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博
[摘 要]伴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飛速發展以及人們消費方式的多元化,刷卡這種消費方式不僅僅只存在于小眾人群當中。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信用卡的同時,如何做好信用卡使用過程中對風險的控制,如何在我國商業經濟體制下為中國信用卡用戶提供一個安全穩定的金融環境,對于中國信用卡用戶來說意義重大,文章就我國信用卡使用的現狀以及國家商業銀行在信用卡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針對存在的信用卡使用風險及管理措施提出幾點意見。
[關鍵詞]信用卡現狀;風險;管理風險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3.112
1 信用卡風險分析
1.1 銀行內部制度控制不足
目前我國信用卡發卡銀行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銀行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主要體現在銀行管理層制定了相當多的規章制度,制度可能一般只是當作文件散發于各部門,各部門還有各部門的制度,對于信用卡重點環節的風險管理不夠完善,難以統一進行信用卡風險管理;各部門為追求業績往往會將業績放在第一位,而忽視風險責任的落實,這樣工作人員在推廣信用卡過程當中會主要以開卡為目的,忽視客戶質量,這是誘發違約風險的原因之一;很多銀行尚未建立相關的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控制制度,缺乏相關的專項負責部門,這樣一旦發生事故,就會有難以追蹤客戶,事故原因分析難度大,為銀行造成重大損失。
1.2 發卡銀行技術落后,缺乏管理專業人才
我國發卡銀行的主要資金的使用方向上來看,主要集中在完善業務系統功能的方面,對于風險管理工具方面的開發做得很少,對于風險發生前的控制和預防從財力上和人力上都做得比較少。目前我國信用卡對于用戶的審核仍然采用人工審核的方式,沒有一套適用的信用評分制度,主要靠工作人員的主觀判斷來認定開卡客戶的質量和誠信度,有些銀行為了拓展業務還會招聘一部分兼職人員去做市場,這些人員的學歷參差不齊,專業水平高低不一,個別人員的風險意識比較薄弱,專業知識比較匱乏,為了完成業務量,往往會降低客戶標準,增大了信用卡的操作風險和詐騙風險的概率。
1.3 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識別不到位
商業銀行對于信用卡的風險識別不到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特約商戶方面,特約商戶在受理信用卡時,由于操作不當給有關當事人帶來的風險。如沒有按操作規定核對支付名單、身份證和預留簽名,接受了本已止付的信用卡或不經授權即讓持卡人超限額消費,此外也存在特約商戶內部人員利用制度上的漏洞與不法分子勾結,通過受理黑卡或假簽購單進行詐騙,套取銀行資金的行為。二是目前鋪天蓋地的信用卡欺詐風險。比如一些投機者利用目前大多數銀行在辦卡時人工審核的漏洞,持他人身份證或者假身份證辦卡,在拿到信用卡后瘋狂透支,而銀行卻沒有有效的催收方式。
1.4 信用卡詐騙成本低,利潤大,詐騙案破案率低
從近幾年的幾期信用卡詐騙案可以看出,信用卡詐騙的成本很低,隱秘性高,造成破案難度大破案率低。例如2016年3月份在重慶市破獲的一起千萬級偽基站信用卡詐騙案,犯罪團伙在兩三個月內通過偽基站等技術實施信用卡詐騙,涉案金額達2000多萬元。據統計,截至案件破獲時,案件涉及445名重慶籍受害人、2000名其他省市受害人,涉案金額2000余萬元。經過3個月連續奮戰,專案組轉戰重慶、福建、四川、貴州、江西、廣東等省市,在最后的窩點查獲的犯罪工具只是成本較低的銀行卡121張,電腦10臺,手機100余部。這種跨省的詐騙以及人們防范意識的薄弱,使得只有初中學歷的犯罪分子屢次得手。
2 信用卡風險管理對策
2.1 根據信用卡業務的PDCA流程加強相關風險控制
