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麗偉 曹燕莎 李寧
摘 要:高校實驗室是高等學校進行實踐教學與科學研究的主要基地,承擔著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和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要任務。同時高等院校實驗室的安全問題也是涉及到學校、學生、老師人身財產(chǎn)的重大問題。近年來安全事故時有發(fā)生,實驗室安全管理面臨更多新的威脅和挑戰(zhàn),如何保證高校實驗室安全穩(wěn)定運行,已成為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工作的重要研究課題。通過對安全管理問題現(xiàn)狀的分析,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實現(xiàn)管理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建設,保障高等學校實驗室工作人員和校園安。
關鍵詞:高等院校 實驗室 安全管理 解決方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9(c)-0129-02
我國學術界和高等教育界普遍認為,高校實驗室管理工作是高等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21世紀,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進入高速發(fā)展期,已經(jīng)成為大眾化教育。隨著國家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教育經(jīng)費也在逐年加大投入,高校實驗室數(shù)量得到大幅增加。進入實驗室的人的數(shù)量不斷增加,實驗室安全問題仍然是不容忽視的問題,無論在任何時候,安全警鐘都要長鳴。
1 實驗室安全問題現(xiàn)狀
實驗室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高等學校教學與科研活動的中心和基地。是反映高校教學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和科學技術水平發(fā)展的重要標志。高校實驗室經(jīng)常使用很多種類的化學藥品、易燃易爆化學試劑和劇毒物品,還有一些物理、化學實驗需要在特殊條件下進行,如真空、高溫、高壓、微波、紫外線照射、高電壓等,實驗室最基本的水、電還有大量價格昂貴的儀器設備與實驗器材,這些因素使得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問題變得復雜。[1]
1.1 安全意識薄弱
隨著高校人數(shù)的不斷擴增,實驗室承載著越來越多的人流量。這本身就為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增加了難度。不難發(fā)現(xiàn): 在實驗室安全事故中,人為因素占據(jù)主要地位。而安全意識淡薄是導致實驗室安全事故發(fā)生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個人疏忽與防范意識不強。近些年來新興學科與新興設備不斷走進各類高校,相應的實驗、科研項目也在不斷增加,這就給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學校把教學和科研工作作為發(fā)展的重點,卻對實驗室安全問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安全事故總覺得離自己很遠,學校的安全教育也是停留在形式層面,缺少應急事故演練與安全教育培訓。只要事故現(xiàn)在沒有發(fā)生,就認為永遠都不會發(fā)生。由于實驗所需的器材價格都非常昂貴,學校投入的經(jīng)費并不充足,所以有些學校的實驗室仍然是幾十年前的破舊的實驗房,破舊的實驗房里就有很多安全隱患。比如,電路老化、器材陳舊、缺乏相應的安全設備。即使是近些年建設的實驗室,也或多或少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缺少廢棄物的專用垃圾處理、缺少易燃易爆物品的分類與分開存放。所以加強安全意識的教育與相應的處理設施就顯得尤為重要。[2]
1.2 安全管理制度體系不健全、實驗室規(guī)章制度陳舊
安全工作能否做好,管理制度體系建設是前提。當前高校實驗室管理存在著分工不明確、責任不具體到人的制度缺陷。一般情況下校園安全工作多數(shù)采用不同處室分塊管理,多數(shù)由校辦、保衛(wèi)處、實驗室管理處、后勤保障處來共同負責。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不同的處室工作側重點各有不同,比如保衛(wèi)處主要負責學校的治安與消防,疏于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實驗室管理處主要負責實驗室的技術安全指導、對實驗室化學試劑、設備、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與監(jiān)督管理,和廢舊試劑、設備的處理等;后勤保障處,把更多精力放在環(huán)境保護與學校的后勤業(yè)務的管理這種模式下,出現(xiàn)了管理交叉的問題,造成責任不夠明確,降低了管理效率。發(fā)生事故后,各部門間易相互推脫責任。缺少統(tǒng)一的安全保障體系,各部門間也缺乏合作與溝通。[1]目前,很多高校使用的有關實驗室安全的規(guī)章制度還是十幾年前的制定的,陳舊的規(guī)章制度很多空白區(qū)域已經(jīng)不能適應現(xiàn)如今新的安全問題,因此學校實驗室急需制定一套完善的、全面的規(guī)章制度來管理實驗室安全。[3]
1.3 實驗室安全防護設施缺乏
目前,隨著實驗室安全事故的不斷發(fā)生,實驗室的防護安全設施對于整個實驗室安全來說就顯得非常重要。但是在學校資金有限的前提下,學校往往會縮減實驗室的安全防護設施的投資,把錢投在能帶來效益的建設上面。消防設備不足,且現(xiàn)有的消防器材也不及時更新。通風排氣系統(tǒng)、廢水和有毒的使用過的實驗材料,因設施不完善而放任自流。這些都給實驗室的安全埋下了隱患。無論是剛落成的新樓或是之前的舊樓,都應該從整體安全出發(fā),制備一系列安全的防護設施,就能更大可能的減少事故的發(fā)生。
