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治宇
摘 要:為適應創新創業人才培育的要求,各高等院校均加強了對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實踐實驗能力的培養,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給予了高度重視。但目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中存在著授課方式不合理、教師缺乏實際操作經驗、考核制度不完善等問題。這些問題的有效解決,對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國際貿易實務 教學方法 實踐實驗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9(c)-0127-02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和對外貿易的發展,社會對具備較高技能水平,扎實專業基礎、熟練操作能力的復合型專業化人才需求不斷增加。這就要求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不僅要注重學生國際貿易基礎理論體系的構建,還要加強學生國際貿易從業基本技能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不斷強化進出口業務操作訓練,增強學生學業結束后的工作適應性。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正是適應綜合高技能外貿人才培養需要而設立的專門研究國際間商品交換具體過程、具有涉外活動特點、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應用學科(呂玉花,2002年)。這門課程以買賣合同為中心,全面介紹合同磋商、合同條款和合同履行的全部過程,內容涉及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結算、國際貿易法律與慣例、外貿函電、國際運輸與保險等學科基本原理與基本知識的運用。課程教學目標是通過對進出口業務的學習,讓學生掌握簽訂國際貿易合同各項條款中的寫作技巧、進出口談判技巧、各項法律環節和規則、進出口業務流程以及能獨立組織完成業務流程模擬工作和填單制單工作,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外貿綜合操作能力。但在現實的國際貿易實務教學中,還存在著授課方式不合理、教師缺乏實際操作經驗、考核制度不完善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到了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教學效果的提高。采取有效措施解決課程教學中存在的障礙,對不斷提高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質量和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1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中,大多存在著以下幾個典型的問題。
1.1 傳統授課方式難以滿足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要求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是向學生系統展示在對外貿易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各類市場主體之間互動交流和市場貿易過程的,課程學習過程中沒有晦澀的概念理解和深奧的理論分析,其所涉及的貿易磋商、通關報關、信用結算、理賠索賠以及單據和信函的寫作、傳送等環節沒有什么難以理解的內容,但卻相當的繁瑣、龐雜、細微,一筆貿易的成果往往需要多個環節的緊密配合,任一環節或細節的缺失都會影響到整個交易活動的順利完成。因此,國際貿易實務的教學除了要向學生各環節完成的方法以外,還要讓學生系統把握進出口業務活動的整體過程,培養他們開展對外貿易業務時的邏輯處理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使他們能夠獨立組織安排進出口業務中的各項工作,并能夠處理各種隨時出現的困難與難題。但現有的國際貿易課程授課方法還是以課堂授課為主,輔助以計算機軟件的模擬,學生都是按照老師安排的進度分段(分星期)進行學習及相關操作,學習的連貫性、系統性不強,碎片化現象較為顯著。這顯然與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培養具有綜合處理能力和應變能力的國際貿易從業人員的目標不相符。
1.2 專業授課教師缺乏實際從業經驗和實踐操作能力
目前大多數高校從事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的老師都是通過人才引進而進入學校的,這其中不乏一些資深的教授和優秀博士生。這些老師在國際貿易理論和國際貿易學術前沿問題方面的研究都有頗有建樹,但很多老師沒有真正接觸過商品進出口工作,缺乏相應的對外貿易從業經驗。他們對進出口業務的了解與把握都是通過相關教材與材料的整理分析與歸納而形成的理論上的認識,而對國際貿易進出口的內外部發展環境、不同環境下外貿各環節的進展過程與細節、業務開展中各市場主體相互交流等問題均沒有較為深刻的感性認識。因此大多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授課教師的教學方式是僅就對教材內容和相關資料進行紙上談兵式的講解分析,難以對貿易實際涉及到的細節問題進行進一步深化,也無法向學生更為深刻和形象地展示國際貿易活動中各種問題和案例的處理方法。
