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圖書館作為一個為讀者提供精神食糧和傳遞知識的重要機構,無論是其所處的社會大環境,還是其所屬的小環境,都處于不斷變革中,圖書館的服務也不能一成不變,圖書館延伸服務也就應運而生。本文闡述了圖書館延伸服務的概念,分析了其所囊括的深刻內涵;同時回顧了國內外圖書館延伸服務的發展歷史和現狀,并針對我國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進建議。
【關鍵詞】延伸服務;多維度;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形式
【作者單位】卜榮珍,西安科技大學圖書館。
圖書館作為一個為讀者提供精神食糧和傳遞知識的重要機構,無論是其所處的社會大環境,還是其所屬的小環境,都處于不斷變革中。圖書館的服務也不能一成不變,而應根據新情況做出相應的變化,圖書館延伸服務也就應運而生。
一、圖書館延伸服務的概念及其理解
1.圖書館延伸服務的概念
對圖書館延伸服務的概念,圖書館界的學者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有些是從服務的方式和具體模式來定義,有些是從廣泛的角度來定義。筆者分析了各種定義,認為圖書館延伸服務是圖書館在原有服務基礎上開展的所有新型服務的總稱。從服務內容來看,延伸服務不再局限于圖書館的基礎服務,而是以用戶為中心,為用戶提供多種形式的服務;從服務對象來看,延伸服務是進一步擴大讀者面,這包括實在的讀者對象和虛擬對象兩方面的擴大。從空間范圍來看,它不再局限于圖書館物理圍墻之內,而是圖書館館員走出圖書館館舍,主動為用戶提供的服務[1]。
2.對圖書館延伸服務概念的多元理解
(1)圖書館延伸服務的內容是動態的、不斷更新的。因為延伸服務是在原有基礎上開展的新型服務,所以要理解圖書館的延伸服務必須要搞清楚與之相對應的圖書館的基礎服務。基礎服務是指圖書館為保障和滿足公眾的基本文化需求,在履行圖書館基本職能的過程中長期形成并固化的常規性服務,如圖書借閱、信息咨詢、文獻傳遞、館際互借等;延伸服務則是指圖書館在實現基本服務的基礎上,利用各種資源優勢,擴大服務范圍,強化服務功能,提升服務能級,為讀者提供的尚未固化的擴延性服務[2]。
一個時期的延伸服務到了另一時期,就可能不再屬于延伸服務的范疇,其可能會向兩個方向發展。一方面,經過一段時間的應用和讀者反饋,延伸服務演變成基礎服務,變成圖書館的一項常規性服務。例如,在以紙質文獻作為館藏的唯一資源時,電子文獻的出現就是圖書館延伸服務,而發展到現在,電子文獻早已成為圖書館的一項基礎服務,成為圖書館評價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有些延伸服務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被證明對讀者服務的作用微乎其微,且耗時耗力,就會退出延伸服務范疇。如前兩年在許多高校圖書館盛行的“圖書漂流活動”,這兩年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
(2)圖書館延伸服務的表現是多維度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服務對象的延伸。圖書館的服務對象一般是非常有限的,如公共圖書館通常只服務生活在本市的市民,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是本校師生。為了使圖書館的服務更廣泛,就需要在服務對象的延伸上做研究。如針對內蒙古牧民居住分散、流動性強的特點,東烏珠爾蘇木為牧民建造了40 平方米的“房車式流動書屋”,屋內書架、報刊架、閱讀桌椅配備齊全。
“房車式流動書屋”可隨著牧民的遷移而隨時搬遷。結合內蒙古特殊的人文、地理環境,內蒙古圖書館推廣實施“馬背數字圖書館”工程,讓數字圖書館走進蒙古包,走到每個牧民身邊,解決數字圖書館最后一公里服務。目前,“馬背數字圖書館”已在巴林右旗、翁牛特旗、克什克騰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后旗、蘇尼特右旗、達茂旗、托克托縣等地區開展試點工作,廣大農牧區群眾是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對象的主要受惠群體[3]。
