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麥草畫是民間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色彩的濃烈、造型的典雅美觀被大眾所接受和喜愛,羅店鄉工匠藝人們繼承了其傳統的民間樣式,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通過對題材、圖案樣式、表現手法上的創新,使其被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裝飾藝術本就與民間美術一脈相承,麥草畫與裝飾藝術的結合,吸收了其造型簡練、色彩濃烈的特征,并將麥草畫運用到陶瓷工藝瓶和家具當中,給人一種極富裝飾性的視覺效果,可見,麥草畫作為民間美術的一部分,唯有繼承再發揚,才能走得更遠。
關鍵詞:麥草畫 創新 裝飾藝術 繼承 發揚
河南地處中原,是我國的糧食大省,小麥哺育著中原大地上勤勞樸實的人們,人們一直把小麥視為富貴祥瑞之草,在古代時期還作為祭祀活動的用品。隨著小麥從西亞、中東一帶傳入中國,不僅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存需要,而且還以此發展了多種以麥草為原料的藝術形式,如麥秸草辮、麥草畫、編結玩具等,有的還成為高級藝術珍品進貢給朝廷使用。早在500年前,山東萊州就有麥秸草辮的歷史,在北方地區,更是出現了各種的編結民間玩具,主要就是以麥稈、秫秸為主,不僅價格低廉,且俯拾即是、隨手可得,編出的玩具適合幼兒和兒童玩耍,其取材的天然環保,造型的稚趣、逼真,反映了民眾與自然的親和關系以及順乎自然的造物思想,⑴這些藝術形式中首屈一指的當屬麥草畫,其獨特的表現手法、富有象征意義的美學韻味體現了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經過祖輩的繼承和發揚,麥草畫在明清時期達到了巔峰,到了后世,由于歷史的變革和動蕩,麥草畫難覓其蹤,直到20世紀80年代秦懷王墓的出土,人們才重新認識了這種藝術形式。20世紀80年代考古學家從秦懷王墓中發掘出陪葬品麥草畫,雖經過了兩千年的風化腐蝕,卻依然保持鮮艷的光澤,令世人嘆為觀止。自此開始,麥草畫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美術形式又重新回到了大眾的視野,呈現出蓬勃的發展趨勢。
河南省汝南縣羅店鄉的王橋麥草畫是這其中的佼佼者,1993年汝南縣創辦了我國第一家農民畫院,此畫院的麥草畫藝術家與國內外知名畫家建立了廣泛聯系,并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這些名家也紛紛獲得了世界大獎,由于羅店鄉在麥草畫方面的杰出成就,其已被國家文化部譽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并成為了駐馬店的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麥草畫的制作對原材料的選用要求極高,羅店鄉的藝人們多方走訪,終于覓得合適的麥秸桿用以麥草畫的制作,傳統的制作工藝是先用特制的藥水浸泡秸稈,然后通過熏、蒸、染、拋開、鋪平等多道工序,將麥稈深層加工,然后再經過剪貼、描、燙、打磨、上板及染色等多種工藝,最終才得到一幅幅精美的麥草畫。早期的麥草畫還是停留在簡單的貼后處理、裝裱成畫的單一模式,顯得過于呆板,題材也是千篇一律的花朵、動物。后來經過羅店鄉藝人們的潛心研究,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廣泛涉獵不同題材,又將麥草畫與瓷瓶、家具結合,極富現代裝飾性效果,深受人們喜愛。羅店鄉麥草畫所表現出來的藝術價值不僅僅在于其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更表現在它在發展過程中的不斷創新。
麥草畫的創新在于它的圖案幾經藝人們的發展,通過與裝飾藝術的結合被賦予了新的時代特征。麥草畫本源于民間,是民間美術的一部分,而裝飾藝術,很多人第一印象都是圖案變形夸張、造型簡單平面、色彩濃烈艷麗。我國著名美術理論家王琥先生認為,“裝飾性就是美化動作的依附性質,即在‘人工造美的行為中,依附于材料和技術的特殊性質而形成的變現特點。”⑵其實,現代裝飾藝術追本溯源,也來自于民間藝術,裝飾藝術最初是用來表現生活景象和大眾文化的傾向,是勞動人民精神世界的體現,它源自于人們的生活、生產、風俗、勞動等,多數用來直接美化物品、生活環境以及表現勞動人民內心的祈愿,它最顯著的特征就是造型簡潔、寓意生動、裝飾性強,無論在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能滿足廣大勞動者在生活中多層次、多方面的需要。