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軟件專業人才的輸出,滿足不了現代企業對軟件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提高高職教學質量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方法。本文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為背景,從高職軟件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內容來探索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
關鍵詞:校企融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軟件專業
中圖分類號:G423.7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Introduction)
高職院校的蓬勃發展并沒有解決用工荒的問題,企業對生產一線的高技能人才依然是求賢若渴。導致這樣局面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現在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不符,一是職業院校培養的人才達不到企業的要求。如何才能培養出符合市場需要的人才,我校軟件專業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對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式、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建設等一系列進行了探討和實踐,全面培養且提升了學生的職業能力。
2 CDIO 教育理念(The CDIO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ncept)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工程教育模式,代表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工程教育的第一步是構思(Conceive),要明確客戶需求,考慮所需要的技術、企業的規章制度和戰略要點等多方面可能關聯的因素,盡可能的優化概念、技術與商業案例[1];工程教育的第二步是設計(Design),在開發產品系統時,起草制定計劃、草案、圖紙等;工程教育的第三步是實現(Implement),是把第二階段制定的計劃、草案、圖紙等轉化成成果的一個過程;工程教育的最后一步就是運作(Operate),使用第三階段“實現”的真正產品來達到預想的價值。在工程教育改革中,CDIO是一個重要的創新工具,它提供了一套面向學生的教育,那就是CDIO強調讓學生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運行(Operate)產品的項目過程中,來學習工程教育的理論知識、實踐經驗和各種能力[2]。將學生的學習融入到產品的生命周期中,將課程有機的聯系起來,不僅僅培養基礎知識,還要培養個人能力、合作能力和系統工程,并且設定預定目標。CDIO并不是虛無縹緲的,純粹理論性的,它參照了工業界的需求,系統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12條標準,如表1所示。
為了更好的實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我校軟件專業與IBM公司進行深度校企合作,共建實習基地,聘請優秀的企業人員同本專業教師一起依據12條標準共同探討專研、修改人才培養計劃、修訂考核標準、重構課程體系,不再是單一的試題試卷,而是把學生的職業能力,包括軟件產品、系統構建、職業素質和合作能力等,同時也提高教師工程能力。
3 CDIO在高職軟件專業的應用(Application of
CDIO in higher vocational software specialty)
在國內外,很多的學校和專業都在應用CDIO。例如著名的麻省理工學院,國內的汕頭大學等。效果顯示,社會上非常愿意接收采用CDIO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模式的畢業生。在社會效應非常不錯的情況下,我校積極汲取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將適合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軟件技術專業優先試點。參照12條標準,軟件技術專業從課程體系、課程建設、才培養模式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實踐,探索如何提高高職軟件技術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與終生學習的能力。
3.1 課程體系開發
隨著軟件行業的不斷發展,社會需求的不斷變更,對從事這個行業的員工的分工也越來越細。手機開發、軟件測試和軟件維護等崗位開始廣泛吸納高職高專的畢業生。因此,我們將軟件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于“手機開發(手機游戲)、軟件測試和軟件服務”這三類崗位。2014年11月4日,以關鍵詞“軟件測試”搜索招聘職位,從智聯招聘、中華英才等網站上共計搜索到58690個職位,以關鍵詞“手機開發”檢索,共計搜索到29180個職位;以關鍵詞“軟件維護”檢索,共計搜索到76368個職位。而且這些職位的描述,基本上是以專科生為主的。由此可見,軟件的專業目標的定位是準確的。
課程設置是專業建設中的重點,一個好的課程體系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還要讓學生掌握團隊合作、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能力;掌握發現問題、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良好的職業素質等方面的諸多能力。
原有的軟件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重視理論知識的系統性;重構的軟件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重視工程實踐,從崗位出發,強調了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強調能力本位,重點培養學生在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種能力和素質,在評價體系中不再是單純的由教師來評價,而是通過筆試、項目答辯、項目組組長評價、學生互評和企業工程師綜合評價,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合作能力等綜合能力進行評價。在課程設置中,強調專業課程和素質課程有機結合,構建一個綜合性質的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以崗位需求為基礎、以項目為導向,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將分散的、孤立的知識點組織起來,形成知識網,讓學生從構思開始,到最終結束,都參與其中,有一個完整的經歷[3]。
