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玥舟
在互動的世界里,公關、廣告或者科技之間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面對日顯多足鼎立的局面,公關公司是否會失去原有優勢呢?奧美公關中國區和香港地區總裁張曼華(Debby Cheung)認為,這不但不會失去優勢,而且使得公關公司發展的天空更大。她指出,公關人“要充滿好奇,知道大家都在談論什么。以前是時間、人物、地點,現在又增加了語言,即網絡語言。或許就是一個語言,引發了你一個idea。”
公關業務模式的變化
新媒體浪潮帶來的影響不僅是業務模式上的轉變,對于公關人才也增加了新的要求。如今社交媒體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點點鼠標就能知道外面發生了什么,低頭刷刷微博就可以了解到最新的話題,一個好公關的修養,已不僅僅是寫幾篇好稿,安排幾場成功的發布會,與媒體打好交道,更要懂得數字營銷與社交媒體之道。不少公司開始對自己的員工進行培訓,讓他們在兩方面得到更大的提升。
傳統媒體時代的消費者如何接觸信息。想象一下,當新的一天開始時,早上8點,原來在上班的路上買一份報紙看重要的新聞,這是第一個媒介閱讀習慣。第二個習慣是,到公司之后,到門戶網站看一些新聞,如果是球迷就會點擊“競技風暴”欄目,如果對IT感興趣,就會去看看新浪財經等。
媒體時代,一天下來都是在工作,也沒有大量的娛樂時間,下班后看一些衛視或央視的節目。
在新媒體時代,消費者又是如何接觸媒介信息的呢?在睜眼前,整個人被媒介侵入了。早晨7點就刷朋友圈,看看有沒有用戶跟我們互動,看看朋友圈有沒有報道一些相關公司的消息,有沒有報道行業的動態,總之,起床就被微信占據。
由此可見,整個新媒體的場景和環境下,所有的媒介接觸習慣已經被微信割裂,被很多的應用割裂,這是用戶行為習慣最大的變化。
再看看公關總監在新媒體時代是怎樣工作的?早上9點,他們在上班的路上一邊查看媒體報道,電視媒體、平面媒體、網絡媒體,還要看微信公眾號、微博,還要看來自各方面的一些輿論,以及不知道從哪兒曝出的負面消息。現在的消息碎片化,東西很多很零散。如果發現微博上加V的用戶曝出企業的負面新聞,老板就會打電話問到底怎么回事,是哪個企業曝的,然后一路上電話不斷。
到了公司,人們都會評價該負面報道,而如何定性和處理,需統一口徑。到了中午,還不能吃飯,需要緊急召開媒體發布會,讓公關公司以及公關部同事緊急處理。整個下午,公關總監也是一直在忙碌與焦慮中度過。
新媒體公關三大挑戰及應對
挑戰1:企業脆弱化。隨著新媒體不斷發展,信息愈加透明,企業的“罩門”越來越多,愈加脆弱。
挑戰2:傳播碎片化。不知道負面新聞到底從什么地方曝出,也不知其擴散程度,有時很難找到解決辦法。
挑戰3:流程時效化。因為局勢發展太快,原來制定的標準化公關流程很可能會失效。
針對上述3大挑戰,公關行業需要構建完整解決體系和解決方案。
一、應對企業脆弱化,解決問題的辦法在于全方位的議題管理體系。很多企業并不是全部都有這些問題,但或多或少會遇到,比如說勞資糾紛、財報虧損、產品質量、高管離職、競品詆毀、環境污染、食品安全、動物保護等都是極易被攻擊的企業罩門,在新媒體時代一定會有應對的方法,把這些公關議題種類梳理一遍,第一個就是統一口徑,公司統一輸出信息。第二個是高管的參與性。360的公關做得特別好,疏通渠道就是媒介對話,這個渠道非常復雜,需要慢慢梳理,這是一個體力活。第三方意見領袖的力量,在近年來非常重要,很多意見領袖也是傳媒業專家,他們一句話會對整個輿論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對于敏感議題一定要時刻保持警覺,因為隨時可能會受到攻擊。
如何應對,最重要就是全媒體的監測,在傳統時代非常好處理,比如讓梅花網提供一個報告出來,也沒有多少負面的東西,大家看看就過去了,但現在可以看到的負面信息實在太多。解決辦法靠機器協助,但真正作為信息判斷跟溝通工作,一定要交給公關人,因為需要有自主判斷能力:是不是危機,會不會形成大規模的負面影響,都需要人工進行判斷,并需要對信息進行監測與評估。對行業有洞見,一定是深入了解、深入理解這個行業后,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二、應對傳播碎片化,聚焦目標的“拼湊藝術”。媒體碎片化的東西很多,要樹立清楚的目標。媒體資源比較多,供應商資源非常多,客戶人脈比較多,組織起來才能解決所遇到的問題。要解決關鍵問題,就要找到最重要的一塊拼圖。