第一,征信體系的完善。各大銀行應該積極配合政府相關部門建立和完善個人和企業的征信體系,主動提供信用卡申請者的收入記錄和信用記錄,創立完備的國家平臺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與此同時,各大銀行應該建立黑戶信息共享制度,讓惡意刷卡者和無良企業受到各大銀行的共同監督,開發案件協防協查平臺,進而有效阻止和防范詐騙行為。
第二,授信和催收體系的完善。國內各大銀行在授信過程中應該綜合考慮客戶的職業年齡婚姻狀況以及個人固定和非固定財產情況,工作收入、所在單位性質及信譽度等,并以此為參考資料設立完善的客戶信用評估系統,結合客戶個人信用授信平臺搭設客戶資信評估系統,此后銀行就要根據申請人個人資信情況進行百分制量化計分,以得分多少對應初次的授信額度,預防信用風險。在對透支客戶催收時,各大銀行應該加大對透支額度的管理資信審查協調管理,對已有透支行為的持卡人實行信用登記和循環信用制度,對于在限額內透支后能及時償還,并且保持良好的還款習慣的持卡人應該做信用登記,進而對客戶進行等級篩選,并逐步行成穩定的良性透支客戶體系。
第三,針對客戶的分類管理。各大銀行在發卡之后要能及時地掌握和分析客戶的消費習慣、還款習慣以及客戶的信用卡使用頻率等信息,并對每個客戶提供不同的管理辦法。具體方法有:根據客戶的消費行為和還款習慣,靈活地調整其授信額度,對于那些信用狀況良好,消費頻率大的客戶可以為其提供一定限度的超額透支;隨著消費水平及消費習慣的養成,客戶的信用狀況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著變化的,原先針對某一客戶設定的利率可能不再適合該客戶,這就要求銀行應該重新定制利率,以此來預防損失,也可以鞏固優質客戶的忠誠度;在信用卡續發階段,要根據客戶的有效用卡狀況及每期還款狀況重新審視是否為其續發新卡,對于那些信譽不良的客戶以及存在高風險的客戶,銀行可以終止對其的服務。
2.2 加強國內信用卡的安全技術開發
三大國際信用卡組織(Europay、Master、Visa)于1996年聯合開發的基于芯片卡全球支付規范(簡稱EMV),是一套確保芯片卡和支付終端之間在全球的互聯、互通的操作規定。芯片信用卡是對付偽卡犯罪的利器,復制和偽造已經基本沒有可能,但是中國芯片卡的發卡推進很慢,除了工商銀行率先試驗性地發出第一張EMV標準信用卡之外,因為芯片卡成本非常高、目前業界普遍使用的磁條加密碼的消費交易模式本身具有很高的安全性、銀聯也沒有與國際信用卡組織合作等原因,其他銀行基本上沒有啟動該項工作。我國國內實行磁條加密碼的信用卡形式在國際上并不被受理,這也就意味著國內銀行發行的磁條卡可能在國外被盜刷。
2.3 客戶要提高對詐騙信息的意識,做到防患于未然
通常我們做到以下內容就可以規避大量的詐騙陷阱:一是不要相信各種積分兌換。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不要貪小便宜;二是手機要安裝安全保護軟件;三是在手機上安裝帶有提示惡意網站功能的瀏覽器;四是對銀行卡要盡量設置小額度的快捷支付限額;五是不要隨意點開短信、微信、QQ等聊天工具發過來的網站鏈接,大多數鏈接都附有盜號木馬;六是手機用戶一定要細心,因為此案能詐騙成功,最關鍵的就是那條轉賬的驗證碼,只要受害人能仔細看一下驗證碼,便會察覺這是詐騙短信。
3 結 論
伴隨著我國人民消費水平的飛速發展,信用卡用戶量也在逐年遞增,而我國信用卡產業技術水平較低,相對應的法律體系和管理制度都有待完善,我們要在提高民眾自身風險意識的同時,完善銀行內部管理制度,加大對信用卡技術水平的資金投入,在此基礎上筆者建議通過加強國內信用卡安全技術開發和加強信用卡業務PDCA循環各個環節的風險控制進而加強全過程風險控制。
參考文獻:
[1]趙剛.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信用風險管理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7(1).
[2]弋濤.信用卡風險管理研究[J].西南財經大學學報,2006(3).
[3]何德好.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交易研究[J].西南財經大學學報,2008(4).
[4]余曉文.我國商業銀行發展信用卡業務策略研究[J].中國市場,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