在對課程的重構中,首先對現有的課程以及企業中需要的技能進行分析,明確每一門課程中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建立相應的課程標準,根究優化過的課程將課程調整為專業基礎課、職業技能課、綜合素質課,同時綜合性質的課程要圍繞基礎來構建,學科之間并非孤立而是緊密聯系、相互支撐。將知識和技能進行合理分解,然后再重構。深入分析工作過程之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根據現在的軟件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崗位,確定合適的項目,對于知識以夠用為主,項目中需要什么就學什么,所學的知識都能夠應用到該項目中,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強調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和自學的能力。綜合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個人能力、團隊能力和工程能力。將“做項目”作為主線來組織課程,在項目中掌握知識之間的聯系,能夠使學生學會相關的職業能力,能夠處理與之相應的工程項目整個生命周期內產生的問題。
3.2 人才培養模式
(1)虛擬軟件工廠
在重構的課程體系中,除了傳統課堂教學和實訓室教學外,對《Java程序設計》《ASP.NET程序設計(C#)》這類職業能力課程,全部采用虛擬軟件工廠的模式進行教學。將學生分為若干個項目組,按照企業中項目管理的方式,學生充當項目負責人、程序員等角色。教師提出工作任務和需求,學生在模擬真實的工作過程中完成任務,掌握相應的知識點。同時也引進企業項目管理模式,對學習過程進行監控和管理,學生是主體,但教師起主導作用,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任務進行總結和評比。在項目中掌握職業能力,達到大綱所要求的能力,包括基礎知識、個人能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
(2)“2+1”教學
“2+1”中“2”代表的是在學校內集中學習兩年,“1”是指分散學習一年,到社會上進行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
在大三第一學期,學生到企業進行定崗實習,崗位主要包括:軟件測試、軟件維護和軟件開發等項目。學生可以選擇學校推薦的企業,也可以自擇,即學生自己聯系實習單位。
在頂崗實習期間,學生由在校學習者的身份轉變為職業人,這個原本是畢業學生在第一年中的體驗,但是現在變成在校就能夠進行。頂崗實習,并不是把學生放到社會上,再不管,而是有專門的老師對學生進行指導、監控和管理,同時也進行考核。與此同時,企業的工程師也要對學生進行考核,不能流于形式,要保證頂崗實習的質量。
我院軟件技術專業與IBM合作共建實習基地。學生在大三的第一學期直接進入實習基地,企業有經驗的工程師對實習的學生進行相應崗位的培訓,然后讓學生參與到真實的項目中,之后指導監督學生完成企業真實項目。學生在工作過
程中參與軟件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包前期需求分析、產品設計,中期的代碼編寫和后期的測試、維護等。即CDIO思想中的構思、設計、實施和運行。一個任務的完成,學生會鍛煉各方面能力,例如,學科基本知識點、與人的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軟件系統的構建能力,終生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能力的提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并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實現了校企雙贏。
3.3 師資隊伍建設
(1)加強在崗教師的企業培訓
在崗的教師基本上都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進入學校,缺乏實踐能力,除了參加國家及其省市的“雙師”素質培訓,還應當與企業合作,將中青年教師派遣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一段時間,這個時間不能太少,最少是一個學期,乃至一年,如果時間短,就不能真實有效的參與企業的產品開發全過程,達不到鍛煉的目的。只有參加完整的項目,才能很好的提升專業基礎知識和工程能力,同時又可以探索教學規律。事實上,沒有實戰經驗的老師也是真真實實的做了一次學生,非常有利于教學。尤其是對那些畢業后就到學校的青年教師,以及缺乏行業經驗,不了解該職業素質的老師。
(2)積極推進“產學研”結合
2010年我校與IBM達成合作協議,進行校企合作,共建“軟件測試”“手機游戲開發”實訓基地。企業與學校共同探討,建立了校企合作教材,提供真實的項目化教材,并派遣有經驗的技術人員指導教師的教學。同時邀請教師到企業進行參觀、學習、邀請老師到實際的項目中進行實戰。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學習,在參與中進行學習,“產學研”三者緊密結合,大大提高專業教師的工程能力。
(3)積極引進具有豐富經驗的技術人員到教師隊伍中
除了提升在崗教師的自身素質來進行師資隊伍建設,還應當積極從企業引進那些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并且具備教師基本素質的工程技術人員充實專業教師隊伍。或者在某一段時間內將這些來自生產一線,能夠帶來流行技術或者行業標準的人員進行聘用,作為兼職教師,這樣不僅能夠豐富某一學科的師資力量,而且在同在崗教師的交流的時候,還能提高在崗教師的工程能力。這些企業來的專家了解當前社會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進入專業建設委員會,進行專業和課程的建設,更能制定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4 結論(Conclusion)
經過與IBM公司合作幾年的實踐證明,在軟件技術專業引入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能夠制定合適的課程體系,設置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計劃,建立相應的工程項目,能夠改變課堂上枯燥的理論講解,學生在真實的項目中進行實踐、較早的接觸到實際的工作任務,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質,與社會的需求進行接軌,為探討軟件專業課程的教學找到了新的方向。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陳潔.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高職軟件專業中的實踐[J].計算
機教育,2010,6(11):77;81.
[2] 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戰略CDIO與產學合作和國際化[J].中
國大學教學,2008(5):201-219.
[3] 李繼芳,奚李峰,董晨.IPR-CDIO環境的計算機工程教育研
究[J].計算機教育,2009(18):45-47.
作者簡介:
蘇紅麗(1979-),女,碩士,講師.研究領域:計算機網絡軟件
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