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私人定制游的潛力巨大,愿景美好,但從整體的發展階段來看卻不得不說,中國的高端定制旅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私人定制旅游市場只是處于萌芽階段,并不成熟和規范,存在一些“無比較、虛報價”的問題。
去肯尼亞看動物大遷徙、去非洲探索還未被開發的原始部落、去南極看冰川企鵝、去中東過一把真正的土豪癮……如今個性化的“私人定制”旅游服務已蔚然成風。除卻大的旅行社推出定制服務,很多私人定制旅游服務機構和個人正通過網絡悄悄營業。
動輒百萬的私人定制海外游到底是富人的游戲,還是旅游市場的新體驗?在行業萌芽階段,其是否存在陷阱?又有哪些維權暗區?
“私人定制”海外游:玩概念還是新體驗?
暑期已經開始,楊藝打算帶兒子去非洲看動物遷徙。眾訪旅行社后,楊藝在青旅濟南分社得到回復:常規旅游并沒有此線路,但私人定制可以。聽取楊藝的要求后,旅行社出具了一份私人定制清單:青旅負責機票、住宿、當地接駁車,同時配備一名中文和當地導游全程陪同。最后報價,80600元。
面對如此高的費用,旅行社方面給予的答復是,私人定制旅游需要與其他旅行社拼團,根據成團人數,得到的機票優惠不同,人越少,優惠越少。而至于這趟私人定制,同時也收取一定的手續費。
楊藝又在網上咨詢了一些專門做私人定制旅游的機構,得到的報價也在8萬左右,而費用的說明與之前的旅行社給出的一樣。最終楊藝放棄了去非洲看動物遷徙的旅游計劃,而改為旅行社常規游。
近幾年,私人定制旅游服務在國內興起。青旅濟南分社的負責人晨光(化名)稱,區別于常規線路,“私人定制”旅游能夠自主規劃行程,告別了常規線路的“一路大巴,上車睡覺,下車拍照,進店購物”。而晨光也表示,越來越多的游客不愿參團,他們更向往隨時可以去到想去的地方、決定旅行時間的長短、所住的酒店和餐廳的標準及價格。“一般來說,與游客溝通后,旅行社會全程負責,并收取一定的訂制費。”
和王石、敬一丹“組團”的富人游戲
據調查,中國有這樣一個高凈值人群:資產在600萬元以上,每年的消費金額超過150萬元。這個群體的人數超過270萬。而這批高凈值人群因為有錢有閑,約60%的人會將錢用在旅游上。瞄準這“富人的需求”,孫博創立了一家私人定制旅游機構Sun PALA,在業內做得風生水起。自2009年成立起,PALA接待了5000至8000名游客,全部來自企業家、藝術家、學者等中產以上的“高凈值人群”,而馮侖、王石、魯豫、敬一丹更是PALA的會員,每年都會選擇通過PALA訂制旅游達兩次以上。
“我們只做高端的私人定制,在這個自己的旅行機構里,客戶對活動有最大的話語權。他們不但可以自己決定去哪、何時出行,還可以自己選擇玩伴?!蹦壳癙ALA的旅行線路從地點上就可以看出高端和有趣所在,比如北緯90度世界之巔破冰之旅、南緯90度登陸南極點、挪威深度游等等。
而另一家業內有名的“太美”的旅行俱樂部,實行的是會員制。他們曾組織一支80人的旅游團搭乘私人包機抵達第三十屆倫敦奧運會開幕式現場,坐在VIP區內觀看開幕式現場。其中有商界精英、有作家、有音樂家,每個團員需支付100萬元人民幣的旅游團費。
實際上,私人定制的本身就代表了“高利潤”。因為定制并沒有統一標準,業內人士表示“利潤應該在10%-30%之間”。而這引起了業內的蜂擁,截至目前,國旅新境界私人定制旅游服務部分的營業額已達到總營業額的5%左右。某旅行社的私人定制部分則達到總業務體量的20%左右。更有甚者,已經敏感地將目光鎖定到富豪級別的客戶,希望推出“一對一”的高端私人定制旅游產品服務。
存在一些“無比較、虛報價”的問題
盡管私人定制旅游已蔚然成風,但旅游從業人士趙水波則稱,私人定制旅游市場只是處于萌芽階段,并不成熟和規范,存在一些“無比較、虛報價”的問題,但更大的問題則在于,一些私人正在微博和微信個體經營“私人定制”,卻沒有相關部門的監管,導致消費者的權益沒有保護的同時,也無處維權。
去年,知名編劇六六曾在微博推薦一家名為“私人旅游定制scarlett”的機構,負責人梁某據說與六六相熟。而就在推薦后不久,大量的投訴就在該微博評論中泛濫。原因是負責人梁某突然消失了。
“很多客戶的定制金不知去向,連馬上定制好的行程中的尾款都沒有支付,因此客戶無法出行”。該機構的工作人員譚培(化名)面對應接不暇的投訴電話,最終通過六六聯系上了梁某。
事件曝光后,梁某的電話一直處于關機狀態。之前此“私人旅游定制scarlett”的微博認證為北京博磊創想科貿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目前該微博認證已被取消。在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上,竟無法查詢到“北京博磊創想科貿有限公司”的信息。
“如果在本地有實體店,我們可以到旅行社或公司維權,但是,在網絡上,私人定制老板只要失聯或是拉黑我們,我們就毫無辦法,只能通過在網絡上申訴以期望能獲得回應。”有消費者感慨道,旅游“私人定制”品質如何,全憑老板人品。
據譚培透露,微博上活躍著大量的私人定制旅游機構和個人,通過微博營銷傳播品牌?!罢颐餍恰⒚诉M行軟性宣傳的費用在10萬元以上?!?/p>
據了解,目前我國還沒有針對微博等新媒體營銷推廣的專門法律法規,微博軟廣告還處于法律空白地帶,很難從現有的法律中去界定其身份及影響,一旦微博軟廣告中推廣的產品出現問題,很難追究內容發布方的連帶責任。
(《齊魯周刊》 201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