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琛
摘要: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中,以“跨界”、“創新”、“嚴謹”、“多元”為特征的實驗性教學重在培養學生們獨立的創新思維、開放的工作作風和審慎的工作態度。為了在藝術設計類專業中更深入地開展實驗性教學,必須在“評價體系”、“教學界限”、“內容規范”等諸多方面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藝術設計、實驗性教學、創新、多元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9(B)-0000-00
實驗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據科學研究的目的,盡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響,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專門的儀器設備,而人為地變革、控制或模擬研究對象,使某一些事物(或過程)發生或再現,從而去認識自然現象、自然性質、自然規律。實驗的目的往往是為了解決文化、政治、經濟及其社會、自然問題。通常實驗要預設“實驗目的”、“實驗環境”,進行“實驗操作”,最終以“實驗報告”的形式發表“實驗結果”。
在傳統教育學的范疇里,實驗往往被放在藝術與藝術設計之外的領域,和物理、化學、社會學、心理學、醫學等學科緊密結合。
一、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實驗性教學現狀
1、國內現狀
國內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實驗性教學通常在本科及以上階段較為興盛。中央美院于2014年正式成立實驗藝術學院,并開始正式招生。他們希望承接我國傳統藝術教育的脈絡,開辟多元化的專業空間。在工作方法上“以有價值的主題思想作為表達的前提,尋求恰如其分的藝術法式與語言載體,最終完成藝術作品推向社會公眾的物質化呈現。”?
2、國外現狀
國外藝術設計專業的實驗性教學是一種不斷創新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滲透到教學全過程的,它提倡的是多元化、開放化。在英文中,實驗(Experiment)具有試驗、嘗試的意思,即對于一種無法預知的結果,進行某種試驗性活動。但是對于活動的設想、策劃、過程等,有嚴謹的工作計劃,以保證成果的品質。
以1個案例來看實驗性教學:維也納應用藝術大學5名學生共同完成了獨創的畢業設計。他們利用電子線路,將一盆植物綠葉的生長動態傳導到音響系統,音響系統除了合成音樂播放,還把這種細微的變化傳導給水瓶中的光、電腦按鍵等,驅動水中的光影效果和鍵盤輕微的抖動。這盆植物的生長不再是漫長枯燥的過程,而是可看、可見、可觸摸的。這個作品被評為優秀畢業設計作品而展出在奧地利藝術家協會的展覽館。
可見,教師團隊和學生們開展教學過程的時候,通過詳細的工作計劃來規范內容、途徑、方法,但是對于結果是模糊的,或者說是可變的。但是最后呈現的結果,又是教學過程的必然體現。
二、 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實驗性教學特征
綜觀國內外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所開展的實驗性教學有一些共同特征:
1、跨界的融合
不論是撰寫調研報告,還是研究聲光電的互動,教學中的師生們都沒有在一個狹隘的專門道路上行走,而是以開放、融合的心態,與別的專業、課程相結合,以期尋找新語言來陳述自己的思想。最后展示的不僅僅是一件作品,而是創作者的思維過程和階段性成果,是觀念的體現。
試想,作為一名通過藝考進入高校的學生,完成的課程作品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繪畫、手工藝、產品或別的和藝術設計相關的東西,而是一份調研報告。這份調研報告不是某位繪畫老師所能夠指導的,支撐其的是具有深厚人文積淀的師資隊伍。這些老師從事著繪畫、設計、物理、建筑、文學等諸各項專業工作,他們的跨界指導融合在某位學生或某個課題中。
2、創新的宗旨
教師鼓勵學生們勤于閱讀、活躍思維,將“創新”視作重要的評價指標。鞭策學生們養成多看、多想、多做的工作習慣,以最好的狀態完成個人作品。
3、嚴謹的過程
師生們的創新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其實作品背后飽含著辛勤勞動。從創意策劃開始,經過設計、制作,最后完成展示,期間歷經的失敗與糾結,只有身在其中才能切實體會。
實驗性教學鼓勵師生們通過嚴謹的工作態度,以開放包容的心態,以表達觀念為主要目的,開展嘗試性的教學與交流。最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觀察能力、辨析能力等。
4、多元的呈現
多元化體現在實驗性教學的方方面面,包括主題、授課內容與方式、師資隊伍、成果等等。
例如,某位基礎課教師以“城市建筑”為主題授課,引導學生用思考的眼光來觀察城市,發現城市不為人所熟知的地方。那么,學生們發現的事物和表達事物的方式方法是不受限制的,呈現的面貌更是多種多樣。這樣的課程已經突破了課表中顯示的素描、色彩這樣的課程名稱。
三、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實驗性教學途徑
其實,實驗性教學在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中一直存在,只是沒有被更深入的提煉。
1、 以“主題”為引導的教學方法
目前,國內學前、小學、初中和高中的美術教育很多采用主題教學法。這樣的教學方法是以學生感興趣的主題作為切入點,利用可獲得的一切資源來完成自己的創作。這種發散性的思維方式和創作手段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實驗性。
2、 以“融合”為主線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建設需要將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融合在一起,消除彼此之間的隔閡。學生根據學習進程的需要,適時學習、應用知識點。教師團隊根據每一教學環節的需要,適時參與、指導。這正是實驗性教學所追求的融合的教學局面。
3、 以“創意”為核心的全程考核
實驗性教學是重過程,輕結果的。教學過程的全程考核將擯棄依賴最終成果的評價方式,逐漸引導學生們科學地思考、充分的展示。
全程考核包含知識點應用、動手能力、學習態度等諸多方面,而“創意”應成為每一階段的考核重點之一。
四、藝術設計類專業實驗性教學的問題
1、 完善評價體系
實驗性教學注重的是教學過程,所以在評價方面難以量化。學生們積極開創新的東西,創造性的評價更是難以量化。同時,教學成果與企業行業的現實需要相去甚遠,于是社會評價只能作為參考。
鑒于以上問題,在開展實驗性教學的初期,就要建立具有開拓創新意識的教師團隊。團隊成員具備不同的專業背景和技能,分別指導學生各個工作環節,并對學生各個環節的工作情況進行評價。帶頭人依據團隊成員的評價,并兼顧每一環節的重要性與難易程度,給予學生最終成績。
2、分清實驗性教學與當代藝術
“當代藝術在內涵上指具有現代精神和現代語言的藝術,……是藝術家置身于今天的文化環境,面對今天的現實,用作品反映今天的時代特征。”?
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實驗性教學,以開放的態勢容納各種各樣的材質、工藝、表現形式等,很容易使人們聯想到當代藝術。其實,實驗性教學倡導的是一種包容的教學方式,當代藝術可以成為其內容之一,但不是等同或相似的。所以師資團隊在開展教學過程中也需要把握好“度”,真正完成培養學生創造力的任務。
3、規范教學內容
實驗性教學倡導教學過程的自由、融合、多元,不同教師在教授同樣課程時,會出現主題不同、內容不同、方式不同的情況,使得不同班級的學生所接受到的教學差異性大。
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中強調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意識,因此教師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方面不可避免地開展實驗性探索。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源自國外,高等藝術院校開始思考、規劃實驗性教學,并逐漸形成了規模與體系。隨著研究的深入,實踐的擴展,實驗性教學以各種形態存在于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過程中。隨著其評價體系的日益完善,教學內容的日益規范,社會需求的日益接軌,實驗性教學將被更為廣泛地接納,并呈現更為豐富的面貌和多樣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