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的深化,內部審計工作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也起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如何降低和防范企業內部審計風險也成了當下的研究熱點。文章分析了內部審計風險的特征和形成原因,然后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以防范企業的內部審計風險。
關鍵詞:內部審計;風險;防范
一、內部審計風險的特征
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具有客觀性、特殊性和持久性等幾方面特征。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客觀性是由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和內部審計人員的能力等因素所決定,這種固有的風險失誤是本身存在的。但基于成本效益觀的考慮,內部審計工作的目的是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內部審計是以提升企業價值和運用效率為目的,因此其伴隨著企業的成長和發展決定了內部審計不同于外部審計,前者具有更長的時間跨度,進而造成了內審風險的持續性。另外,內部審計不能像外部審計那樣,可以因被審計單位的風險較大而拒絕承接業務。內部審計幾乎不能主動選擇審計項目且獨立性相對較弱從而導致內部審計風險具有特殊性。
雖然內部審計風險是客觀存在并且具有持久性和特殊性,但是這不意味著我們沒有辦法降低或者防范內部審計風險。在分析梳理內部審計風險的成因之后,我們仍可以采用科學的審計程序、方法,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內審隊伍等方式來提高內部審計的工作質量,將內審風險控制在最低水平。
二、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成因
(一)內部審計法律法規不完善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多變的外部環境和激烈的市場競爭都對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但是我國目前的關于企業內部審計的法律建設速度遠遠沒有跟上。通常認為,一個完善健全的法律體系能夠在規范實務操作,提升實務工作的質量,降低相關風險上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實務界的參照準則只有2003年審計署根據《審計法》編制的《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由此可見,因為缺少完善健全的企業內部審計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準則,會導致企業在進行內部審計時出現無法可依,無據可引的情況。在某些法律法規沒涉及的空白領域,內審工作人員也必須依靠自己的職業判斷開展工作,從而導致即使面對同一項事項,不同的審計人員可能都得出不同的結論,進而干擾到了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因此,我國目前的缺乏完善健全的內部審計法律法規會在一定程度誘發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產生。
(二)內部審計機構缺乏獨立性
企業內審機構的獨立性是關系到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有效性的關鍵因素。由于內部審計工作的特殊性,只有賦予內審機構充分的職權并保障其高度的獨立性才能使內部審計發揮出有效的評價和監督作用。通常在現代企業制度更為完善的西方國家,企業的審計委員會通常隸屬于董事會,直接對董事會負責。這樣的組織架構能夠更好的保障內部審計委員會的獨立性,從而使審計委員會充分發揮評價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現內部經營管理的漏洞等功能。但是在我國的實際情況中,企業審計委員會的隸屬機構則出現了多元化。例如不少企業的審計委員會由紀委部門管理或者隸屬于企業財務部,而內審機構直接對董事會負責的企業占比仍然不高,而且大多是治理結構更為完善的上市公司。這樣的管理模式就普遍導致了企業內審機構的獨立性難以保障,監督評價等職權受到限制,從而進一步誘發內部審計風險的產生。
(三)內部審計程序和方法不規范
內部審計不同于企業外部審計,內部審計是以改善組織運營和提升企業價值為目的的審計活動。其內容不僅包括對財務報告的公允進行評價,而且還包括對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評價和發現運營管理的漏洞。因此,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對審計的程序和方法的規范性和科學性要求更為嚴格。但目前在實踐中內審工作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審計人員在開展工作時普遍沒有嚴格遵守程序規范,僅僅依靠自己的知識或者經驗獲取審計證據,從而影響了審計工作的質量。另一方面,多數企業的內審人員運用的審計方法也不能適應現代審計規范的要求。目前的“風險導向審計”是以企業的戰略目標為向導,結合企業的內外部環境,包括市場環境、組織架構、內部控制等因素,分析梳理出企業可能的風險點進而分配審計資源。但目前對于我國企業,特別是對中小企業來講,其內部審計仍然停留在賬項審計的層面,僅僅以查錯防弊為目的。例如審計人員在抽查樣本時主要依靠自己的主觀判斷,而沒有采用科學的抽樣方法,從而影響了審計結論,增大了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四)內審人員整體素質不高
企業的生產經營歸根到底依賴于員工個體工作的有效開展,因此內審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是影響內部審計工作有效性的關鍵因素。由于內部審計的特殊性導致內部審計對于內審人員的專業素養、綜合能力、職業道德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者的整體素質仍然較低,不能滿足現代企業內審工作的需求。首先是因為企業往往對于內部審計工作不重視,招納的工作人員的準入門檻較低,且缺乏有效的后續教育,導致內審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有限。企業中的審計委員會的話語權較低,缺乏對企業的整個生產經營流程進行監督和評價的有效職權,進而影響內審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其次,從組織架構上講,我國多數企業的審計委員會隸屬于其他職能部門,缺少專職的人員任職,相互借調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缺乏一個穩定成熟的團隊,就造成了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無法保證,增大了企業的內部審計風險。
