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電網處于壟斷地位,通過賺取上網和銷售電價的價差獲得豐厚利潤。電改后,電網將專一地負責通道功能,這樣反倒有利于構建一個有效運作、充分競爭的電力市場。
近日,《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正式印發,開啟了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大幕。那么,新電改究竟準備怎么改?對百姓生活會帶來哪些影響?
新電改新在哪兒?
“打破壟斷、市場決定電價、清潔能源發展”,盡管細則方案還未出臺,但這幾個關鍵詞已經勾勒出此次電力體制改革的大致輪廓。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王禹民表示,電力體制改革重點解決以下問題:還原電力商品屬性,形成由市場決定電價的機制,以價格信號引導資源有效開發和合理利用;構建電力市場體系,促進電力資源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支持清潔能源發展,促進能源結構優化;逐步打破壟斷,有序放開競爭性業務,調動社會投資特別是民間資本的積極性,促進市場主體多元化;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強電力統籌規劃。
電力改革的理想狀態,是實現調度獨立、輸配分開,放開發電、供電、售電環節,允許民間資本進入,從而實現發電廠商直供電,最終形成從定價到運行整體有效的電力市場。在中國電力改革“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思路之下,發電側已允許社會資本進入,售電側的放開則成為倒逼電力改革向前推進的重要一環。
“有序向社會資本放開配售電業務,這是本輪電改新方案的最大亮點,標志著我國一直以來電網公司的傳統模式被打破。”發改委電力體制改革專家咨詢組專家曾鳴表示,通過售電側市場的逐步開放,構建多個售電主體,能夠逐步實現用戶選擇權的放開。
電價會漲嗎?
電價改革是電力體制改革的核心環節,也是老百姓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那么,電改之后,電價究竟會不會漲?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這次電改對居民并不會造成直接影響,也不會很快出現居民生活用電上漲的情況。
根據我國目前的能源結構來看,居民、農業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20%左右,而工商業用電占全社會用電量的80%左右。政府往往通過工商業電價利潤來補貼居民用電。倘若電改后實現完全市場化,那么工商業等經營性電價由于引入市場競爭,價格可望進一步下降,企業利潤增加,進而上繳稅收會有所增加。與此同時,居民、農業等非經營性電價會因市場化定價而暫時上漲,但政府可以從增加的稅收中拿出一部分補貼居民用電。如此看來,電改對居民用電價格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不過,目前新電改方案對交叉補貼問題并未有細節規定,只表示將逐步規范電價征收的各類政府性基金,并結合電價改革進程,配套改革不同種類電價之間的交叉補貼。
“新電改方案解決了還原電力商品屬性的電價機制問題,企業重組、瘦身、考核以及地方權責的體制改革還有待在國企改革與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案中進一步明確,需要一系列體制機制改革方案與電價市場化改革方案協同配套。”曾鳴說。
百姓期待哪些新變化?
除了電價,新電改所帶來的變化還有哪些值得關注呢?
有業內人士表示,一是賣電的主體增多,消費者可以“貨比三家”,看哪家服務更好、價格更低,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二是現在的電網公司將來只負責輸電和配電,承擔通道的功能,向電廠和用戶收取“過網費”。
此次新電改方向明確,即電價放開,售電業務放開。換句話說,就是打破電網的壟斷格局,改變由政府確定終端銷售電價的機制,真正讓電力市場化。在此背景下,電網企業一家獨大的格局終將被打破。
“電力市場放開了,會有更多的企業進來,消費者愿意選哪家公司,可以自主決定,改變了以往只能從國家電網購電的局面。”一位在電力企業工作多年的資深人士說,一直以來,電網處于壟斷地位,通過賺取上網和銷售電價的價差獲得豐厚利潤。電改后,電網將專一地負責通道功能,這樣反倒有利于構建一個有效運作、充分競爭的電力市場。
從長遠看,隨著售電主體的增加,老百姓用電將可以“貨比三家”,有更多的選擇,追求更具個性化的服務。
首個省級電網改革方案獲批
在此背景下,全國第一個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方案獲批。6月15日,發改委發布《內蒙古西部電網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
據悉,在內蒙古電網系統中,蒙西電網本身的地位比較特殊。內蒙古全區的電網劃分為蒙東、蒙西兩個區域,前者歸國家電網管轄,后者由內蒙古電力公司負責,內蒙古電力公司是全國第三大電網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蒙西電網的供電區域,主要包括內蒙古西部六市二盟,發電總裝機占全省一半以上,是華北電網的主要送電端,是典型的電力輸出型電網,多年來飽受電力輸出難的“限電”和“窩電”之苦。
“相比深圳以消費為主的輸入型電網特征,蒙西電網則是屬于典型的以生產為主的輸出型電網。”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介紹,它們代表了我國區域電網的兩個極端特征,因此選擇它們作為試點非常有價值。
據介紹,蒙西《試點方案》主要內容是:按“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則對電網企業實行總收入監管,單獨核定分電壓等級輸配電價,按監管周期定價(第一個監管周期為2015-2017年),建立對電網企業的成本激勵和約束機制。試點改革后的電網企業盈利不再與購售電差價相關。
根據《試點方案》,在核定輸配電價的同時,同步明確各電壓等級承擔(或者享受)的交叉補貼水平,以及工商業用戶承擔的交叉補貼水平,居民生活、農業生產用戶享受的交叉補貼水平。在相關條件具備時,可在分電壓等級的基礎上,進一步考慮負荷特性對輸配電成本的影響。
發改委介紹,目前,除深圳、蒙西外,發改委已將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大到安徽、湖北、寧夏、云南、貴州5個省級電網,為全面推進輸配電價改革積累經驗,為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創造條件。
電力系統或迎高層大調整
與此同時,電力系統高層也迎來了大調整。電力系統高層領導的上一輪大調整追朔至2010年。因大唐集團、南方電網、三峽集團一把手退休引發了電力系統的大換班。
而在2008年,原華能集團總經理、黨組書記李小鵬調任山西擔任副省長,國電集團原總經理、黨組書記周大兵退休,引發五大電力公司大換班。
在2015年國資委信息公開目錄中,已多次涉及電力企業高層的職務變動情況。其中,涉及人事變動規模最大的,當屬國電投的重組。5月底,中組部宣布任免名單,原國核技一把手王炳華擔任國電投黨組書記、董事長,在2015年國資委信息公開目錄中,已多次涉及電力企業高層的職務變動情況。
其中,涉及人事變動規模最大的,當屬國電投的重組。5月底,中組部宣布任免名單,原國核技一把手王炳華擔任國電投黨組書記、董事長,原中電投副總經理兼總會計師的孟振平擔任國電投黨組副書記、總經理。原中電投總經理陸啟洲到齡退休。
6月中旬,國資委確認了國電投的其余領導班子成員。國電投高層共10人,來自中電投和國核技各五人。其中國核技、中電投各有三人出任副總經理。
實際上,在國電投成立之前,國核技領導班子已發生調整。
今年3月,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成立董事會,王壽君任董事長、黨組書記,免去其總經理職務,原國核技總經理顧軍調任中核建擔任總經理。隨后,原國核技紀檢組長和自興調任中核集團出任副總經理。
除了國電投,南方電網、中國電力建設集團等電力企業也都在近期發生過高層人事變動。
2015年1月,國資委發布中國電建(咨詢買賣)職務變動情況,任命晏志勇擔任中電建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免去范集湘的黨委副書記、董事長、董事職務。
2015年5月底,因涉嫌職務犯罪,南方電網董事、副總經理肖鵬和祁達才同時被免職。
(新華網2015.6.16、《21世紀經濟報道》201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