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興
《論持久戰》是毛澤東在抗戰時期撰寫的軍事理論名著,它不僅有力地指導了中共的抗戰,而且也影響過國民黨抗戰策略的形成,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曾通令全國,把《論持久戰》作為全國抗戰的指導思想。
窯洞里寫出光輝名著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尤其是淞滬抗戰之后,日本侵略軍長驅直入,國內“亡國論”一度甚囂塵上。可是,不到半年,八路軍一一五師在平型關伏擊日軍板垣師團,殲敵千余人,徐州會戰,李宗仁率部擊斃日軍一萬多人。捷報傳來,以蔣介石為代表的一些人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一反過去的悲觀情緒,唱起“速勝論”的高調。
為徹底批駁“亡國論”和“速勝論”,擺脫錯誤抗戰路線的干擾,把全國軍民的思想統一到“持久抗戰、奪取抗戰最后勝利”的軌道上來,并為持久抗戰提供科學的理論根據,毛澤東決定寫一部論持久抗戰的理論專著。
為了寫好這部專著,毛澤東查閱了大量資料,擬定了詳細的寫作提綱。從1938年5月上旬開始,毛澤東僅用了不到十天的時間,五萬字的軍事理論著作《論持久戰》就一氣呵成了。
翟作軍那時給毛澤東當警衛員,他回憶:“主席寫《論持久戰》,已經有兩天兩夜沒有睡覺了,還一個勁兒伏在桌子上寫呀寫的。實在寫得太累太困的時候,才叫我們給他打盆水洗洗臉,清醒清醒,或者到院子里轉一轉,要不就躺在躺椅上閉上眼養一會兒神,又繼續寫。”
就這樣,經過多個不眠之夜絞盡腦汁地奮筆疾書后,這部著名文稿《論持久戰》問世了。
在國內外產生重大影響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澤東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用了近十天的時間,講演了《論持久戰》的基本內容。
陳云聽了毛澤東的講演后,感到毛澤東講得非常深刻,非常有說服力,對全黨及全國抗戰都有重要指導意義。于是,他建議在更大一點的范圍給干部講一講,毛澤東接受了陳云的建議。
毛澤東考慮到,在更大范圍講,只能是分別到抗大等學校去講,到延安各黨政機關去講,可是這樣做,一是自己非常忙,抽不出那么多的時間;二是只由自己去講,聽者仍然有限。于是,他決定把講稿整理出來,先在黨內印發。這樣,《論持久戰》先在延安油印出來,在黨內傳閱。
延安油印的《論持久戰》數量有限,盡管大家爭相傳看,仍然有許多干部看不到,于是,毛澤東又決定印成書公開發表。
《論持久戰》一面世,就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宋慶齡收到這部書后,認真地讀了兩遍,她深為毛澤東的深刻分析和高遠眼光所折服,立即找自己親近的朋友愛潑斯坦等人把《論持久戰》翻譯成了英文。
《論持久戰》的英文版在海外發行后,得到了國際上的積極響應和高度評價。據說,在丘吉爾、羅斯福的案頭上,都放著《論持久戰》英文版,斯大林的案頭上則放著他專門請人翻譯成俄文的《論持久戰》的文稿。
在國民黨高層引發震動
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的白崇禧認為,《論持久戰》是一部軍事巨著,是克敵制勝的最高戰略方針。因此,他積極向國民黨最高統帥蔣介石推薦。在蔣介石的認可下,白崇禧把《論持久戰》的精神歸納成兩句話:“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同時,在征得周恩來的同意后,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名義通令全國,把《論持久戰》作為全國抗戰的指導思想。
中國戰區美軍司令官史迪威將軍看了《論持久戰》,認定這是一部“絕妙的教科書”。他建議美國政府“加快對華援助”,向中共提供武器裝備,這樣一定會加快勝利到來。
周恩來向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陳誠介紹了《論持久戰》的基本思想,并送給他一本《論持久戰》單行本。
陳誠一開始認為這是毛澤東在故意炒作,因而不屑一顧。1938年10月下旬,武漢失守,繼而長沙淪陷,抗戰形勢的發展確如毛澤東所預見的那樣,陳誠這才意識到抗戰的艱巨性、復雜性和持久性。于是,他重新捧起《論持久戰》仔細研讀,并結合戰例,在書眉上寫了許多批注,并特地請周恩來到湖南衡山給南岳游擊干部訓練班的學員講授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和《抗日游擊戰爭的戰備問題》。這本有陳誠批注的《論持久戰》,至今仍存放在臺北陳誠私人圖書館里。
中共地下黨員余致浚在抗戰初期曾擔任蔣經國的“私人秘書”。余致浚逝世后,他的家人發現一份材料,里面提到:蔣經國非常佩服毛澤東寫的《論持久戰》,仔細閱讀過七八次之多,書上用紅藍鉛筆作了很多勾畫,書頁周邊寫滿了中文和俄文。
(劉名遠薦自2014年9月22日《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