2 建立和完善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的解決方案
實驗室安全是實驗室建設和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針對安全問題,學校要投入很多資金與精力,但從全校師生安全及學校的長期建設上看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此,學校需要在實驗室建設過程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加強安全隱患的排查,將安全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同時,學校需要結合自身實驗室的情況,制定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加強師生的安全教育,通過制度化、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建立長效機制,從而保障實驗室的安全。
2.1 加強安全教育的開展,提高整體安全意識
安全教育是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是保障高校實驗室安全的重要措施和關鍵所在。高等學校需要大力開展安全教育,提高管理者、實驗教師、大學生各個階層的安全意識。加強對實驗室管理人員的安全教育,提高管理者對實驗室安全的重視程度,促進學校實驗室管理體系的建設;加強對實驗教師的安全教育,提高實驗教師安全意識,使其在日常講課中更好的貫徹與增強安全教育的理念;加強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是實驗室一項重要內容[1]。既要進行入學安全常識教育,也要進行與專業(yè)學習相關的安全培訓。使學生熟練掌握基本安全常識與安全自救技能。在教學安排上,學校相關部門可以根據(jù)本校的實驗室的具體情況,編寫安全教育素材,可以舉辦各種講座,開展安全知識比賽,觀看錄像和課堂教學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安全教育,形成全校安全氛圍[5]。
2.2 建立安全管理體系,明確安全管理責任
高校應該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現(xiàn)階段的、操作性強的安全管理體系,使相關部門不僅能分工明確,具體責任也分配到位。一是制定高校實驗室各級管理人員、實驗工作人員相關崗位責任明確書,責任明確書上要對各個實驗相關人員的權利及業(yè)務進行詳細說明,使每個人都能清楚自己的職位和責任。二是學校主管領導要對實驗室進行定期的檢查、指導,這樣更能保證學校領導掌握實驗室的動態(tài)與現(xiàn)狀,從而從學校建設更高的層次要求來思索實驗室未來的發(fā)展,對實驗室的安全也起到非常好的監(jiān)督作用[7]。三是在教學中,強化教學老師和學生的責任義務,每節(jié)課都要細化它的責任,具體到哪個老師,班里哪個學生。
2.3 健全學校實驗室的規(guī)章制度,提高執(zhí)行力
學校要建立符合實驗室自身發(fā)展的、合理的規(guī)章制度,有規(guī)章制度的保證,才可以減少管理工作的盲目性與隨意性。規(guī)章制度要實現(xiàn)實驗室工作人員人手一份,可以貼在教室的醒目處,印刷在學生的實驗指導冊上。對于實驗室的儀器設備、試劑溶劑要登記在冊,相關的損壞賠償制度要規(guī)范,教師和學生要嚴格按照規(guī)范進行實驗操作。這樣,健全的規(guī)章制度不僅有利于科研與教學工作的相關開展,并且保證了實驗室的安全,降低了安全風險[4]。
2.4 制定應急預案,防范于未然
雖然我們從各個方面來杜絕安全事故的發(fā)生,但是也不可能絕對避免。所以我們要提前制定完善的、可行的、科學的應急預案,尤其是在面對非常常見的火災、中毒等安全事故后,我們要能沉著冷靜的對待。比如火災,我們可以定期開展滅火器和消防栓的使用演練。學習如何在發(fā)生事故進行逃生和自救,學習和練習人工呼吸和心臟胸外按壓。這些急救知識可以有效的應對突發(fā)事故。教師和學生要認真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遇到緊急情況,能夠不慌不亂,冷靜應對[5]。
2.5 加大安全資金投入,健全安全設施
學校在一方面加大資金購買儀器、設備的同時,還要增加資金改善實驗室的安全設施。比如水、電、線路及排風系統(tǒng)的規(guī)范建設,各種試劑或易燃易爆物品的分類、存放,各種廢棄物或有毒物的排放和處理。防火的安全設施是否齊全、是否在保質期內,要注意定期更換[6]。
3 結語
實驗室安全是不容忽視的校園安全之一,只有通過各方面的努力與建設,才能保證學校科研與教學的順利進行,才能營造一個良好的、安全的學習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 賈賢龍. 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193-195.
[2] 蘇繼來.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3): 18-19.
[3] 陳立君,顧鳳岐.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的研究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7):339-341.
[4] 張志強,李恩敬.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教育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1):186-191.
[5] 郁聰.高校實驗室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天津大學,2012.
[6] 孫立權,范強銳,陸捷.加強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幾點思考[J].現(xiàn)代科學儀器,2008(2):126-128.
[7] 由繼紅.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淺談[J]. 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9(3):179-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