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撈一千萬,國家損失幾個億。”很多案件涉及資本運作、杠桿收購等,謀取國家資財如“探囊取物”,案值遠超一般權錢交易。
2015年3月初,中央紀委便開始對26家央企進行首輪專項巡視,為時兩個月。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表示,2015年要“完成對中管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和金融企業巡視全覆蓋”。
“決不容許國有資產被鯨吞糟蹋,決不能讓全民資產變成少數腐敗分子的‘私人錢袋”。5月初,國務院國資委紀委撰文對當前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的國有企業黨風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毫不避諱、直擊痛處。
由此可見,國企領域已被視為反腐的“第二戰場”,且遠比黨政機關的腐敗情況復雜。
國企腐敗七大特征
從查處的案件看,國企腐敗呈現出一些值得關注的特征。
首先,從央企到地方,被查高管多來自關系國計民生的壟斷行業或準入限制性行業。這意味著國企反腐正進入查處特殊利益集團的深水區。“三桶油”均有高管落馬。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大通信運營商也均有高管被查處。電力系統、地方投融資平臺也成為腐敗“重災區”。在2015年中央第一輪巡視反饋情況中,對神華集團措辭最重、篇幅最長,甚至直接使用了“大打折扣”、“情況堪憂”、“嚴重缺失”、“利益輸送黑洞”、“鏈條式腐敗”等詞。
其次,國企高管腐敗涉及的經濟總量遠遠大于黨政官員。
“個人撈一千萬,國家損失幾個億。”前述中央紀委司局級官員說。以央企為代表的大型國有企業,投資及資金往來數額巨大。
2015年第一輪巡視發現,央企“利益輸送”的現象廣泛且嚴重,原來的權錢交易、小貪小腐已遠遠不能滿足很多人的胃口。很多案件涉及資本運作、杠桿收購等,謀取國家資財如“探囊取物”,案值遠超一般權錢交易。
第三,國企腐敗程序往往看似“合法”,隱匿性很強。
前述中紀委司局級官員表示,國企反腐既要查處重大問題決策、重要干部任免等決策方面發生的問題,又要梳理分析權力集中、資金密集等環節營私舞弊、收受賄賂、搞權錢交易的問題。這些看似市場化行為的腐敗,很容易導致國有資產變相瓜分或流失,方式上極具隱蔽性,監察成本很高。
“他們都是看上去合規、合法、合理地把資產轉移到自己腰包。可研報告、董事會決策程序、預期目標,什么都有,項目也形成了。最后就是虧損了,錢沒了。”廣東省國資委紀委副書記彭錦河說,這是國企腐敗一個明顯特點。
第四,境內外勾結突出。據統計,涉事國企高管有近10%與境外資產有關。
“境外國有資產黑幕重重。”前述中紀委司局級官員說,以前國有企業對境外資產監管很弱,“總公司去兩次算是好的,都是通過電腦看看賬。”他介紹,在海外建立公司,為規避當地審查或抗議,許多國企出海往往以私人名義成立公司,“雖然有協議,但從法律名義上資產是他本人的。”廣東涉及的國有企業境外資產反腐案例較多。“企業以走出去名義謀取私利,境外企業年年虧損。”彭錦河說。
第五,“一把手”違法違紀現象突出。在128人中,企業董事長、總經理共計57人。
“一些企業領導干部行賄、受賄、非法所得資金竟然敢通過銀行轉賬直接交易,簡直是‘明目張膽。手段肆無忌憚,由‘桌下腐敗變成了‘桌上腐敗。”彭錦河和同事們辦理一起案件時,發現一名落馬高管“百科全書式”腐敗,“十項全能”,“各種貓兒膩都用到了”。這也充分說明當前對國企“一把手”的監督還遠遠不夠。
第六,內部串通的集體腐敗。
在統計中,石油系統在這方面最具代表性,此外,東方電氣集團、神華集團、南方電網、廣日集團、廣州燃料集團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塌方式”腐敗。國企的治理結構通常設計出相互制約的多人決策機制。對重大采購項目,需要采購部門負責人、財務部門及企業負責人簽字。這樣的制度設計本是為了防止腐敗,在實際操作中卻導致相關人員聯手腐敗。“國企經營經常不是看準項目再做,而是看人,以人畫線畫圈。好項目安插親信來做。”彭錦河說。
第七,查辦的退休高管所占比例很高,達到14.1%。尤其,廣東查處的退休高管最多。一汽集團原副總經理安德武被調查時,已經退休6年。中國電信原副總經理冷榮泉接受組織調查時,已經退休5年。在廣東,廣日集團、廣東電網公司、廣東物資集團、廣州燃料集團等國有企業也均有退休高管被查。
此外,還有一些腐敗隱患尚未被重視。“比如人事腐敗,目前很多央企的負責人把自己的子女或親信安排到另外的央企,然后在自己的企業安排其他央企領導的子女或親信。你安排我的,我安排你的。這種交叉任職非常普遍。”專注央企董事會建設的北京求是聯合管理咨詢公司董事長安林說:“這種腐敗如何反?這也非常影響企業的生產力、戰斗力。”
反腐隊伍專業化
針對國有企業存在的腐敗黑洞,紀檢機關正全力以赴窮追猛打。
2014年底,中央紀委原第一紀檢監察室調整為第五紀檢監察室,專門負責聯系國務院國資委和54家中央企業。
2015年1月,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習近平強調,反腐倡廉建章立制要著重抓好4方面的制度建設。其中前3條是對全黨提出的,第4條則直接針對國企。
2015年2月11日,王岐山出席中央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時指出,2015年將完成對中管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和金融企業巡視全覆蓋。同日,國資委主任張毅撰文,要求央企負責人堅定不移反腐敗:“中央企業今年就要問責一批,抓典型。我希望誰也別當這個典型,趕快把主體責任、監督責任負起來。中央都講到這個程度了,我們還不落實,還等什么?”
中國社科院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認為,2015年首輪央企專項巡視如此高效,“得益于巡視組在人員配備上更加注重專業化,審計、財務、法務人員的加入,對于企業更有針對性。”
據中央紀委網站透露,此次巡視在中組部、審計署、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等部門抽調干部,擴充巡視組成員。同時,巡視組的組長依然是巡視經驗豐富的領導,保持了巡視的一貫性,保持了巡視基本隊伍的穩定。
此外,本輪巡視創新方式方法,首次實行“一托二”的形式,即每個組巡視兩家單位,13個組同類同步安排、分批集中匯報。“在分組的過程中,將歷史文化和行業特點相近的企業合在同一個組,以便依其主要業務、資產資源,查找靠山吃山、利益輸送等共性問題。”高波說。
“2015年國企反腐應該會繼續持續下去,除了國務院國資委管的央企,還有一些重要性不亞于央企的國企。”前述中央紀委官員說。
《財經國家周刊》2015年第11期 ?龐清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