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云龍
摘 要:首先,本文對2014年高考化學科目的總體命題規律進行了深入探究,總結了其中的三大規律,包括注重對化學主干知識的考察,保持試題穩定、突出能力考查,注重知識遷移以及淡化元素及其化合物內容的考察;接下來,又對2015年化學科目的備考方法進行了分析,強調了有機化學的重要性,指出考生在復習過程中應做到認真研究新課程考試大綱及歷年高考題型、關注課本,夯實基礎、提高對實驗的認識以及加強對化學計算的專項訓練,突出有機化學在復習中的地位。
關鍵詞:有機化學;高考復習;高考命題
對于已經升入高三、備戰高考的同學來說,剛剛過去的2014年高考無疑能夠為他們提供復習和重點強化的參考依據。通過對2014年高考的命題方向和側重點進行分析,可以大致整理出2015年高考復習的相關要點。在認識了解了2014年高考有機化學出題規律之后,能為考生今后的復習指出更加明確的方向。
一、2014年總體命題規律分析
1.注重對化學主干知識的考察,保持試題穩定
2014年高考理科綜合有機化學試題延續了以往的命題準則,將化學課程中的核心知識點和主體內容作為考察的重點,高中化學中的基本知識得到了全面覆蓋并在其中占據較大比重,大致包括物質的分離和提純,同分異構體,電化學,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有機物的構成及性質,化學反應方程式(離子方程式及電極反應式包括其中),化學反應類型判斷等內容[1]。這些內容構成了試題的主體部分,同時也進行了適當的延伸拓展,既不超出教材所學,又能不拘泥于教材,應用教材中的知識理論,采取了更加靈活和變通的命題方式。
2.突出能力考查,注重知識遷移
2014年試題對考生能力的測試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加大對計算能力的考察力度。2014年的化學高考試題改變了以往在“玩味”計算上花費心思的做法,而是將命題原則回歸到了化學計算的基本方法和實用價值。如第11題就是出于檢測考生基本計算能力而設置的題目,選考題中同樣也出現了側重于計算能力考察的題目,考察力度明顯加大。
(2)注重對信息圖表的數據處理和信息分析能力。圖表作為高中化學信息內容的一種重要表達手段,可以更好地反映許多文字敘述無法表達的材料和事實。例如,化學反應速率、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酸堿中和滴定的pH值等,都可用表格或圖像來展示。尤其是有機化學部分,題目設計經常以合成或轉化路線圖的方式來呈現,推斷更加復雜,涉及反應也較多,涉及的物質多為教材中沒有出現過的。
在使用圖表來反映一定信息時,能夠以更簡潔明了的方式說明更多內容,但這些信息內容往往具有一定隱蔽性,而并非直接透露。這就要求考生對所提供的信息結果進行逆向推導,對其進行細致分析,從而把握其中隱藏的規律,從圖表中提煉出解題需要的關鍵信息。如2014年高考卷中第11題、第26題就較好體現了這一點;而第28題則要求考生根據溫度及壓強對乙烯轉化率的影響所繪制的變化曲線,對產生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進行分析[2]。
(3)突出實驗的重要地位,加強對考生實驗能力的考察。實驗的演示和觀察,在化學研究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離開實驗談化學,無疑會陷入空談理論的誤區。因此,2014年高考特意加強了對實驗的考察力度,如第13題要求考生對霧霾實驗進行分析考生只有在對實驗有一定操作能力的前提下,才能對這類問題得心應手。
已知:3NO3-+8Al+5OH-+2H2O→
3NH3↑+8AlO2-,
根據以上的實驗操作與現象,該同學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
A.試樣中肯定存在NH4+、Mg2+、SO4-和NO3-
B.試樣中一定不含Al3+
C.試樣中可能存在Na+、Cl-
D.該霧霾中可能存在NaNO3、NH4Cl和MgSO4
雖然該題屬于無機范疇,但同樣提示我們,在高考復習中應重視體現化學的學科特點—實驗操作。
(4)注重對審題能力的考察。通過對考試大綱及課程標準的分析可知,考生對題目信息的整合和分析能力將被列為重點考察對象,如第26題中的第7問及第37題的第3問,就對考生的信息理解和整體概括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考生需在認真分析題意的基礎上,進行發散性的思考和綜合聯想,才能準確解答問題。
3.淡化元素及其化合物內容的考察
通過對近幾年的高考化學試題進行分析總結,可發現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考察正趨于淡化,其重要性有所下降[3]。2014年高考化學試題中有7道選擇題考察了元素及其化合物方面的知識,但難度均不高,非選擇題部分也未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進行深入考察,由于對其他物質及反應方程式的考察不在教材范圍內,因此不屬此類。這樣的命題方法,對考生掌握知識的靈活性提高了標準,而不再一味要求考生死記硬背瑣碎繁多的化學反應。
二、對2015年備考的啟示
1.認真研究新課程考試大綱及歷年高考題型
