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響 安巖 王超 謝欣欣



摘要:在激光制導廣泛應用于各國的背景下,由于試驗場所要求復雜,天氣影響等問題,提出半主動激光制導方式,在整個試驗當中,激光光斑的分析至關重要,決定著整個試驗的成敗,分析了影響激光光斑變化的影響因素,從而采取相關措施進而提高試驗的總體性能。
關鍵詞:激光制導;激光半主動導引頭;半實物仿真;光斑尺寸;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9(B)-0000-00
1激光半主動制導的發展意義
由于激光具有單色性好、方向性好,發射束散角小等優點,所以敵方很難進行有效的電子信息干擾。可采取多種編碼的方式,使得不同武器擁有同時攻擊很多目標的殺傷性能力。半主動制導導彈的實戰效率高,它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容易受到天氣和戰場條件的影響。世界各國正加速研制高性能的目標捕獲、跟蹤系統,從而在未來戰爭里發揮最大的優勢。
2光斑尺寸分析:
半主動激光制導中,光斑的尺寸分析以及變化特別重要,直接影響激光制導的參數。本文采用不同波段的光源進行分析。光斑尺寸的變化由分析可知,主要由兩個方面引起,首先是激光照射器與攻擊目標間的距離會引起光斑的大小發生改變,激光照射器發射激光照到目標后,其光斑的大小由激光照射器的發射束散角決定,由于目標距離的變化使得導引頭所接收到的光斑尺寸也在變化。按基本的幾何光學設計,可仿真出下圖1(a)的結果:
(a)光斑尺寸隨導彈距離變化曲線 (b) 光斑尺寸隨導彈距離的變化速率
但是由于實際情況會有些出入,對于導引頭的探測器的四象限光電探測器,在捕獲階段,目標進入探測器視場,如果跟蹤穩定,光斑應該集中在某一象限上,它只可以檢測出大致的方位,但是由于檢測精度比較差,需調節導彈的視軸角度,進而將光斑引入到探測器的中心位置,之后再引入跟蹤部分。當光斑的尺寸很小難以觀測時,視軸的檢測精度比較高,但是檢測的范圍有限、較小,光斑過小,在探測器的死區內,信號將會丟失,捕獲失敗,通常取光斑的大小為近似四象限探測器的光敏面,這樣可以保證效果,當導引頭的距離與目標間隔比較遠時,成像在探測器光敏面的光斑非常小,至少要大于探測器的溝道寬度,所以需要安裝變焦系統,解決離焦或散斑問題,使得光斑的大小變化成線性關系,由于視軸檢測精度的降低,卻增加了檢測范圍。通過對總體系統中導引頭接收到的光斑尺寸的理論數據可知,影響導引頭接收到光斑尺寸變化的主要因素為:導彈距目標的實際距離以及導彈的地平角。可以通過計算機仿真得出下圖2(b)的結果。
從圖中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的結論,導引頭接收到的光斑尺寸會隨著導彈距離的減小而增大,當距離特別大時,光斑的尺寸變化比較緩慢,有一個平緩的過程,當距離小于盲區后,光斑尺寸會迅速的變大,曲線特別陡,上圖進一步證明了上述觀點。
3不同波段光斑特性分析
本文選擇1064nm和650nm波長的光源進行試驗,由于兩個波長一個是不可見光,一個是可見光,這樣給試驗的理論以及實際論證提供了很大的參考價值。
上面三幅圖片中,圖a是經過光纖的激光最大光斑圖,圖b圖c分別是激光器經過能量衰減最強和最弱的最大光斑圖片,從圖片中可明顯看出激光器激光圖片的雜散光比較強,光斑信號強度分布相對不均勻。下圖3為圖像處理后激光器輸出所對應的圖片。
4結束語
本文從實際情況出發,結合了本實驗室的條件進行了實驗,得出了導引頭接收不同波段激光的光斑大小,亮度變化,以及分析了影響導彈導引頭接收光斑尺寸變化的因素,符合半主動激光制導的要求,具有進一步研究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高志杰,張安京,史國華.風標式激光導引頭光電建模與仿真[J].光電工程,2007,34(1):4-8.
[2]劉志國,張金生,王仕成.激光制導炸彈數字仿真研究[J]. 系統仿真學報,2005,17(7):1757-1759.
[3]張金生,王仕成.激光制導武器仿真系統視線角精確控制研究[J]. 電光與控制,2005,12(4):19-23.
[4]施德恒,熊水英.激光半主動尋的制導導彈發展綜述.紅外技術,2000,22(5)
[5]郭修煌.精確制導技術.國防工業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