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 高建輝
摘要:文章分析了江蘇省南通農場的基本概況,闡述了當地開展工資集體協商與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企業的工作現狀,針對如何進一步發展工資集體協商機制,構建和諧勞動企業,提出針對性的觀點和看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工資集體協商;和諧勞動企業;發展機制
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市場最基本的生產單位和經濟實體,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和組織者,職工是組成企業最基本的生產個體,又是企業生產經營的基礎,所以維護職工權益,為職工創造一個安全、穩定、和諧的工作環境是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根據江蘇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工會和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總工會的統一部署,江蘇省南通農場工會對所屬區域內企業工資集體協商與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企業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進一步了解了南通農場區域內企業探索和推行工資集體協商的基本情況、面臨的困難以及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
一、江蘇省南通農場基本情況
最近幾年來,隨著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開發征地,中國和新加坡合作的蘇通科技產業園落戶農場,南通農場土地已被征用了40多平方公里,另根據江蘇省農墾集團和南通市人民政府之間的協議,于2012年9月,將南通農場社會事業管理移交地方,重新成立了農場江海鎮管理委員會,具體負責南通農場的社區及社會管理事務,該機構隸屬于地方政府。同時,為適應省農墾集團公司農業資源整合上市要求,農場農業從農場劃出,成立了江蘇農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所以傳統意義上的國有農場實際上只剩下了包括農場場部機關及旗下的近10個國有控參股業。此次的調研從兩方面著手,針對農場實際,分國有經濟部分(江蘇省南通農場場部機關及旗下企業)和民營經濟部分(南通農場區域內的規模以上民營企業)。
二、開展工資集體協商與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企業的基本做法
從調研中知道,從2007年開始,農場就根據企業特點,要求所屬單位每隔三年進行一次工資集體協商,通過召開職工代表大會,工會主席和企業行政主管(或企業老板)充分協商溝通,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基本做到了職工工資同企業經濟效益同步增長,實現了職工隊伍穩定、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健康發展、社會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企業和職工達到了雙贏。
(一)國有企業的基本做法
隨著國有農場的轉型升級,為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南通農場場部機關管理著旗下10家國有全資及控參股企業,多年來,隨著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國有農場及其下屬企業工資結構也經歷了從固定調級工資到結構工資再到績效工資的多重轉變。幾年來的實踐證明,工資制度是否合理與職工隊伍穩定、企業發展關系密切,對國有企業的工資協商,企業主要采取黨委或行政調研討論拿出初步意見,工會牽頭組織協商,行政領導在協商時做出充分說明,職工代表表達看法和意見,最后形成修改意見,職工代表大會通過后執行。
為使協商內容合情合理又合法,各企業在每次正式協商前,都要召開相關人員、職工代表“討論聽證會”,將所有協商條款擺到參會人員面前,供大家討論決定,一是討論職工關于工資方面的訴求是否合理、同時比較職工當前的工資水平與本企業所在地同類企業職工工資水平;二是討論單位當前經濟狀況是否具備職工工資增長條件和增長比例,這一過程是工會“雙向”維權工作的具體體現,即:既要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也要兼顧單位利益;三是討論測算出的工資增長比例是否合理,按照預定的比例增資后,是否會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資金困擾,是否影響企業今后發展。相關內容通過討論聽證后,廣泛聽取大家意見,對協商條款再作進一步修訂,保證集體協商工作順利進行。
表1是江蘇省南通農場及旗下企業,從2007年以來,推行職工工資集體協商后每年的職工工資平均增長幅度(根據農場勞資部門統計數據):
由表1可知,整個南通農場及其旗下企業工資增長平均數,當然不同企業間的職工工資增長幅度,受企業效益、內外部競爭、國有資本注入、企業負擔等因素的不同,存在差距,也存在一些參差不齊,為此企業的上級部門及時指導,進行綜合考慮、平衡、測算,以經營責任制的形式進行調節,保證既激勵先進,又防止在農場內部企業間因不可抗因素而造成嚴重不公,影響整個農場職工隊伍穩定,如農場電力公司和職工醫院的做法就是一個例子。
