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元
9月11日,企鵝影業電視劇業務部總監方芳宣布將攜手業內5位金牌制作人,打造6部品質網劇,幾位制作人包括唐麗君,侯鴻亮,李少紅等。同月17日在“2015年中國網絡劇發展高峰論壇”上,編劇于正,導演滕華濤,喜天影視總經理張帆,慈文傳媒董事長馬中駿等和愛奇藝簽訂了2015年下半年網劇合作項目。
在版權內容成本日益上漲和打造差異化核心競爭力的雙重驅動下,網劇已成為各大視頻網站重金打造的板塊,據統計,今年投資在2000萬元以上的網劇近20部,5部“超級網劇”的平均投資額度更高達5000萬至上億元。2015年上半年全網共計上線網劇166部,計2243集,超過2014年全年總和。2015年全年產量有望突破7000集。
由于“一劇兩星”政策影響和網劇市場利益驅動,越來越多的傳統影視制作公司和制作人把目光轉向網劇。唐人影視聯合搜狐視頻打造《無心法師》:歡瑞世紀與愛奇藝視頻合作現象級網劇《盜墓筆記》;慈文傳媒與騰訊視頻聯合出品《心理罪》;華策影視在愛奇藝平臺打造整容題材網劇《皮囊游戲》等。據《綜藝報》了解,目前大多數傳統影視制作公司均開始與視頻網站洽談合作,明年將會有更多傳統影視制作公司投入網劇市場,在部分制作公司2016年的電視劇制作計劃中,傳統電視劇與網劇比重已為5:5。
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認為,近兩年平臺基于電視層面的價值在下滑,收視總量和觀眾收看時間均持續下降,去年電視臺廣告收入首次被互聯網超越。同時,電視劇對電視臺的收視貢獻也在下滑。反之,網絡平臺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持續提升,其購劇需求也在增加,越來越多的廣告商青睞互聯網,這對于傳統影視制作公司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新選擇。
合作模式多樣 看齊衛視“非黃檔”
目前視頻網站與影視制作公司的合作模式主要有版權合作、網站定制,只提供播出平臺不參與制作三種,視頻網站投資模式分為全投,半投,不投多種形式,出品《北平無戰事》《偽裝者》等精品劇作的電視劇制作人侯鴻亮和他的團隊今年轉戰網劇市場,5月份與搜狐視頻合作熱門IP《他來了,請閉眼》,明年還將與企鵝影業合作《如果蝸牛有愛情》。侯鴻亮表示《他來了,請閉眼》搜狐視頻全顴投資,總投資3000多萬元。“網劇一哥”白一驄表示,他們目前與視頻網站的合作方式均為聯合投資,雙方按照投資比例分成,共同承擔風險。
小馬奔騰副總裁李立功認為,“與視頻網站合作相較電視臺自由些,但題材卻比電視臺更窄,像之前小馬奔騰比較擅長的家庭倫理,戰爭等題材在網劇市場并不受歡迎。此外,網劇題材對時效性要求較高,今年大家愛看玄幻劇,明年可能就會換一種題材,變化非常快,對制作機構來說要及時跟進。”大唐輝煌總裁王輝也表示,以往大唐輝煌的電視劇題材多是關于婚后夫妻或是婆媳問題,為迎合網絡受眾,開始嘗試將題材的時間點從婚后改到婚前,演員也從90后喜歡的“小鮮肉”中挑選,據了解,目前小馬奔騰和大唐輝煌籌備的網劇項目,在題材選擇方面均是在制作前就與視頻網站溝通好。
面對網劇的蓬勃發展,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社長王衛平認為,網劇市場已初步成型,國家勢必會加大對網劇市場的管理和規范,未來廣電總局對于網劇的審查會更加嚴格,因此,影視制作公司和視頻網站在網劇的題材和內容選擇上應該更加慎重。
