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多是獨生子女,肩負很多期待,但他們中有的在國內時并沒有得到很好教育,于是到美國后直接處于競爭不利地位。”美國厚仁教育首席發展官陳航說,他把越來越多的中國留美中等資質學生形容為美國的“弱勢群體”。
被毆打、扒光衣服、被煙頭燙傷乳頭、被強迫吃沙子、吃頭發……今年3月30日,中國留美學生劉某經歷了一場噩夢般的遭遇。在長達7個小時的時間里,劉某被同為留美學生的翟某、張某、楊某等十余人折磨得遍體鱗傷。
6月3日,劉某在法庭上哭訴了整個受虐過程,案件被媒體披露后震驚中美:這起令人發指的洛杉磯地區留美學生綁架虐待案,起因不過是男女之間爭風吃醋,而被告翟某、張某、楊某等人,還都是不滿20歲的中國留美高中生。
年輕、無知、殘暴……諸多關鍵詞正對準部分生活條件與受教育環境優越的中國留美學生。而一起個案背后,是否還暴露出留美學生群體更多被忽視的問題?
留美學生低齡化引發新挑戰
根據美國開放報告發布的最新數字,去年一共有274439名中國學生留學美國,比前年增長了16%,為美國經濟貢獻了約220億美元。其中,雖然總人數持續上升,但美方數據顯示,去年秋季美國高校錄取的中國研究生人數首次出現下跌,而大約2.35萬名中國學生被美國中學錄取了,這加劇了外界對中國留美學生低齡化的擔憂。
低齡化,即意味著中國留美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對較弱,缺乏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也相對較弱。
另外,過去那種專為獎學金奮斗的中國“學霸”比例相對減少,有很多資質中等和中等偏下的學生也加入了赴美求學的行列。在陳航接觸的中國留學生范圍內,這些中等資質的學生主要來自于國內中等和中上等收入家庭,而并非一些美國媒體報道的“富家子弟成中國留美學生‘主力軍”。不過,確有開豪車并觸犯法律的中國留美學生,“闖禍”行徑被曝光后,往往為中國留美學生的整體形象減分。
據報道,這些“出事”的中國留美學生年齡都偏小,“他們缺乏正確的教育引導,在國內的行徑可能也是如此,但到國外后沒人監管,更是我行我素。”歸國留美學生小馬總結道。
對此,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理事長王輝耀建議,低齡學生出國一定需要家長陪讀或者有負責任的監護人監護,否則低齡留學生在文化沖突、文化差異面前難以適應,容易出現心理落差和更多問題。
“另外,這些年輕的留學生,他們普遍沒有經過法律方面的教育和相關培訓,法律意識淡薄。建議這些學生及其父母出國前對相關國家的法律進行了解,以免觸犯了法律卻還完全不知情。”在美律師徐女士說。
“他們正淪為美國的弱勢群體”
據美國一些權威機構的統計,如美國《新聞周刊》報道,“中國留學生平均畢業率為85%,美國國際學生的畢業率,在前200名大學中,平均是70%。”陳航說,對比美國教育部2014年的統計數字,全美國4年制大學的6年畢業率僅為59%。
平均15%的中國留學生拿不到畢業證,這個結論并不突兀。一切推算還基于一個背景,也是前提——“20年前,申請到獎學金才會出國的情形客觀上提升了留美學生質量。不過近5年來,美國學校擴招,大量中國中等資質學生來到美國。他們多是獨生子女,肩負很多期待,但他們中有的在國內時并沒有得到很好教育,于是到美國后直接處于競爭不利地位。”陳航說,他把越來越多的中國留美中等資質學生形容為美國的“弱勢群體”。
“開除對所有人而言都是第一次,‘弱勢群體用英語連話都溝通不清楚,他們無法爭取自己的利益。一定會需要專業機構的幫助。”
據陳航介紹,對學術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美國高校通常有一種類似“暫時離校”的處罰,這是讓學生另找學校就讀,等成績轉好后再回到本校。但遺憾的是,不了解美國教育體制的一些中國留學生,很容易因此錯過將學業重新步入正軌的機會。
針對中等資質的學生,陳航建議學生家長,對赴美留學的學校選擇也有技巧。“不要一味追求排名,而是要通過孩子興趣關注到適合孩子的教育。”“留學過程是一個提升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即使在美國學習,可能也需要補習班。”他說。
這些年,陳航感覺,美國媒體有“妖魔化”中國留美學生的傾向。“有學生作弊就說中國學生是騙子,有學生開好車就說中國學生貪圖享樂。”陳航很不以為然,“開好車的不一定都是壞學生啊,美國學生不照樣有很多考不及格嗎?”
“中國留學生有自己的小圈子”
其實,在美國本地學生眼里,中國留學生也并不是如媒體所述那般“妖魔”。
美國本地學生伊曼紐爾·奧古斯丁說,我們學校有很多中國留學生,幾乎在任何角落都能見到幾個。總體來說,他們給我的印象不錯,在校表現稱得上良好。
在奧古斯丁看來,開豪車并這不是普遍現象,大部分中國留學生沒有這么好的車。不過中國留學生的學習費用,都是由家里提供。只有少部分中國留學生平時做兼職,大部分人對打工似乎不感興趣。
這和美國本地的情況不同,當地學生通常是靠貸款讀書,家里幾乎不會給太多經濟幫助。
在美國,學校學習壓力也挺大的,為了換取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一部分中國留學生也很用功,常常學習到很晚;但是也有些人非常聰明,他們不需要怎么刻苦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績。
奧古斯丁稱,中國留學生有自己的小圈子,他們總是成群結隊,自成一派。我甚至不清楚放假時,他們都干些什么,會不會租車去遠一點的地方旅游?
中國留學生不是“高分低能”者,也許他們有些害羞,不喜歡表現自己,不愛說出自己的想法。但他們其實很聰明,在任何方面都可以和當地學生相提并論。
在奧古斯丁看來,中國留學生好像已經被貼上標簽,他們很容易被看出身份。融入美國教育體制是他們必須面對的問題,融入的好壞完全因人而異。(《國際先驅導報》2015年總第78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