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濤

雷約翰遜(1927-1995)是位多產的美國藝術家,一生中制作了大量的拼貼畫、圖畫和印刷品。他通常將這些作品寄給朋友和同事,其中最知名的就是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館長多蘿西米勒,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這次展覽。展覽聚焦于約翰遜早期的印刷作品,特別是他作為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早期的設計師和插圖畫家進行自我推銷的宣傳單和小冊子。這些是最先寄到博物館的,包含字母造型和文字游戲,這也正是貫穿他藝術生涯的標志性風格。
除了宣傳單,還展出了他的印刷品,如書籍和唱片的封面及時尚雜志的插頁。這些作品反映出約翰遜的自傳經歷,如安迪.沃霍爾曾為他的商業設計作品寫過序言。約翰遜還為紐約的生活劇場設計過宣傳單,那里聚集著充滿活力的視覺藝術家、音樂家、舞者和詩人。約翰遜自己印制宣傳單,在這個圈子里傳播,這即是他早期散播作品的獨特方式。
約翰遜于1945年至1948年進入黑山學院學習,這是他藝術人生中的決定性事件。這一經歷讓他與學校的教師、學生和校友成為朋友,如約翰凱奇、羅伯特勞森伯格、摩斯肯寧漢、威廉德庫寧等。約翰遜師從于德國流亡畫家約瑟夫亞伯斯,他的導師發展了包豪斯教學法,并應用于其設計和色彩基礎課程。亞伯斯對約翰遜早期圖畫作品的影響明顯反映在他1947年為《內部》設計的封面插圖上。亞伯斯非常喜歡約翰遜這個學生,幫他得到了這份設計工作。
20世紀50年代,約翰遜利用從常見印刷品上搜集的圖案制作了一系列作品,他將這種構圖法稱為易位拼字法。這些作品可以算是流行藝術的早期形式。這一時期約翰遜把自己的作品郵寄給朋友和同事,并在人行道上張貼出來,同時也在幾個畫廊里展出過。他還將拼字畫的創作理念用文字進行說明并印出來。每幅作品看起來都好像是圖像和文字相結合的詩。這里展出的是他1955年寄給現代藝術博物館館長米勒的系列作品之一。
像紐約的其他年輕藝術家一樣,約翰遜需要利用自己的技能來維持生計。在20世紀50年代他從事的一些平面設計工作為他當時創作的拼貼畫定下了主題和基調。1955年至1962年間,他郵寄宣傳頁是為了推銷自己,以便獲得更多的設計工作。1956年,約翰遜與成立于1954年的日本先鋒藝術家組織具象小組有了接觸。他把自己的幾幅宣傳頁和拼貼畫寄給了小組創始人吉原治良,同年便刊登在了他們的雜志《具象》上。約翰遜隨后為他刊登在雜志上的作品制作了宣傳頁。這次展出的幾幅宣傳頁就出自《具象》第6期。
在20世紀50年代,約翰遜還為文學書籍和專輯唱片設計過封面。1956年,他在紐約遇到了沃霍爾,兩人成了朋友。沃霍爾為《新方向》設計了封面,還為一些時尚雜志成功設計了插頁,如《時尚芭莎》。他把約翰遜引薦給商業廣告設計界的藝術總監們。在此展出的是約翰遜為《時尚芭莎》和《17》設計的插頁及時裝攝影的背景圖案。約翰遜還曾擔任過一本波西米亞風格雜志《出生》的藝術總監。
約翰遜雖然身在紐約,但作品中也能體現出他與黑山學院之間的關聯。如他將黑山學院的教師肯寧漢在布魯克林音樂學院的首演、校友喬納森威廉姆斯自辦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及通過校友勞森伯格結識的賽托姆布雷舉辦展覽的一系列信息都列在宣傳頁中。他還與校友諾曼所羅門合作,為電臺節目制作了宣傳單。他為朱利安.貝克和朱迪斯馬利納創建的生活劇場的演出制作的宣傳單反映了他與商業區的藝術家、作家及表演者之間的緊密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