王輝表示目前他們在洽談的網劇項目都是按照電視臺“非黃金時段”的標準操作,“網劇在題材上不應該游走于政策邊緣,或是有過于出格的情節或臺詞,這會有損公司形象。”對此,白一驄表達同樣觀點,“我們做過的多數網劇項目都是走審查程序的,在制作網劇時,尺度也會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不要因為現在沒有制度,就去試探邊界,這個行業需要自律。”
此外,華數傳媒網絡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寧子認為,網劇應該是用互聯網發行方式改變電視劇的一種產品,而非改變電視劇本質。
盈利模式升級 多元化變現
除開啟付費模式外,在盈利方面,網劇也積極反向輸出電視臺,目前搜狐視頻出品的《他來了,請閉眼》已經確定“反向輸出”東方衛視,侯鴻亮表示,現階段網劇一定不能執著于尋找與傳統電視劇的差異,網劇和傳統電視劇是共通的,尋求差異化只會越做越小,越做越偏。“《他來了,請閉眼》涉及探案元素,不能放在黃金檔,但是放到周播劇場是可以的,現階段我們要尋求的就是這種生產方式,這也是盡快盈利的方式,只有實現盈利才有再發展的機會,進入良性循環。”侯鴻亮希望通過這部戲探索出一種制片方的盈利模式,使網絡平臺和傳統平臺的互動產生積極效果。
白一驄也表示正在嘗試開發一些新盈利模式,以《暗黑者》為例,他計劃在《暗黑者》第二季播完后,結合第一季回剪一個較長的電視劇版本,但目前是否能賣出以及會賣給哪個平臺都還未定:同時,由于第一季成績較好,在第二季《暗黑者》播出時已經嘗試在劇中植入廣告,廣告由劇中演員用搞笑逗趣的方式播報,并作為劇的一部分在每集中插播,且52集每集廣告都不相同。
除在盈利深度層面下工夫,在廣度方面,傳統制作公司也是煞費苦心。不久前,《無心法師)剛于搜狐視頻播完,7.69億次的播放量、豆瓣8.9分的評分是這部無超級IP,無大牌明星,無落地衛視的“三無”網絡自制劇交出的成績單,蔡藝儂表示當初選擇做《無心法師》沒想過要掙錢,她有著更長遠的計劃:IP孵化。“我們希望通過互聯網把《無心法師》從一個冷門IP培育成熱門IP,增加未來變現渠道。”
“選擇《他來了,請閉眼》作為劇集藍本,是看中‘懸疑+愛情這一類型的可轉化性、可實施度較高。這個題材的融合性為IP后期孵化帶來極大便利,懸疑情節可以吸引男性受眾,愛情部分則專門為女性觀眾留足空間,伴隨受眾范圍的擴張,男女通吃的形態會大幅提升廣告主的參與熱情,”未來,侯鴻亮表示還會繼續強化“懸疑+愛情”的IP模式,通過拍攝第二部,打造同名電影等方式孵化IP,慢慢提升劇目品牌價值。
“賠本賺吆喝”,業內人士如此形容網劇第一季的營收情況,IP化開發是未來網劇營收的最大期待。“第一季我們會把更多精力放在內容本身,如果有客戶合作自然好,若沒有則到第二季再考慮營收問題。”優酷出品影視中心總經理,《天才J》監制藥軍表示,網劇營收是一個長期規劃,第一季最重要的是樹立內容品牌。
“網劇目前還沒有一個立竿見影的收入來源,但如果能把IP孵化出來,營收點很多,除廣告植入和貼片外,游戲,圖書,話劇,電影等衍生品都能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甚至能帶動整個產業鏈發展,”愛奇藝自制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表示。
近兩年,越來越多的網劇IP被改編成大電影搬上銀幕。2015年初由《十萬個冷笑話》改編的同名電影上映,票房破億,讓很多制作公司意識到網劇可以利用大電影變現,將網絡積累的粉絲轉變成線下觀眾。隨后由《屌絲男士》改編的電影《煎餅俠》取得了12億票房,更證明了網劇是一個大的粉絲沉淀池。先利用網劇積累忠實粉絲,再推出大電影等衍生品,將圈住的用戶數據直接變現,或是網劇IP孵化的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