第二,服務內容的延伸。圖書館的傳統服務包括圖書借閱、信息咨詢、文獻傳遞等,近年延伸服務內容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擴展服務深度,提供知識管理、知識服務;二是拓寬服務寬度,提供全方位的咨詢服務,如學位論文選題咨詢、寫作咨詢、就業咨詢、軟件學習咨詢等[4]。有些較大的圖書館為了更好地為讀者服務,配合讀者需要,模仿機場等公共場所,提供一些簡單的餐飲服務,這樣既能方便讀者,也能創造經濟效益。
第三,服務形式的延伸。傳統的圖書館服務形式是局限在固定的地址內,向讀者提供有形的資源。隨著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應用普及化,移動圖書館如雨后春筍般發展,這種無形的服務模式打破了原有的有形模式,是圖書館服務形式上的一個重大突破和延伸。如Human Library,是2000年起源丹麥的基于對話的具有思想智慧的真人書與讀者進行面對面互動的新型信息交流方式,如今,越來越多的圖書館提供Human Library 服務,成為圖書館延伸服務的新陣地[5]。
二、國內外圖書館延伸服務的研究現狀
1.國外圖書館延伸服務的研究現狀
美國圖書館于20 世紀60 年代就開始延伸服務研究,在知識服務、咨詢知識、在線輔導、個性化信息傳遞和信息素養教育等方面進行了探索。俄羅斯圖書館于20 世紀70 年代開始延伸服務研究,最主要的是實施文化啟蒙和教育活動,作為大學生畢業后的補充教育和職業教育,開設短期培訓、科學研究、專題講座、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服務,吸引更多的讀者使用圖書館。英國圖書館于20 世紀70 年代開始延伸服務研究,在情報服務和決策支持方面進行了探索。法國圖書館于20 世紀80 年代開始延伸服務研究,在信息傳遞和法律制度保障方面進行探索。日本圖書館于90 年代開始延伸服務研究,在推動服務和定題服務方面進行探索 [6]。
2.我國圖書館延伸服務的研究現狀
我國圖書館界對延伸服務的研究起步較晚,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學術方面的研究。學術方面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學術論文的發表數量、論文研究的具體內容、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上。
第一,在CNKI檢索中,近十年關于圖書館延伸服務的論文發表數量如下:
我們對以上表格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我國在圖書館延伸服務理論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第一篇公開發表的文章距今不足十年。從2008年開始,論文量增加,但從2008年至今,論文量基本均衡,增加趨勢不明顯。相比圖書館眾多的從業人員來說,每年三四十篇的論文量確實是微不足道的,這說明我們對這方面的研究處于起步階段。
第二,從圖書館延伸服務論文的具體內容、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來看,從2005年至2014年共計295篇以圖書館延伸服務為主題的論文中,有51篇是對圖書館延伸服務理論進行探討的,其余244篇都是對各種圖書館延伸服務具體實踐的探討。可以看出,圖書館延伸服務的理念初步形成。盡管實踐方面的研究占了絕大多數,但大多都是泛泛而談,且許多方法重復率高,被許多作者反復加以論述,很少有論文深入針對某個方法的優缺點、是否適合現在的具體形勢、是否有進一步實施的必要做相關論述。在對圖書館延伸服務概念的探討上,只有王子舟等的《圖書館延伸服務面面談》比較深入和全面地對圖書館延伸服務進行了分析。
(2)實踐方面的探索。我國在圖書館延伸服務理論方面的研究不足十年,但實際操作往往是先于理論研究的,圖書館界在實踐方面的探索迄今有二十多年的歷史。實踐方面的探索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手機圖書館的探索。手機圖書館延伸服務是伴隨著手機的產生與發展而進行的。21世紀初,圖書館是以手機短信平臺開始為讀者提供服務,后來隨著智能機的發展,借助手機這一介質為讀者服務的方式也在發生變化,掌上圖書館、手機查詢、手機閱讀等也被許多圖書館所實踐。但總的來說,相對手機功能的不斷加強和手機用戶的不斷增加,手機圖書館延伸服務顯然是滯后和保守的,手機圖書館還處于初級階段。
第二,對偏遠地區的延伸服務。如針對內蒙古地域遼闊、牧民居住分散的特點,“草原書屋”應運而生。書籍提高了牧民的文化素質,開闊了牧民的視野,為牧民提供了充裕的物質生活和充實的精神生活。
