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圣奇


摘要:某機組在啟動加負荷過程中,運行人員為快速增負荷,縮短啟動時間,誤將主蒸汽壓力調整過高,導致高調門快速關小,機組負荷大幅波動。本文以卸荷閥動作原理以及高調門流量特性為基點,從事件發展先后順序,全過程深度剖析此次高調門異常動作原因。
關鍵詞:主蒸汽壓力、卸荷閥、流量特性
中圖分類號: TM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9(b)-0000-00
引言
某電廠1號汽輪機為哈爾濱汽輪機,1號汽輪機機組啟動期間,運行人員為快速并網并提高機組負荷,機組負荷226MW,鍋爐四臺磨煤機運行,主汽壓力22.1MPa,調節級壓力6.5MPa,機組主控處于手動控制狀態,DEH為單閥控制方式,各高調門指令及開度均為20%左右,突然1至4號高調門先后快速關至12%左右,機組負荷大幅波動,18時34分調門開度突然迅速恢復,機組負荷恢復。
此次調門異常動作引起電廠高度重視,專門組織設備專工以及電力研究院技術人員研究討論,以下為該事件全過程分析。
1 調門異常動作前機組主要參數
1號汽輪機高調門動作前,發電機功率224.12MW,主蒸汽要阿里22.16 MPa,調節級壓力6.48 MPa,1~4號調門開度分別為19.85%、20.29%、20.35%和20.35%。
2 調門異常動作第1階段
時間:2015年,10月26日,18:19:19~18:21:01
現象:
(1)1~4號調門分別從從18:19:19、18:20:06、18:19:26和18:19:41開始突然快速關小,并穩定在12%左右。
(2)發電機負荷降為零;主汽壓持續升高,最高升至28.8MPa。
(3)由于高調門突然關小,DEH迅速做出反應,調整高調門伺服閥輸入電流,發出開調門信號,但在第1階段調門無法打開。
原因分析:
(1)高調閥兩端主蒸汽壓力和調節級壓力偏差過大(壓差為15.7 MPa),同時調門開度都維持在20%左右,巨大的蒸汽下壓力作用于調節閥閥芯,通過杠桿結構作用于油動機下油缸內EH油,油壓傳遞至卸荷閥先導閥芯,最終克服先導閥芯彈簧作用力,開啟先導閥,EH油通過阻尼孔至先導閥,流向回油管路,阻尼孔導致杯型滑閥上部壓力降低,上下壓差使杯型滑閥上移,并最終打開卸荷閥卸油通道,調門迅速關小。
卸荷閥作用原理圖如圖1[1]。
(2)阻尼孔導致杯型滑閥上部壓力降低后,先導閥芯前壓力同時降低,在彈簧作用下,先導閥復原,EH油不再通過阻尼孔流動,導致杯型滑閥上下部分油壓相同,杯型滑閥下移復原,阻斷卸油通道。
(3)調門迅速關小并穩定后,主蒸汽壓力繼續上升,在閥芯的蒸汽下壓力作用下,伺服閥雖然接受正向電流,不能實現下油缸充油過程,高調閥無法打開[3]。
3 調門異常動作第2階段
時間:2015年,10月26日,18:21:02-18:34:00
現象:
發電機功率為零后,經歷157秒,功率重新上升,最高至113.4MW,過程持續134秒后發電機功率降為零;又重新經歷167秒,功率上升,最高至76.2MW,過程持續149秒后發電機功率降為零。
上述兩個過程如圖2所示。
原因分析:
(1)高調閥在10~15%之間存在調門流量特性曲線的拐點,拐點前后流量特性曲線斜率急劇變化,此時1~4號高調門均處在拐點附近,拐點前后流量變化明顯[4]。
同時,高壓蒸汽對閥芯和閥桿產生類似卡門渦街效應,高調門開度產生156~167秒的準周期性變化,也即156~167秒后在蒸汽作用力下調門開度跨越流量特性拐點,汽輪機進汽量增大,發電機功率上升。
同時在經歷134~149的另外一個準周期后,調門開度重回流量特性拐點范圍內,汽輪機進汽量顯著減小,發電機出力為零,甚至逆功率。
(2)發電機重新帶負荷過程,電廠原先懷疑為高加內部飽和水汽化所致,通過分析,排除該可能性:
首先,高加內部汽化無法產生足夠的能量,使得發電機發出約113.4MW功率,其次,該過程發電機功率呈現兩次上升過程,而高加汽化過程不會停歇,最后,發電機負荷上升過程,高加進汽壓力和調節級壓力同步升高,同時高加出水溫度也同步升高,只能是蒸汽進入汽輪機高壓缸和1、2、3號高加,導致給水溫度升高。因而排除高加汽化導致發電機重新帶負荷的可能性。
4 調門異常動作第3階段
時間:2015年,10月26日,18:34:01開始
現象:
主蒸汽繼續降低至16.2MPa,調門突然開啟,發電機負荷升高;
原因分析:
(1)首先,仍然是卡門渦街效應,經歷167秒準周期后,此時主蒸汽壓力已經降低至16.2MPa,調門開度越過流量特新拐點,汽輪機進汽量增大,調節級壓力升高,主蒸汽壓力絕對值和調閥前后壓差下降使得蒸汽下壓力大幅降低,EH油重新進入下油缸,調節閥打開。
5 結論
(1)此次調門異常動作主要原因為運行人員未按照運行規程中,關于機組啟動運行參數要求,導致主蒸汽壓力嚴重偏大。
(2)汽輪機控制油系統高調門卸荷閥,在危急遮斷系統未動作情況下,仍可能發生卸油,關鍵原因在于卸荷閥內部油壓超標,導致卸荷閥被動卸油。
(3)汽輪機高調門卸荷閥先導閥芯設計而言,建議將該針形閥和對應彈簧設計余量加大,考慮由于機組偏離設計參數的惡劣情況下不發生誤動。
參考文獻
[1] 上海新華控制技術(集團)有限公司.電站汽輪機數字式電液控制系統[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24-29.
[2] 數字電液控制系統說明書,哈爾濱汽輪機有限公司.
[3] 鄭展友.汽輪機高壓調節汽閥提升力不足原因分析及對策[J].工業技術,2006,25:14.
[4] 周長偉,朱曉靜,宋紹偉.汽輪機高壓調門函數設置與流量特性的匹配[J].發電設備,2012,26[6]:41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