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延鋒



摘 要:找到引起SM321貼片機貼裝偏差的原因,另辟蹊徑,尋找一種校正坐標的方法,使貼裝一次成功,所有貼好的芯片不用人工撥正,CPU貼正合格率達到100%。
關鍵詞:貼片機;貼裝偏差;整體貼裝坐標
1 問題現象
三星SM321貼片機在貼裝密管腳CPU芯片時存在貼裝偏差,密管腳CPU芯片偏差容忍度極低,當貼裝偏差Δ大于0.125mm時(如圖1的X),就必須人工進行二次撥正,如圖所示。
圖2為Δ大于0.125mm的引腳間距0.5mm的CPU芯片。經過撥正的芯片因不是一次貼裝到位,在經過熱風回流焊接后常存在質量缺陷,如圖3所示,該質量缺陷多為芯片橋連,虛焊,占總缺陷的40%以上。必須在熱風回流焊工序后對所有電路板進行嚴格目視篩查,并進行挑錫,補焊等二次返工工作。目視篩查常有遺漏,而且經過返工后的產品質量不可靠,更為嚴重的是部分難以返修成功造成整塊電路板報廢,報廢率2‰,增加成本。
2 問題根源
通過不斷調整電路板上所有元器件的整體貼裝坐標的方法難以調好,表1是四塊四拼板電路板的一次貼裝實驗情況,每貼完一塊根據貼裝偏差調整下一塊的整體貼裝坐標。
由表1可知,調整后的貼裝位置不完全按所料想的規律變化,多次調整后仍不成功,導致總是有芯片貼裝偏差大于0.125mm,必需人工二次撥正,以致造成連焊。
3 貼片機的貼裝定位原理
貼片機貼裝時是以整塊電路板兩對角的MARK點(光學定位基準點)為基準進行貼裝,貼裝每塊電路板前,光學相機系統會對每個即將貼裝的整塊電路板的MARK點的位置坐標進行采集,以此位置坐標,計算出電路板上每個器件的貼裝位置,如圖4所示。
按照常規思維,一般認為由設計PCB導出的各個器件之間的貼裝坐標是理想的理論坐標,不用調整,因此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發現CPU貼不正時,認為整體貼裝坐標偏了,只對整體貼裝坐標進行調整,即調整整塊電路板上所有元器件的坐標的坐標原點,如圖5所示。
4 問題原因
但是,每次在首件電路板生產時發現,機器自動采集的電路板MARK定位點坐標不完美,如圖6因定位點坐標不精確造成所有貼片件整體貼裝位置偏移,此偏移在密管腳CPU芯片上被直觀地體現了出來,若調整整體偏移,重復自動采集并較正定位點坐標(如表1貼裝實驗),貼裝后會造成更加混亂的隨機偏移。
5 打破常規思維,試圖調整拼板上各個CPU的局部坐標
首塊電路板生產時,若光學系統自動采集電路板MARK定位點坐標后,CPU存在貼裝偏差時,若整體貼裝偏差較小,不多次自動采集MARK點的定位坐標,試圖僅僅調整存在貼裝偏差的CPU相對于圖6坐標原點的坐標,如圖7,憑人工經驗對各個偏差的CPU坐標進行局部手動微調,其它元器件坐標不調節。
箭頭所指即為調整界面,值得一提的是,調整只能在坐標數據的百分位進行,每次調整的步距最好為0.02mm,以免過調或無效調節,造成混亂。
6 實驗驗證
調整過程貼裝實驗貼裝偏差如表2所示。
逐個調整個CPU貼裝坐標后,貼裝偏皆穩定地小于0.125mm,符合貼裝要求,貼裝后的芯片一次性合格,不需要進行人工修正。
參考文獻
[1]SAMSUNG Advanced Flexible Component Placer SM321:Intuoduction、Programming Tutorial、Administrator's 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