(1)熟悉考試大綱。學生只有對當前的課程標準及考試大綱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對今后的復習方向和側重點做出明確合理的規劃。因此,在對2015年高考化學備考的過程中,學生應對課程標準及考試大綱進行深入探究,從中了解到高考的命題理念、考察領域、命題主要類型、試題難度、廣度以及考察能力層次,這樣才能使考前復習更具針對性,提高考前備考的效率和質量。
(2)研究歷年試題??茖W的備考計劃,還需以歷年的高考命題規律為基礎。新課改完成之后,新增考點能夠在其后的高考試題中得到突出體現,如2013年高考填空題第28題考察了無機綜合實驗,以大學實驗為素材的方式,選擇了制備Fe3O4磁性膠體粒子,從而使有機化學知識與生產生活實際相結合。由于題干采用了流程式的表現形式,因而學生容易快速進入題目之中。因此,我們就應更加深入地探究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對其命題趨勢和大致走向進行思考和把握,總結其中的變化規律和特點,從而提高復習的效率,使復習的目的更加明確[4]。
2.關注課本,夯實基礎
從考試大綱得知,高考將繼續注重對化學知識的基本框架和主體內容的考察,同時做到基本知識與運用能力的并重考察,很符合化學本身的學科特點。例如,2014年化學試卷中的一些選擇題難度不大,大多從生活及生產領域中選取合適的角度來命題,或直接從平常的練習題甚至教材中演變而來,難度與往年相比均出現一定程度的降低,有利于向教材基本內容回歸,發揮積極的導向作用。因此總復習的過程其實也是重新梳理教材、加深對教材理解的過程,從而使各個零散的知識點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將重要細節囊括其中,對化學問題的實質內容的認識產生飛躍。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只有保證對教材的熟悉程度,才能確立良好的理論根基并進行舉一反三[5]。
3.提高對實驗的認識
學生在考前復習的準備當中,應對每一學科的復習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規劃。對于化學這門學科來說,其最大的學科特色就是需要大量的實驗,且實驗內容也是每年高考的必考考點之一,因此必須引起廣大考生的充分重視,并應以實驗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化學知識點,使其自然滲透于整個化學體系當中。對實驗的復習過程可參考教材中的順序安排,并將重點放在實驗儀器、實驗安全性以及實驗的操作步驟,復習過程應保證其規范性。為提高復習的實效,使復習更加到位,應在綜合實驗復習之前先完成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復習,將元素及其化合物中的重要部分與實驗內容進行結合,不但能提高復習效率,還能強化學科內各個知識模塊的有機聯系,避免單一復習實驗的空洞性[6]。
4.加強對化學計算的專項訓練,突出有機化學在復習中的地位
近幾年的化學高考試題中,化學計算所占比例呈現出一定的上升趨勢。為了配合這一基本考察要求,考生應對化學計算進行重點突破,計算準確性不夠的還可專門進行計算方面的訓練。高考第一輪復習當中,針對的是教材整體內容的梳理總結,而各個章節的內容都不可避免地會涉及計算,在對這些較為分散的計算內容進行復習時,主要應側重于基本計算類型及計算機巧的訓練,比如物質的量的計算、以化學方程式為基礎的計算、運用蓋斯定律的計算、平衡常數的計算、結構與性質的計算等等[7]。因此在復習時不能只注重原理而忽略甚至跳過計算過程,而應自己動手完成計算習題,提高自己處理數據的能力和計算速度,使計算過程趨于規范化。
從近幾年的高考化學試題來看,其中涉及的有機化學命題比重始終呈現上升的趨勢,而且極有可能繼續成為2015年的考察熱點。因此,廣大考生需對有機化學部分的復習做好充分準備,認真對待這部分內容。本文通過對2014年高考化學命題進行分析,指出了高考化學命題的大致規律及考察側重點,并對2015年的命題方向進行了一定預測,為考生的備考提供一定的建議。
參考文獻:
[1]包朝龍,王星喬,滕瑛巧.基于標準的高考化學試題一致性研究——以浙江省新課程高考理綜“元素化學”內容為例[J].化學教學,2012(03):109—111.
[2]邵朝友,張 斌,王少非.論學生學業成就評價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1(06):122—123.
[3]袁振東,張 錦.高中化學教學中進行食品安全教育的案例分析[J].化學教育,2012(07):49—51.
[4]龔 偉,王祖浩,謝安琪.新課程高考“化學反應原理”試題特征的比較研究[J].化學教育,2012(01):295—297.
[5]王 春.新課程視角下高考化學實驗試題考查動向及復習啟示[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1(09):167—168.
[6]何彩霞.以化學觀念統領具體知識的教學——以“弱電解質的電離”為例[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2(06):21—23.
[7]戴光宏.基于化學核心觀念教育的教學內容分析和教學目標設計[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2(03): 77—78.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