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政治軍事大國是安倍為首的日本鷹派之夢。安倍政權若是依舊不能正視歷史問題、我行我素地修改憲法,今后,如何應對“不道歉”的日本、想成為“正常國家”的日本,將成為周邊國家要共同面臨的課題。
戰后70年,是日本人引以為豪的70年。在這期間,日本遠離戰爭,沒有一顆子彈出膛,沒有一名日本人戰死,對外似乎沒有表露過軍事野心,以“和平主義”精神搞建設,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實現了日本的奇跡。而如今,韜光養晦了幾十年的日本,卻開始蠢蠢欲動。以戰后70年為起點,日本的政治、外交、經濟又將何去何從,是否轉而向政治軍事大國、地區霸權國家發展,成為世人所關注的焦點。
臥薪嘗膽潛心騰飛
作為戰敗的侵略國,為了保護自己,就得接受眼下被占領的事實,就要忍氣吞聲……起初支撐日本人從二戰廢墟上站起來的是“認命思想”——接受美國的安排,迎合美國的價值觀,一心一意搞經濟建設。連美國人都感到奇怪,日本人對于在二戰中打得你死我活的美國,為何一下子變得服服帖帖?!日本民眾之前對“鬼畜美英”痛恨有加,戰后似乎一下子置之腦后,對美國大兵笑臉相迎。而美國人則出于多種因素保全了日本戰敗時的工業、教育、科技基礎。綜觀之,日本人對戰敗現實的“認命”不是頹廢悲觀,而是與臥薪嘗膽相似的思維——默默忍受,埋頭苦干,由此創造了戰后經濟騰飛的奇跡。
1960年,由經濟學者下村治提案、池田勇人內閣制定并實施的“國民所得倍增計劃”是日本實現經濟增長的里程碑性質的經濟發展計劃。主要內容是:充實社會資本、產業結構高度化、提高高生產率部門在產業中的比重、促進對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培訓人才、振興科學技術、緩和二重結構、確保社會安定。
“國民所得倍增計劃”主要是通過增加出口取得外匯而增加國民生產總量,擴大雇傭,解決失業問題,進而提高生活水準。在這一過程中,逐漸消除地域間產業間的所得差異。實現農業現代化、中小企業現代化、開發經濟落后地區。
日本政府原定1970年完成“倍增計劃”,實際上實施計劃的第七年,便實現了國民收入增長翻倍。到1970年,人均國民收入已從1960年的395美元,增加到1592美元。1970年該計劃完成之時,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已先后超過法國和德國,僅次于美國,躍居世界第二位。
日本之所以能夠專心致志于經濟,還有一個原因是隨著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的締結,日本把國土防衛完全交給美國,軍事費用得以抑制,貫徹了經濟一邊倒的政策,政治上、外交上完全依附于美國。
科技立國推動經濟高速發展
上世紀70年代,日本提出了“科學技術創造立國”的發展戰略,簡稱“科技立國”。該戰略大體可以表述為:從引進外國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入手,在應用中模仿和吸收,并在此基礎上改良和創新,進而開發自主的尖端科學技術,使科技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推動經濟的高速發展。這一戰略模式,就是建立一個具有高度技術水平的世界加工工廠,以克服資源上的缺陷,從而保證經濟大國的地位。1995年,日本制定了《科學技術基本法》,推動科技進步有法可依。
日本產品走的是模仿——創新——知識產權的三部曲。1950年至1980年,日本共引進30006項技術,花費115.98億美元,但創造了2000-3000億美元的價值。如今,日本每年的專利和實用新型申請件數世界第一,占全世界的40%。
日本還成為諾貝爾獎大國。2001年,日本政府提出要在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在提出這一目標前,在諾貝爾獎的百年歷史中,日本僅有9名得主。但在這一目標提出后的14年內,日本一共產生了13位諾貝爾獎得主。從1949年至今,日本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達到了22人。
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日本還推出了享譽世界的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制造產品,如新干線、機器人等。來過日本的外國旅游者,無不贊嘆日本交通的發達。新干線于東京奧運會召開的1964年開通,快速又安全的新干線象征著日本進入經濟發展的全盛時期。
為成為“正常國家”寧違憲法與民意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日本的政治和軍事卻一直牽動著一批右翼分子的神經。在他們看來,美國在戰后主導的“和平憲法”,令日本成為一個只能用一條腿走路的非正常國家。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是極力想讓日本突破“和平憲法”、成為“正常國家”的右翼代表人物。他主張自衛隊行使集體自衛權和修改憲法,這也是他執政的重要理念。在去年12月眾議院選舉之后,他就迫不及待地表示:“修正憲法是我的夙愿,是自民黨結黨以來的目標。”按照規定,有了眾議院三分之二議員的支持,再進行全民投票,過半數就可以修改憲法了。按照安倍的時間表,他極有可能在明年的參議院選舉后力推修改憲法。
但在憲法尚未修改之時,解禁集體自衛權的法案卻已先行,這一舉動遭到日本的一些憲法學者的批評。日前在日本眾院憲法審查會上指出安保相關法案“違憲”的憲法學者、早稻田大學教授長谷部恭男和慶應大學名譽教授小林節,于6月15日一起在駐日外國記者協會召開了記者會。長谷部重申“行使集體自衛權顯然違反憲法”,稱“政府應當撤回法案”。他同時表示:“應有超過95%的憲法學者都認為法案違憲。”長谷部指責道:“內閣法制局此前一再指出行使集體自衛權違憲。但迫于本屆內閣的壓力而修改了解釋。”
長谷部和小林分別應自民黨和民主黨的推薦出席了本月4日的憲法審查會。自民黨推薦的憲法學者亦是認為安保相關法案“違憲”,讓民間輿論嘩然,民眾認為自民黨確實有一意孤行的跡象。
近日來,日本民眾以東京為中心開展反對安全保障關聯法案的集會和游行。6月14日,2.5萬多名民眾舉著“反對戰爭”,“不要破壞(和平憲法)9條”等牌子在國會議事堂周邊進行示威抗議活動。讓人遺憾的是,大多數日本媒體近日熱衷報道別國的所謂民主活動,但是對自家門口的示威卻充耳不聞,只有少數網站給予報道。
成為政治軍事大國是安倍為首的日本鷹派之夢。安倍政權若是依舊不能正視歷史問題、我行我素地修改憲法,今后,如何應對“不道歉”的日本、想成為“正常國家”的日本,將成為周邊國家要共同面臨的課題。(《國際先驅導報》201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