三、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加強內部審計法律建設
建立一套完善健全的內部審計法律體系對于加強我國的內部審計建設,提升我國的內部審計整體水平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因此,國家應當盡快出臺相關的內部審計法律法規,建立一個層次、全方位的法律體系。此舉一方面可以在法律層面強化內審機構在企業中的獨立性,確定內審機構的職能權限、人員架構等問題;另一方面可以為實務界的內部審計工作提供指引和規范,保證企業內審人員在進行工作時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據可循,從而有效降低企業的內部審計風險。
(二)加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加強審計委員會的獨立性是保障內部審計工作有效進行,降低內部審計風險的關鍵。首先要從內部治理結構上保證審計委員會的高級別及充分的自主權,審計會的委員設立應當參照西方成熟的公司制度,內審機構隸屬于公司董事會,直接對董事會負責。這種直接隸屬董事會的組織架構可以保障審計委員不受其他職能部門的干擾,能夠獨立自主的進行內部審計工作,即自主的選擇審計項目、確定審計重點、編制審計計劃、實施審計程序、完成審計報告,以降低內部審計的風險。另一方面,企業應當保證內審人員的充分獨立性。審計委員會應有企業董事會成員組成,保證內審人員有足夠的話語權。在內部審計工作進行時,還應當實行不相容崗位相分離、回避等制度,以保證內部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時能夠保持應有的公正和客觀,保證審計工作的程序和方法能夠符合相關審計制度和規范的要求,進而從根本上保證了內部審計的工作質量。
(三)改進內部審計模式
審計程序和審計方法是影響內部審計工作效率和效果的關鍵因素,傳統的以查錯防弊為目的的內部審計已經不能滿足復雜多變經濟形勢的要求。企業應當選擇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審計模式,它包括對企業的整體風險進行評估、分析,采用控制測試、實質性測試、細節測試等方法發現并規避企業的潛在風險點。風險導向的審計模式是以企業的戰略目標為基礎,集合企業內外部的環境,包括市場環境、內部控制、治理結構、業務流程等方面,對企業的整體的生產經營過程進行評估分析,發現并將企業的潛在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風險導向審計是將審計風險觀念全面應用于審計過程的一種審計模式,它通過對審計風險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評價,來確定審計風險是否可以控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圍內,并將潛在的風險控制在最低水平。因為風險導向審計整個過程是以發現并控制風險為目的,能夠較好的處理應對企業在完成戰略目標過程之中的各種風險,所以這種審計模式已經在西方國家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因此為了提升我國的內部審計整體水平,降低內部審計風險,企業應當盡快采用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審計模式。
(四)提高內審人員的綜合素質
加強企業內部審計隊伍的建設,提升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整體素質,特別是培養大批高級的專業人才對企業的內部審計的工作效率、質量具有重要的影響。要提升企業內審人員的整體素質首先樹立企業管理層對于審計委員會職能的正確認識。企業管理層充分意識到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審計委員會在企業中的地位,是提高內審人員的整體素質的基礎。另外,企業應當在內審工作人員的招聘上實施一定的準入門檻,以保證內審工作者的整體素質;加強對內審工作人員的后續教育和在職培訓,鼓勵學習現代審計理論和方法等,從而提升其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在工作中實行競爭上崗,優勝劣汰等方式以保障內審工作者的積極性。同時企業應當強調內審職業道德的重要性,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操守,并且針對審計過失等實施有效的問責機制。另一方面,企業的內審工作人員也應認識到與時俱進的重要性,學習新的業務知識,了解新的法律法規。通過這些措施可以為企業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內審工作團隊,從而為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降低內部審計的風險提供了基礎。
當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更為復雜的外界環境都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內部審計在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和推動企業發展的作用也逐漸凸顯。如何提高企業內部審計的工作質量,降低內部審計風險已成為實務界和學術界的熱點問題。內部審計是企業的一項重要自我約束機制,起到了保障企業的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但是造成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原因多種多樣,既包括國家缺乏相應的內部審計法律體系等客觀原因,也包括企業的內審工作隊伍素質不足等主觀原因。因此,我們在分析梳理外界環境以及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之后,應當積極采取措施,對癥下藥,提升內部審計工作質量,防范企業內部審計風險,從而發揮內部審計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推動企業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林群.內部審計風險成因及其防范措施思考[J].審計與理財,2012(04).
[2]何苗.內部審計風險的來源及防范舉措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2(05).
[3]程啟賢.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表現及控制措施思考[J].中國外資,2012(24).
(作者單位: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鄭州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