研究問題的方法和逆向思維的能力。
四、將生活引入課堂把知識點和生活聯系起來
新課標明確要求生物教學要聯系生活,聯系社會實際。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也是為生活服務的。生物是一門和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老師在生物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將知識點和生活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發現生物的實用性,激發學習興趣。比如,在講解“高濃度溶液中細胞會縮水”這一知識點時,可以通過“在鹽堿地上種莊稼,但是長不好,于是對它進行施肥,可是莊稼非但沒有長好反而燒苗了”這個例子來進行講解,這樣容易讓學生掌握知識點。
1利用生活化教學,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理解現代生物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例如在講述“糖類和蛋白質”時等化合物的作用時,我們可以提出為什么早晨不要空腹喝牛奶,目的就是不讓蛋白質當成能源物質被浪費掉,這能加深學生對生活的感受,也有利于鞏固生物知識的學習。
2在課堂教學中,理論回歸生活,提高學生應用意識與實踐能力。比如在學完“細胞呼吸”這一知識內容后,教師可將生物教學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立足現實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生活現象:創可貼的制作材料為什么要盡可能透氣等,這樣能讓教學更加貼近學生實際,以激起學生強烈的參與思想與求知欲,發展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讓學生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提高學生能力與素養。
總結
新課程理念下進行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對于課程創信改革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對于教育事業的發展也具有重要影響,而且也是社會穩步向前發展的需要。因此,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學的工作者,應該充分正確地理解和認識新課程改革理念,并且努力做到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探索嘗試,找到實現有效提高的生物教學質量的措施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