1.3 課程考核方式與教學目標背離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最主要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實踐技能,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不僅可以對整個國際貿易交易過程有整體性的系統認識,更重要的是還能夠訓練學生操作能力,使其具備獨立組織完成全部貿易活動的能力。因此對于課程的考核重點應當放到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上來,具備較高動手操作能力和問題處理能力的學生將應獲得較好成績,而以試卷進行的考試成績應當處于次要地位,這樣才能督促學生加強操作訓練,從而提高其綜合操作技能。但目前大多院校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考核中仍然以試卷考核成績為主,學期末卷面成績占總評成績往往高達70%以上,而通過實驗室和其他渠道進行的操作訓練成績往往淪為平時成績的參考,總評分比重在30%以下。這就不可避免造成學生只關注書本條框內容的死記硬背以應付試卷考試,而忽略或弱化實驗操作訓練。長久以往,學生操作能力難以獲得有效提升,國際貿易實務教學目標難以圓滿實現。
2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方法改進對策
針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文章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2.1 改變傳統課堂授課為主的方式,增加實踐實驗教學環節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特點使該課程學習過程中必須要讓學生進行較長時間的實際訓練和操作,因此,要重新編制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大綱,突出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全面調整課程的教學計劃、教學進度、教學方式,大幅提高實踐實驗環節的教學比例。具體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第一,重新安排實驗課課時。將教學大綱確定的總課時分為課堂授課課時和實踐實驗課時,比例為各占50% ,課堂授課內容進行精簡壓縮,只講解一些主要的內容,更多細節知識讓學生通過實踐實驗環節進行深入把握。第二,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切實增強實習基地在學生實踐教學和現場實習中的作用。定期邀請校外企業高級技師到學校給學生做指導,開展培訓,提高學生的操作水平。同時定期安排學生到企業參觀、訪問,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實際業務處理的操作現場和工作氛圍,在不耽誤學生學業的前提下,有選擇地讓學生到企業進行短期的課程實習。
2.2 多方并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授課教師專業操作技能
教師專業知識水平和能力是決定教學效率高低的關鍵,鑒于目前高校人才引進制度和機制的特點,采取多種措施全面增強對授課教師的培訓與訓練,提高授課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是提升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有效方法。一方面,對新進教師進行綜合培訓,聘請企業相關高級技術人員為教師開展培訓輔導班,指導從事國際貿易實務教學的教師進行進出口貿易的各種操作,不斷提升教師對國際貿易活動的感性認識和操作水平。另一方面,加快推進教師進修制度改革,定期派遣專業教師到相關企業掛職學習,鼓勵教師從事與專業授課領域相關的校外兼職活動,以實際參與企業經營活動來不斷提高授課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增強其對國際貿易活動的直觀感受和認識。
2.3 加快推進教學考核機制改革,形成重視實踐能力培養的氛圍
為改變目前高校對實踐教學重視程度不夠、資源配備不平衡、形式大于內容的不利局面,應當著手做好幾方面工作。第一,要加快推進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成績考核方法,增加實踐操作技能水平測試在課程總成績中的比例,督促學生加強在平時學習中動手能力的鍛煉,形成學生的自我強化意識。第二,要加快推進學校對教師的工作績效考核制度改革,改變以往重視教師科研結果而忽視教學效果、重視專業教師課堂授課效果考察而忽視實踐教學效果考察的狀況,推動教學資源、利益分配向實踐教學工作崗位的傾斜,形成教師實踐教學能力自我提升的機制與環境。第三,高校及學校各級管理人員要充分認識到高校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將實踐教學和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與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發展趨勢緊密結合起來,從制度制定和機制建設的各方面保障實踐教學持續發展,形成重視實踐教學的整體氛圍。
以上所述問題是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中較為常見的問題。隨著國際經濟不斷變動發展,國際貿易形式和國際貿易條例也處于不斷調整和更新之中,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中伴隨著老問題的解決還會不斷有新問題的出現。因此,只有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不斷地調整與探索,才能使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取得更高效率,推動國際貿易課程教學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 呂玉花.國際貿易實務課實驗教學內容設置問題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2,5(5):132-134.
[2] 孫治宇.國際貿易課程教學中存在問題及對策探析[J].吉林教育學院學報,2013(7):35-36.
[3] 徐惟.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及改革思路[J].對外經貿,2013(8):146-147.
[4] 賀新宇.新編教育學[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5] 張忠福.建立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實踐教學體系[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