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麗
摘要: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國際貿易領域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一方面,電子商務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國際貿易規模的擴大,全球生產要素得到了優化配置,EDI技術簡化了國際貿易流程,企業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大幅度下降,電子商務下國際貿易的創新提高了全球福利,促進了各國經濟的增長;另一方面,由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技術水平的巨大差距,電子商務下國際貿易中的馬太效應加劇了貧富差距的擴大,在國際貿易中發展中國家更容易被邊緣化。文章通過探討電子商務下的國際貿易,從宏微觀角度分析其效應,為我國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如何發展國際貿易提供建議。
關鍵詞:電子商務;國際貿易;效應
一、引言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電子商務在美國產生后迅速發展,尤其是在EDI技術日臻成熟后,電子商務廣泛應用于國際貿易中,改變了傳統的國際貿易方式,國際貿易逐漸進入電子化階段。電子商務下的國際貿易不同于傳統國際貿易,無論是對宏觀角度電子商務下國際貿易的經濟效應、貨幣效應和非均衡發展效應,還是微觀角度電子商務下國際貿易的成本節約效應和國際貿易交易方式創新效應的分析,均與電子商務前的國際貿易效應有重大區別。盡管電子商務進入我國的時間較短,但其發展迅速,尤其是近年來科技公司的崛起,以阿里巴巴和京東為代表的電子商務企業正帶領我國電子商務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對電子商務下國際貿易的效應進行分析,更有利于我國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帶來的發展機遇大力開展國際貿易。
二、電子商務下國際貿易的效應分析——宏觀角度
從宏觀角度來看,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主要表現經濟效應、貨幣效應和非均衡發展三方面,具體分析如下:
(一)經濟效應分析
借助于電子商務,商品和服務在全球范圍內流通,一個虛擬的全球交易市場正逐步形成并擴大,一方面降低了買家和賣家之間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實現了雙方的信息共享,另一方面生產高效率的國家和企業取代低效率的國家和企業,優化配置了全球生產因素。電子商務下國際貿易的效應分析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貿易擴大效應,依靠互聯網自身的優勢,電子商務下進口企業和消費者通過電子商務網站比較各企業甚至各國商品的價格,在全球范圍內選擇物美價廉的商品,降低了進口商品的價格,促進了進口貿易的增長;二是貿易替代效應,電子商務促進了全球合作的發展,跨國企業進行全球化的研發、生產、銷售變得相對簡單,企業在網上接受訂單后,選擇與買家所在地的廠家進行合作,生產、銷售和配送都在買家所在國進行而不是通過進口,促進了買家所在國的工業生產,產生貿易替代效應;三是貿易條件效應,國際貿易的傳統理論認為,貿易條件指數是衡量全球貿易條件對一國貿易發展是否有利的標準,該指數大于100則有利,小于100則不利。在電子商務下,由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信息化程度的加強和電子化貿易的便捷,企業生產總成本降低,產品的全球競爭力提升,相當部分國家的貿易條件指數低于100但其國際貿易交易總額并未減少,反而促進了該國國際貿易的發展。
(二)貨幣效應分析
規模不斷擴大的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支付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由于其采用的是電子貨幣,從而導致傳統的紙幣和票據支付的比重不斷降低而電子支票、虛擬貨幣的比重不斷上升。當電子商務的貿易規模達到一定的程度時,社會對實體化的紙幣貨幣的需求必然減少而對虛擬貨幣的需求不斷增多,從而對原先的貨幣體系產生影響,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貨幣發行的影響,傳統紙幣的發行權通常集中于該國的中央銀行,對于貨幣的發行規模具有非常高的控制力。當前情況下,虛擬貨幣的發行多是由商業銀行及電子商務貿易企業發行,由于其信用度不及官方發行的貨幣,所以若一國虛擬貨幣所占貨幣流通總量的比例過高時,將會對一國貨幣的幣值及匯率產生不良影響。二是對中央銀行利用貨幣工具調節市場能力的影響,由于中央銀行無法控制虛擬貨幣的發行量,也無法預測虛擬貨幣的信貸規模,同時政府也無法精確地計算由于虛擬貨幣需求提高而對傳統紙幣貨幣需求減少的具體數量,因此,在傳統的貨幣宏觀政策中,中央銀行通過調整貼現率、法定準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來調控宏觀經濟的能力將會被削弱。在電子商務飛速發展的情況下,國際貿易結算方式中虛擬貨幣的規模總量和使用頻率必然會呈現大幅上升的趨勢,傳統貨幣政策三大工具對于一國宏觀經濟調整和控制的能力會降低,促使各國在貨幣政策方面創新。
(三)非均衡發展效應分析