裝飾藝術的造型大多來源于日常生活,是一種民間文化觀念的產物,充分體現了歷史和現實的文化觀念的影響,歷史的影響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造就的,現實的影響則表現為傳統民間文化觀念在創造者個體身上所體現的個人傾向,也就是創造者內心想要表達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盼。縱觀民間美術的圖案樣式,似乎都與許多特定的觀念相關聯,具有一定的意義和象征性,這與我國幾千年來傳統的文化底蘊有著莫大的關系,又如在我國傳統的繪畫當中,文人墨客愛表現梅蘭竹菊,以這四君子隱喻自己潔身自好、高潔不凡的個性,宮廷畫師善畫牡丹仙鶴等,取意富貴延年,這都體現了國人心中托物言志的情懷,麥草畫也不例外,麥草畫的圖案多采用諧音、寓意、符號等手法,如諧音:畫花瓶里插牡丹、桂花,諧意“富貴(牡丹、桂花)平(瓶)安”,畫娃娃、蓮和魚,諧音“連(蓮)年有余(魚)”,畫喜鵲立在梅樹枝頭,諧音“喜(喜鵲)上眉(梅)梢”。寓意是將自然中的客觀物象賦予特殊的象征意義,有明喻、暗喻、借喻等手法,如蓮蓬、石榴、魚等常被作為多子多孫、生命力旺盛的象征;以喜鵲、蜘蛛象征喜慶;牡丹、孔雀象征富貴;松樹、鶴、桃子象征長壽等⑶。這些象征性造型,都具有深刻的內涵和美好的寓意,因而受到人們的喜愛,早期的麥草畫作品迎合當時的大眾審美,這在一些優秀作品中都有所體現,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麥草畫的藝人們已經不滿足于這些傳統的圖案樣式與題材表現,他們另辟蹊徑,加入了眾多題材和元素,憑借他們的高超技藝和獨特想法,創造出一件件精美獨特、富有美好寓意、喜慶吉祥、對幸福生活的追求的作品,在經過對傳統的繼承之后,羅店鄉藝人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富有時代特色的作品,多取材于民間傳說,身邊的風景文化和當代事跡等,例如汝南素有“天下之中、梁祝故里”之稱⑷,梁祝的凄美愛情故事和汝南旅游四景都被羅店鄉藝人們以麥草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圖案涉及的方面也越來越廣,奧運會元素、當代孝子故事等都成為了麥草畫的題材內容。麥草畫的創新已不勝枚舉,但其中最令人矚目的當屬2006年的時候,汝南陶瓷麥草畫工藝瓶研制成功,為麥草畫工藝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是將傳統的、平面效果的麥草畫繪在景德鎮瓷瓶上,將兩種傳統的工藝巧妙的結合在一起,麥草經過加工處理被附于瓶子之上,猶如渾然天成,看起來凹凸有致,纖毫畢現,觸摸起來光滑細膩、溫潤如玉,極富裝飾效果。麥草畫的這一創新,引起世人驚嘆,2013年,由汝南“一笑堂”工藝品有限公司研發的麥草畫工藝瓶作為上海世博會特許產品被展示在世博會的各個場館,巧奪天工的技藝引來了世人的贊嘆。工藝瓶的研制成功,恰恰反映出傳統的工藝跟現代裝飾藝術的完美結合。
麥草畫的色彩也極富裝飾性效果,它作為民間美術的一種類型,其用色的基本規則也是符合民間用色的特點,帶有濃厚的傳統特色和裝飾意味,從色彩形態上講,多用富貴吉祥的喜慶之色;從麥草畫的材質上講,它借助于麥草的固有顏色,顯得古樸典雅;從藝人的個人主觀情感上來講,為了突出某一個部位的特點,多使用一些夸張鮮亮的顏色,以表達內心的真實情感。麥草畫多用紅、黃等高純度和明度的顏色以烘托作品的特征,在國人的心里,紅、黃本就是吉慶之色、富貴之色,可見麥草畫藝人們在作品中傾注的美好寓意。
麥草畫發展至今,經歷了幾代人的變遷,從最初的農民畫發展至今日的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工匠們的高超技藝和創新精神功不可沒。有句話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唯有繼承和再發揚,才能使麥草畫這個不朽的工藝得以更放異彩。
參考文獻:
[1] 王平.中國民間美術通論[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7
[2] 伊方方.河南汝南羅店鄉麥草畫研究[J].2010(05)
[3] 王平.中國民間美術通論[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7
[4] 許鳳才.中國文化大觀(下)[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
陳雪柯,揚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