三、對我國圖書館延伸服務的建議
1. 圖書館延伸服務應多學習國外的優秀經驗
我們通過對我國圖書館延伸服務學術研究和實踐探索的分析可知,我國圖書館館員對這方面進行研究的理念基本形成,但研究成果還是很微量的,總的來說,我國的圖書館延伸服務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綜觀國外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研究現狀和實踐探索,如美國高校圖書館已經開展學位論文選題咨詢、寫作咨詢、就業咨詢、軟件學習咨詢,而我國圖書館館員覺得這些服務項目和圖書館服務關系不大,我們不僅要學習國外發達國家的優秀經驗實踐,還要學習這些國家圖書館館員勇于探索的精神。
2.圖書館延伸服務的思路應更開闊
從上文的分析可知,我國在圖書館延伸服務方面的創新點少,出現一個新的創新點,大家都圍繞這個點進行論述,而能從這個點真正拓展和深入探究的文章少之又少。圖書館延伸服務有很廣范疇,其表現是多維度的,既包括服務對象的延伸,又包括服務形式和服務內容的延伸。所以,我們對待圖書館延伸服務一定要有開闊的思路。
3.圖書館延伸服務應緊密聯系科技發展
現在社會是一個各方面都快速發展的社會,發展離不開科技,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每一次的技術更新都會對社會的許多方面產生觸動。圖書館館員要有靈敏的嗅覺,對每一次科技的創新有所反應,并聯系圖書館的發展現狀,探求科技創新對圖書館創新的影響,使圖書館延伸服務百花齊放。
4.圖書館延伸服務應關注弱勢階層和流動人群
在圖書館延伸服務三個維度的研究中,我們對服務對象的延伸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圖書館尤其是公共圖書館擔負著向社會公眾傳播知識的重要職能,其服務對象是非常廣泛的,公共圖書館有責任和義務擴大服務范圍,把觸角伸向傳統服務方式所觸摸不到的角落。如可以嘗試在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如地鐵站等設立檢索、預約、借還一體化系統,圖書館館員每天清晨把前一天預約的書本送到相應站點,并取回前一天歸還的圖書。這個自動借還系統可以參照自助存取款機的方式進行操作,只有掃證,才可借書,歸還的圖書也不能隨便取出。這種方式也可以應用到農村等偏遠地區。
5. 圖書館延伸服務應不斷變化
同所有學科的發展一樣,圖書館學也是一個不斷創新的學科。圖書館延伸服務中的有些研究項目通過相當長的實踐證明是適合當今社會和讀者情況的,我們就應該繼續擴大這種服務的范圍,使其從延伸服務的范疇過渡到基礎服務的范疇;相反,有些延伸服務的項目經過實踐證明是不適合讀者或者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我們要果斷中止這種服務方式,不要在這些項目上繼續浪費人力和物力。
圖書館延伸服務這一概念的提出時間較短,但是綜觀圖書館的發展歷史,圖書館延伸服務一直伴隨著圖書館學的研究,只不過把圖書館延伸服務上升到更理論、更專業的高度,延伸服務的研究滲透在圖書館其他方面的研究中。我國的圖書館館員要著眼于世界,開闊思路,結合科技的發展,深入挖掘圖書館延伸服務的內涵,發現更多的圖書館延伸服務方式,并將其運用在圖書館延伸服務的實際工作當中。
[1] 肖永英,孫曉鳳. 美國高校圖書館延伸服務及其對我國的借鑒意義[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3 (1 ) :15-20.
[2] 王子舟,白興勇,黃偉群等. 圖書館延伸服務面面談[J].圖書館建設,2013(5):47-54.
[3] 旭榮花. 論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與“草原書屋”建設——以內蒙古游牧地區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3(12):90-91.
[4] 王麗萍. 美國高校圖書館延伸服務的實踐及思考[J]. 圖書館論壇,2014(11):115-120.
[5] 萬文娟. Human Library:圖書館延伸服務的新陣地[J]. 圖書館論壇,2014 (1):27- 33.
[6] 江友霞,常思浩,朱李禮. 國內外圖書館延伸服務的比較研究及啟示[J]. 情報理論與實踐,2014(12):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