在電子商務下,具備完善的電子商務基礎設施的發達國家相對于電子商務建設發展緩慢的發展中國家而言具有信息技術和知識的比較優勢,而電子商務下的國際貿易對于信息技術,尤其是EDI技術的依賴程度非常高,從而進一步加大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上的不均衡發展,甚至通過技術壁壘將發展中國家排除在電子商務外。同時,在電子商務下,各生產要素和資源對于一國經濟發展的貢獻程度也將發生變化,經濟發展對于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本等傳統基本生產要素依賴程度逐漸降低,現代信息技術和知識取而代之成為最重要的資源。據統計,傳統農業經濟的發展對于自然資源有90%以上的依賴度,工業經濟對于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降低為60%左右,而在知識經濟時代,現代信息技術和知識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知識經濟對于自然資源只有20%左右的依賴程度[4]。換言之,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不再適用于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的發展,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發生重大變化,現代信息技術和知識成為最核心的生產要素。電子商務下國際貿易的這一發展趨勢更是加劇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發展上的不均衡狀態,對自然資源和勞動力等基本生產要素依賴程度高的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的發展速度和范圍上被具有現代信息技術和知識等高級生產要素比較優勢的發達國家遠遠超過,發展中國家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
三、電子商務下國際貿易的效應分析——微觀角度
從微觀角度來看,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主要表現成本節約和國際貿易的創新方面,具體分析如下。
(一)成本節約效應分析
電子商務給全球企業帶來直接的效益就是成本的節約,一是銷售成本的降低,在傳統的國際貿易中,銷售費用占一個企業總體成本可能高達40%,而在電子商務下,企業通過互聯網直銷減少了中間分銷商的利潤、降低了對銷售人員的支出,通過網絡電話和會議等降低了企業的交通費用,從而達到對企業銷售成本的控制;二是交易成本的降低,在傳統的國際貿易中,一個企業要促進一筆交易的達成需要多個流程,耗費了大量的資金和時間,而在電子商務下,隨著EDI技術的普及,貿易單據通常由計算機自動完成,降低了買家和賣家之間的溝通成本,降低了企業的交易成本;三是庫存成本的降低,在電子商務下,依靠現代信息技術,產品銷售和原材料采購信息在整個企業中得到共享,企業可以實現按照客戶的下單量就地選擇最近的廠家進行合作生產,在降低交通運輸費用的同時也降低了企業的庫存成本。
(二)國際貿易創新效應分析
在傳統國際貿易下,對外貿易的交易準備、交易磋商、訂立合同和履行合同四個階段完全依靠紙質媒介來完成,而在電子商務下這些流程均實現了電子化操作,國際貿易的支付方式和工具變得更加簡潔便利。相對于傳統國際貿易,電子商務下國際貿易商通過在電子商務網站上發布廣告信息,推銷產品和服務,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潛在的購買者。消費者通過在網上對比各家網站的產品信息,尋找物美價廉的商品和服務。同時,傳統貿易方式下的各種紙質文件,如產品訂單、報價單、發貨單、貨物運輸票據、海關通行憑證、付款單等,在電子商務下均實現了規范化,形成了標準的電子憑證、電子合同,在簡化國際貿易交易環節的同時,提高了交易達成的速度,規范了交易操作,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四、結語
電子商務具有其自身獨特的優勢,國際貿易中電子商務的交易規模逐年上升,占比逐漸加大,電子商務必然成為國際貿易的主流。然而電子商務下國際貿易的新特點在給各國經濟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給全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如何利用電子商務帶來的機遇并減少其對自身的不利影響是每一個參與國際貿易的國家和企業都必須直面的問題。通過對電子商務下國際貿易的效應分析,我國在發展國際貿易的過程中應當積極制定相應的對策,真正地從電子商務中受益。
參考文獻:
[1]南洋.電子商務對我國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與對策[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2(05).
[2]喬平平.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1(10).
[3]李靜.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發展的新方向[J].企業導報,2011(08).
[4]張衛敏.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影響的理論分析及發展展望[J].商業經濟,2012(03).
[5]張聯鋒.淺析電子商務對國際經濟貿易的影響及對策[J].中國商貿,2012(13).
(作者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貿易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