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娟
摘 要:我國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孫云曉先生說:“好習慣對兒童來說是命運的主宰、是成功的軌道、是終身的財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的五大領域的培養目標強調幼兒愛好的激發和習慣的養成。由此我們可以認為:幼兒教育的主要任務不是知識教育,而是養成教育;幼兒教育的主要目標也不是傳授知識,而是養成習慣。人的各種習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時間和環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變的。因此,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幼兒園工作的重點,那在幼兒園環境中應該如何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呢?
關鍵詞:幼兒;行為習慣;家園共育
1. 找準切入點,制訂計劃
在幼兒園這個大集體中,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因為每位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樣,所以每個孩子的習慣也不同。針對于此,在今年開學初,長春市朝陽區教師幼兒園(以下簡稱“我園”)向每位幼兒家長發放了《關于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調查問卷》,家長除了對調查問卷如實作答外,還主動與各班老師交流孩子的不良習慣問題。從收回的一張張調查問卷和交談中,讓我們清楚地了解到了每個幼兒的特點,并根據幼兒的習慣不同,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良好習慣培養計劃,使其在良好的環境下健康快樂的成長,并逐步養成良好習慣。
2.重視家園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我們知道,要想讓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僅靠在幼兒園里的培養是遠遠不夠的,在家庭中也應嚴格要求。曾經有一個家長說:“在對孩子的教育中,老師和家長就像土壤,而孩子就像種子,需要我們共同的培育。”所以,我們做老師的,為了孩子,應首先轉變自己的觀念,然后聯合家長,統一觀念及行動,讓幼兒在幼兒園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在家中得以很好的鞏固和發展,實現我們最終共同的教育目的。為了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開學初,我園在征求教師意見后,設計了適合家園共育的家園聯系手冊。一本小小的家園聯系手冊,真正成為了我們共同教育孩子的橋梁,讓老師和家長在培養教育孩子時做到統一思想,共同教育。除此之外,全體教師還為幼兒設計了《幼兒成長記錄冊》,記錄孩子的成長瞬間。
在進幼兒園的甬路旁有一個櫥窗。雖然只有一塊小小的空間,但我們將其充分利用,使其成了家園聯系的另一種方式。開學初的歡迎小朋友入園,和家長如何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的知識宣傳。每月份的“我是禮儀小標兵、衛生寶寶、全勤寶寶、好習慣伴我成長”等評比展示宣傳活動,得到了家長和小朋友的關注與支持,真正形成了家園合力,共同教育。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 找準目標,注重轉變
園有園規,班有班紀。我園每個班級都會在學期初依據幼兒園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計劃和本班幼兒的行為習慣制定出符合本班實際的計劃后,又進一步將其制訂計劃目標進行分解,按月份逐步展開實施。也就是每月初制定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目標承諾,目標承諾中有培養標準,預期成果,并在月末對此承諾進行小結,找到不足,并進行反思找到整改措施。其中對于每月中實施此培養目標有困難的個別幼兒,教師將其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對其進行關注,力爭讓幼兒達到預期目標,也就是班級每月的典型案例。
4.豐富多彩的活動,促兒童發展
古希臘教育家亞里士多德曾有一句至理名言“習慣成自然”。為了在平日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更好地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我園特搜集了與養成教育有關的兒歌和故事,讓老師在平時教學活動中通過講故事,唱兒歌等幼兒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兒明白哪些習慣是好的習慣,哪些是不好的習慣,以及不好的習慣會給我們帶來危害,良好的習慣會有利于我們的身心健康等。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形式,也是幼兒最能接受的教學方式。因此,我園各班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在游戲活動中,幼兒能很快進入角色,接受教育,通過游戲,幼兒也能將學到的東西親身加以體驗,加深印象,逐步融入日常生活學習中,養成良好的習慣。
5.分享快樂,經驗交流
幼兒入園一段時間以后,在老師的正確教育引導下,行為習慣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為了將各位教師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好做法加以宣傳、推廣,我園組織召開了班主任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經驗交流會,交流會上,每位老師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方法各有妙招,真正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作用。
6.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園的日常生活是平常而瑣碎卻又至關重要的,潛移默化中會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會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將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滲透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去非常重要。我園的每位教師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觀察、抓住機會,不失時機地開展隨機教育,促使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逐步形成。
(作者單位: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教師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