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斌
摘要:天祝藏族自治縣是國家級重點貧困縣,是甘肅省確定的43個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屬于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四高一低”地區,通過銀行業支持天祝藏區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帶動整個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可以進一步減少和消除貧困,構建和諧社會。
關鍵詞:金融扶貧;天祝縣;工業園區
近年來,天祝藏族自治縣為發展地方經濟,緊緊抓住國家支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立足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積極打造產業集群,構建特色更特、優勢更優、競爭力更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在轄內規劃設立了多個特色工業園區。
一、天祝縣金強工業集中區建設情況
(一)立足資源優勢,打造工業強縣
天祝縣金強工業集中區位于天祝縣金強川長廊,轄寬溝工業園、城東工業園、水泉上灘工業園、打柴溝工業園四個功能區,規劃面積13000畝。集中區規劃建成以新興碳材(碳化硅冶煉和精深加工)、特種合金為主,原材料工業、精細化工、農畜產品加工為重點的工業集聚區,現已入駐企業50戶,吸引就業人口6300余人。截止2014年12月末園區基礎設施投資1.97億元,園區工業增加值15.02億元,增速45%,園區工業上繳稅金1.23億元,增速1.62%。
(二)創新服務機制,構建發展平臺
一是園區出臺諸多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對入駐企業可以通過無償劃撥、有償出讓等方式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政府積極為入駐企業爭取民族地區增值稅返還和優惠電價政策;對園區內的企業,按實際入庫稅收,采取先征后補的辦法,實行財政補助;分行業對部分企業稅收實施減免和緩征政策;入駐企業縮短登記注冊時間,放寬登記條件,降低注冊門檻,免除部分行政性費用。二是政府引導、簽約帶動,政府前期投入資金完善園區基礎設施,提供優惠政策、免收行政性收費、提供統一化管理,由工業區管理機構統一幫助入駐企業定時、定員、定責辦理各種證照、許可文件等。三是搭建資金支持平臺,大力促進銀企對接。搭建融資平臺,讓城建、經投等投資公司參與園區大型產業項目的投融資,參與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的項目投資,為進一步完善園區的城市功能提供投融資服務。天祝縣政府投入4億元完善基礎設施,實現了路、電、水、通訊等“五通”以及道路的綠化等,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撥款、銀行貸款、招商引資、企業自籌資金等。
二、存在的問題
(一)投入不足,園區對產業轉移和項目建設的承載力不強
一是地方政府融資渠道狹窄,內部融資動力不足,園區基礎設施投入的4億建設資金,絕大部分來自于財政撥款,僅有4000萬元來自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資金到位緩慢,嚴重影響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二是單一的融資手段、有限的擔保能力、多變的金融政策、尚未形成的多元化投資機制,給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帶來較大制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條件仍不能滿足企業和項目入駐的需要。
(二)企業信貸需求旺盛與銀行放貸意愿不高的矛盾并存
工業園區處在建設的初期階段,入駐的企業大多都是中小企業,大部分項目投資規模小,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產品少,產業后續鏈條短,關聯度不高,市場前景難以預料,更缺少足夠的不動產作為信貸抵押,也很難找到有實力的大企業作擔保人,完全符合貸款條件的不多。加之大型商業銀行信貸戰略取向趨同,園區內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商業銀行貸款投放的重點在“三大一優”即“大城市、大企業、大項目,優勢行業”,對園區內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信貸投入沒有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信貸運作機制,而有貸款決策權的農村信用社主要承擔著對轄內“三農”的支持,發放企業貸款數額有限。2014年工業園區重點工業項目56項,本年計劃投資46億元,資金主要來源于招商引資和企業自籌資金,銀行信貸資金參與度不高,除天祝縣農發行投入的4000萬元貸款用于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外,其余各家銀行機構共計向9家企業發放貸款8330萬元,根本無法滿足企業發展的資金需求。
(三)金融服務滯后,園區經濟發展后勁不足
