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友好信息 培養民意基礎 ?此次中日兩國民間交往的盛事受到兩國媒體的高度關注。專家指出,習近平主席利用這樣的場合發表重要講話,向日本民眾釋放友好信息,有助于培養日本社會中希望兩國關系健康發展的民意基礎。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所教授周永生認為,兩國民間交往難免會受到政治環境的影響,一段時間以來,日本民眾在政府和輿論的誤導下,出現了一些對中國的誤解。習近平主席親自出面開展公共外交,告訴日方“中國高度重視發展中日關系,盡管中日關系歷經風雨,但中方這一基本方針始終沒有改變,今后也不會改變”,能夠為兩國關系改善營造有利的輿論氛圍。
以民促官 推動關系發展 ?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楊伯江認為,中日關系源遠流長,兩國民間交往的紐帶豐富而堅韌。新中國成立后,中日民間力量就對兩國官方關系發展發揮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每當兩國關系發生問題時,仍需要通過民間進步的力量幫助糾偏,促進日本政要作出某些改動。”高洪說,對國家關系的改善、兩大民族的友好而言,民間層面的理解和認同非常重要。
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指出“鼓勵兩國各界人士特別是年輕一代踴躍投身中日友好事業”。高洪說,中日關系的順利發展要寄希望于年輕一代,所以習主席特別強調青年交往,希望他們在接觸和交往過程中了解歷史,了解兩國關系改善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敏感問題猶存 日本領導人切莫任性 ?楊伯江認為,此次中日友好交流大會是近來兩國關系改善邁出的又一步伐,然而鑒于歷史、安全、政治等領域的問題,這一態勢能否保持下去,還面臨不確定性。
“今年是特殊而敏感的年份,日方在歷史問題上的有關言行對中日關系的影響是直接的,我們尤其關注預計‘8·15 要公開發表的‘安倍談話是繼承還是拋棄‘村山談話,這會直接影響到中日關系的走向。”楊伯江說。
周永生說,推動中日關系發展,一方面需要日本領導人保持克制,不要挑戰中國在相關問題上的底線;另一方面也需要利用好改善兩國關系的有利時機,不斷擴大交往,在交往中進行溝通,在溝通中積累互信。
(新華社2015.5.28 劉華、崔文毅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