(二)民營企業的基本做法
本世紀初,江蘇農墾邁開了企業改制的步伐,國退民進,同時招商引資工作全面展開,農場為建立小康農場,提升職工生活幸福指數,積極發展扶持民營經濟,專門劃出地方,建立了金屬制品民營工業園,2005年成立了南通農場私營企業工會聯合會,并著重在民營企業開展了工資集體協商的實質性工作,工資集體協商是新經濟組織工會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調動職工積極性、促進企業發展、提高經濟效益。為正確指導各公司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定期召開各民企工會主席、工資協商指導員會議,組織進行業務培訓。同時結合農場實際,農場私營企業工會聯合會出臺了《私營企業單位工資集體協商試行辦法》,作為指導性下發到各私營企業工會,確定工資集體協商的內容為:工資分配制度、工資標準、工資分配形式、協議期限,年度工資收入水平及調整幅度等。該辦法在經營狀況比較穩定、企業效益穩步增長的企業得到了較好的執行,但從面上來說,還存在一定的制約。從農場轄區內1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財務數據分析,通過農場開展工作后,各公司近年來工資增長幅度均高于本地區社會平均工資增長幅度。實現了企業職工的“雙贏”。
三、工資集體協商與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企業工作成果及困難
調研中發現農場各級工會組織從實際出發,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職工的主人翁作用。通過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營造職工安居樂業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使職工忠誠企業、愛崗敬業,企業走出了獨具特色的和諧發展之路。工會通過在企業進行工資協商,努力發揮了工會是職工的“老娘舅”、企業的“連心橋”作用,工作中堅持了以下幾個原則,一是合法性原則,必須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依法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工作;二是平等性原則,協商雙方人數對等,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三是利益兼顧原則,兼顧企業發展和職工具體利益;四是穩定性原則,保證協商雙方互相尊重,共同發展。該場私營企業工會聯合會重點掛鉤指導的民營企業南通市凌龍特鋼制品有限公司和南通遠東鋼繩有限公司等單位通過扎實工作,較好履行了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榮獲了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 “文明單位”榮譽、南通市總工會“南通市和諧勞動關系企業”等榮譽。南通凌龍特鋼制品有限公司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在2012年5月獲得江蘇農墾集團“職工先鋒號”的基礎上,又榮獲了省總工會“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近幾年來,江蘇省南通農場及農場工會也多次榮獲南通市及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文明單位”、“重合同守信用企業”、“工會幫扶服務先進集體”和江蘇省農墾集團“先進企業”、全總及市總“模范職工之家”、“和諧勞動關系企業”等榮譽。
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在取得成績的基礎上,在調研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私營企業經營者素質參差不齊,部分經營者不愿意和工會簽訂工資協議,一些經營者認為企業分配是自己說了算,不愿與職工代表進行工資集體協商;二是工會干部和協商代表綜合素質還不適應工資集體協商的整體要求,全面推進難度較大;三是部分民企工會主席不愿意也不敢和老板簽訂工資集體協商協議,認為自己都是老板雇來的,不能真正替職工說話辦事;四是部分職工不愿參與到工資集體協商工作中,選他當協商代表,不敢當,害怕老板炒“魷魚”;五是因為體制的變化,這項工作的延續性還有待加強。
四、工資集體協商與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企業工作建議與對策
調研發現,隨著南通農場的轉型升級,農場將進一步進行改革改制,根據省農墾集團公司的要求,農場將進行公司化改制,江蘇省南通農場將轉制為江蘇農墾集團南通有限公司,轉制后,伴隨職能的調整,對國有經濟部分而言,整體的工作思路是:隨著公司制改造的完成,進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從工會來說,認真履行職能,特別是關系職工切身利益的環節,從企業長遠發展、持續發展大局出發,堅決維護職工利益,保證職工在體制變化、經濟增長條件下收入穩定增長。目前,一方面繼續整頓完善好老國企工會組織,另一方面在新建國有控參股企業中同步建立工會組織,確保企業建到哪里,工會組織發展到哪里,作用發揮到那里。同時積極發揮工會在職工工資協商工作中的指導作用,為建設和諧勞動關系企業發揮作用。
(作者單位:江蘇農墾集團南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