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日,長期居住在香港的車峰,于當日在北京的一個飯局上,被突然出現的調查人員帶走。第二日,其實際控制的上市公司數字王國股價大泄,讓更多人知道了車峰這個名字,也暴露了他的“資本帝國”一角。
沒有人能詳細地計算出這位現年45歲的“資本大鱷”究竟具體握有多少財富——一位曾為其做過資本運作的人士稱,車峰的財富或可與各種富豪榜的前列企業家相比較。
梳理公開資料可以發現,車峰手里掌控著至少30多家公司,包括在北京的10家公司。
隱形富豪的灰色發家史
早年與車峰熟識的人士透露,1995年之前的車峰,只是上海泱泱小生意人之一。1970年出身的他,當時擁有的所有財產就是一家街邊店面,主要做服裝貿易,身家還不及當下淘寶店的老板。出身軍人家庭的車峰,不知何故,初中畢業后就輟學了,從500多公里外的合肥奔赴上海,開始淘金夢。
身高一米八的車峰,外形俊朗。不久,車峰吸引了一位年約17歲的少女的目光,這位少女后來成為了他的妻子。她的父親,是位金融機構監管官員。車峰在上海的日子,正值浦東開發的高潮,與未來妻子認識的那一年,車峰就轉身進入房地產行業。
車峰進入地產行業的領路人,為當時上海明申集團實際控制人鄭建明——現今依舊是香港資本市場“大鱷”,擔任著亞太資源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早在2010年“國美之爭”時,作為持股4個億的神秘大股東,鄭建明成為黃光裕、陳曉雙方的拉票對象,他對黃光裕的支持也最終導致了陳曉出局。
1995年秋天,鄭建明控制的上海明申集團出資75%,與國有企業上海色織一廠成立了上海天健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簡稱“天健地產”)——這是上海近西康路的澳門公寓的項目公司。車峰被鄭建明方委派至天健地產出任法人和董事長。
公開報道顯示,1993年之前,和馮侖、潘石屹等內陸擁有敏銳商業嗅覺的生意人一樣,鄭建明已經著手規劃海南地產運作了。1995年,鄭回歸上海灘做地產項目,其中就包括由車峰打理的澳門公寓項目。兩年后,亞洲金融風暴爆發,鄭建明南下沖入香港樓市,賺了不少,由此在資本界名聲大震。
作為車峰朋友圈最早的“資本大鱷”,鄭建明成了車峰在資本運作方面的啟蒙老師。
隨后車峰及長期商業伙伴一起組建了一個復雜公司網絡,使他和其他人有效控制了鼎和創業投資公司,后者投資了平安和海通的證券。其中一家公司后來提名車峰為平安監事會監事,任期2006到2009年。
車峰甚至還涉及了博彩業。一位對澳門賭場業熟悉的企業家稱,車峰先后拿出了200億元,在澳門投資了從事賭場貴賓廳中介人服務的恒升集團。恒升在澳門擁有12個貴賓賭廳,共90張賭臺,每月轉碼量約500億元,以此計算,年轉碼量高達6000億元。
盡管車峰擁有巨大的財富,但其在各種富豪榜中始終保持隱身狀態。與之相對比的是,其代理人之一周健,在福布斯中國大陸富豪榜上2007、2008年連續兩年入榜。
金融系統“首虎必將現形”?
車峰被揭秘和起底,坐實了此前流傳于坊間的那句話:“真正有錢的人,也許未必會出現在富豪榜上”。報道說,他13年在股市攫金上百億。
有消息稱,車峰被查是因涉及國家安全部原副部長馬建及北京政泉控股實際控制人郭文貴一案,車峰與郭文貴曾先后投資過數字王國。
熟悉環渤海集團的知情人士透露,因為資金緊張,郭文貴曾在了解車峰在海通證券與環渤海集團的代持及資本運作細節后,以此威脅而獲得后者提供的6億現金。隨后,郭通過虛假合同將盤古大觀某棟樓以及一套“空中四合院”作為對價轉給車峰。
盡管財新等媒體的報道中,并未言及車峰的“被查”是“協助調查”還是司法手段實施前的例行舉措,但他的發跡及其資產擴張,卻很難繞開那灰色的關系網絡。
據悉,十八大以來至2014年9月,已有40余名金融機構負責人被查或被批捕,涉及銀行、券商、基金等各類金融機構。
與這些反腐案件相對應,高層早已就金融領域的反腐作出安排。據媒體報道,2014年3月,中央紀委啟動新一輪機構調整,紀檢監察室數量增至12個,其中第四監察室負責聯系金融口單位,分析認為將加速金融反腐工作的推進。
今年2月,民生銀行行長毛曉峰、北京銀行股東單位(京能集團)原董事長陸海軍以及工商銀行滄州分行某行長行長在一周之內接連出事,不是落馬便是跳樓,再次引發外界對中共高層是否要打金融領域打老虎的猜測,有分析人士稱,這個信息釋放一個信號:金融領域的反腐大幕已經開啟。“金融反腐,是我國深入反腐的重要領域,是反腐敗的重中之重。”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說。
同期,有傳聞稱王岐山已經新組一個針對金融業的反腐部門。2月11日的2015年中央第一輪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上,“中管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和金融企業巡視全覆蓋”的消息似乎在某種程度上支持了上述傳聞。當時的中國媒體評論稱:“相比于普通國企,金融企業的反腐更加迫切,因為金融行業一旦腐敗,國有資產流失速度更快、數目更大,對實體經濟影響也更大。”更有分析稱,“金融系統被專項巡視,金融首虎必將現形”。
金融領域成反腐重中之重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中國反腐正進入私營、公營部門齊抓并進的新階段,體現習近平總書記“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反腐要求。打擊私營部門內的腐敗現象能夠震懾行賄者,凈化政治生態,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圍。
中國廉政網曾刊發文章稱,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無論是國民經濟整體運行,還是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與金融息息相關。對腐敗而言,盡管腐敗形式多種多樣,但其利益輸送多離不開金融這一載體與紐帶。因此,做好金融反腐,不僅是金融行業健康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反腐敗這一系統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此,學者竹立家分析說,相較于官員腐敗,金融領域腐敗的危害更大,可能造成更大的國資流失。金融領域與經濟命脈息息相關,有時候,甚至一個說法、一個眼神都會造成國家巨額損失。因此,如果不深入開展金融領域反腐,則會對經濟命脈造成巨大影響。
竹立家認為,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反腐已經進入制度反腐階段,金融領域反腐同樣也需要制度化,即常態、科學、規范的監督機制和懲戒機制,惟有如此,才能遏止金融領域腐敗反彈。
(《新京報》2015.6.18、《法制日報》2015.6.1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