三、應對作業流程時效化,就是扁平式、蜂群式的作業流程。扁平式的例子就是小米。公司非常扁平化,跟公司團隊之間的融合度以及各種奇思妙想的發現機制密切相關。蜂群式就是徹底的分布式管理,是民主管理制度的精髓。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雇傭關系、合作關系變得更加靈活,因為很多企業負責人會認準你做公關很牛,你可能做廣告很牛,整合很多東西,最終聚焦點在于人,人的價值被發現后,整個社會生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發生微妙的關系,可能不需要雇傭員工,可能只是選擇合作伙伴,這其實是新媒體時代的社會生產分工的變化。
新媒體時代公關的機遇
1.技術與大數據。這是無論哪個在互聯網論壇或是營銷論壇都沒有辦法避免的話題,這方面的公司有很多,做第三方數據,可以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有一個客戶叫大姨媽,其實有非常豐富的女性數據,它的數據非常值錢,他可以知道女性在經期的周期中,每個時點需要什么東西,可以做精準的女性電商,所以大數據的電商非常豐富,知道應該在什么時候會做什么樣的事情,購買什么樣的專業裝備,這就是大數據的機遇。
2.專注機器做不了的事情。資源整合與有效溝通,這是公關公司的強項。現在雖然是智能化、機器化時代,但有一些事情是需要人與人溝通的,不管是現在還是十年、二十年以后,公關都是有價值的,它的價值還是在于溝通,在于資源整合。
3.與溝通目標談戀愛。讓他們愛上你,讓他們告訴身邊的人他們愛你。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羅輯思維”,這種運行體系就是深度的社群經濟與粉絲經濟的結合體。收集身邊很多讀書人想要的一些東西,大家一起來分享,包括他的微信公眾號,每天60秒的馬桶時間,親近與粉絲交流,與溝通目標去談戀愛。
4.助力傳統企業轉型。通過互聯網工具,建立移動互聯時代新型的溝通方式。易觀就是典型的案例。雖然不僅僅局限于公關這么一個范疇,更多的是營銷活動,或者是說其他的東西,但是助力傳統企業轉型,在這個時代,特別是公關公司有巨大的機遇。
5.未來細分行業的小而美。現在可以發現非常大的趨勢就是自媒體,自媒體聯盟以及科技博客,其實最開始專注于IT行業,引發整個IT行業媒體變革的東西。但現在發現又有了財經自媒體,有了美食自媒體,其他各種各樣的自媒體,每個自媒體聯盟都是小型的公關公司,他們能夠集聚一幫牛的人為客戶做服務,未來細分行業的小而美也非常有前景,包括校園營銷,可能有的公司非常小,但他們做的校園營銷非常棒,比如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會找專門的校園營銷團隊來做,可能就是十幾個人的團隊,但做得非常棒。再比如說IT公關,里面的路數很清晰,移動互聯網營銷、財經公關、公益營銷,只要專注里面一個做深做透,在未來的公關行業還是非常有機會的。
6.新的趨勢就是右腦時代。右腦時代里有一個概念,就是全新思維,其中包含了創意驅動、設計主導、視覺刺激、通感崛起。
在世界杯期間,騰訊網運用大量的視覺化設計來做一些東西,展示騰訊想要輸出的一些觀點和語境。比如說Ola,這個詞就是Ok的口氣詞,放在這里極大地刺激了人們的參與感,讓大家充分互動。
再比如,世界杯期間支付寶做的營銷,除了圖片之外,還有非常像凡客體和陳歐體,陳歐體我為自己代言,通過非常有共鳴的語言以及圖片展現精神風貌,展示整個企業的品牌形象。所以說在創意的時代,很多時候是用右腦思維,用情感去打動別人,原來做律師、做記者、做醫生等比較吃香,但在未來,整個創意會有一個大規模的迸發,也會對整個行業產生很大的影響。
7.趣味時代到來。很多90年左右的人創業時候都會選擇趣味性的元素。比如近年火起來的臉萌,還有《節操段子》等,就是抓住了趣味性的東西,進行娛樂營銷。再比如,《爸爸去哪兒》、英菲尼迪,以及其他一系列綜藝節目的品牌之路,都是放下身段,娛樂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