一是金融創新發展緩慢,園區企業缺乏多層次的融資渠道。由于資本市場不發達,目前園區內的企業除了通過銀行貸款獲得資金外,很少通過其它方式獲得資金,融資渠道非常單一,難以滿足企業經營的需求。二是金融產品創新不足,服務缺乏創新。天祝縣屬于藏區高寒貧困地區,金融產品引進多,自主創新少,負債類產品創新多,資產類產品創新少;其次,信用擔保等中介機構規模小,無力承擔大額借款的擔保。三是銀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不夠。目前,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工業園開發區尚未制定專門的金融支持措施,這一方面是因為工業園開發區建設起步晚、入園企業較少,金融大規模介入的時機還不成熟,另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商業銀行的戰略趨向,決定了其經營模式。
(四)融資模式單一,信貸管理體制高度集中,阻礙工業園區經濟發展
一方面,天祝藏區工業園區建設的主體是政府,財政資金、土地基金、銀行貸款等是其主要的資金來源,融資模式過于單一。甚至一些園區的組織機構都不完備,缺乏實體化運作機制,導致融資功能喪失。另一方面,銀行雖然對部分貸款業務實行轉授權,但信貸管理權限卻被上收,由上級銀行下達信貸計劃,更加重視考核抵押資產及擔保物等的質量,導致銀行信貸產品單一,很難滿足天祝藏區工業園區內不同項目、不同企業對資金的需求。
三、幾點建議
(一)引進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承接產業轉入
經營理念、思想意識的落后,是資金投入不能解決的問題,必須借助產業轉移這一外力“催化劑”來改造勞動力的素質,提升本地企業技術裝備水平,沖擊經營管理理念,才能高效、速度的發展經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業轉移的主體是企業,而企業的性質決定了其注重成本和效益。因此,當地政府依托興建工業園區這個平臺,以優惠的政策條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減少企業的運行成本,承接外地廠商的入駐。同時,對本地依靠資源優勢的企業,鼓勵其加強與外部企業合資、控股等多種經營方式,吸引更多的外部企業,入駐本地發展經濟,促進和帶動整體區域經濟的良好發展。
(二)創新金融政策,建立補償機制,促進藏區工業發展
一是創新金融政策。針對民族地區工業發展難的特點,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前提下,信貸政策適當降低準入門檻,貸款審批條件適當放寬,下放貸款審批權限,增加授權授信的額度,改進有關考核辦法和獎罰制度,制定適合藏區工業發展的貸款經營管理模式,確保藏區工業信貸投入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二是建立補償機制。中央、省、市、縣對藏區工業發展給予一定的利差補貼。同時,國家商業銀行在針對藏區工業發展上,要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不能以盈利為唯一目的,只求信貸資金的安全和帶來的社會經濟效益,適當降低貸款利率,扶持弱勢的藏區工業以及藏區經濟的發展。
(三)做大、做強金融中介服務體系
建立和完善金融中介服務體系,是促進藏區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因此解決藏區企業擔保難問題,需要中央、省、市、縣財政出資,藏區企業參與建立擔保基金,并從每年的財政收入中,拿出一定的資金充實擔保基金,由藏區專門成立的擔保機構具體運作。可靠的保障機制,解除了金融機構的后顧之憂,而政府只付出了少量的擔保資金,卻引導了放大數倍的資金支持藏區工業企業的發展。
(四)進一步利用資本市場,有效拓寬融資渠道
實踐表明,銀行間接融資的比例會隨著工業化的發展慢慢下降,而在資本市場占據直接融資的比例會逐漸變大,這是經濟發展的一大趨勢,所以甘肅武威銀行業應加大資本市場支撐天祝藏區工業園區發展經濟的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多層資本市場對工業園區內符合相關條件的企業進行融資鼓勵和扶持,積極創造條件、堅持分類指導,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加快企業上市步伐,利用殼資源把部分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實現買殼或借殼上市。二是構建債券融資輔導體制,大力引進貸款擔保機構,充分利用武威銀行業的債券市場積極指導、遴選、培育工業園區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等工具進行融資,從而幫助企業改變融資結構。武威銀行業應進一步建立完善的擔保體系,鼓勵各種資本參與到擔保公司的投資中,從而在天祝藏區工業園區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信用擔保體系,提高企業融資能力,切實幫助企業解決融資擔保難的問題,為企業融資提供紐帶。三是武威銀行業應為企業有效拓展海外資本市場提供綠色通道,建立海外操作平臺,幫助企業系統解決海外上市面臨的各種實際問題,為天祝藏區工業園區內的企業提供資金交易場所,從而降低企業在海外上市需付出的融資成本,提高融資的可靠性、安全性。
參考文獻:
[1]肖啟義.金融支持工業園區發展研究——以達州市為例[J].西南金融,2012(07).
[2]楊海洪.西部省份工業園區投融資體系建設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3(07).
(作者單位:西北師范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