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出生在16世紀中葉的威廉·莎士比亞,興起于文藝復興時期,是偉大的詩人、戲劇家。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中,最有悲劇特色之一的作品就是《哈姆雷特》,本文通過對此作品的內容及藝術特色的解析,研究探索莎士比亞思想里的人文主義精神,以及對世界文學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關鍵詞】莎士比亞;哈姆雷特;背景;人文主義思想;藝術特色
莎士比亞創作出代表16世紀末的英國社會現實的作品《哈姆雷特》。這部戲劇作品反映了人文主義思想和英國黑暗封建現實之間的矛盾,揭露出封建的地主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爭奪權力的罪惡行徑。這部戲劇作品含有極深刻的悲劇色彩、復雜的人物性格和表現悲劇情節的藝術特色,是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
一、《哈姆雷特》故事簡介及分析創作背景
(一)故事簡介
故事中,哈姆雷特王子是丹麥王與皇后葛楚德的兒子,丹麥王突然駕崩,皇后與丹麥王的弟弟克勞迪思結婚,后來克勞迪思繼承王位。哈姆雷特完成學業后歸來,發現其父親死亡、其母改嫁,在悲痛不已的狀態下,振作精神,進行調查并取得相關證據,展開復仇經歷的一段故事。但是在復仇之路上,因為失誤錯殺了一直心愛的奧菲利亞的父親。新立國王因為此事威脅哈姆雷特,企圖殺掉哈姆雷特。最終哈姆雷特憑借自己的智慧與勇氣為自己的父親報仇,但是也因為身中劇毒死亡。哈姆雷特雖然報仇成功,但是自己卻也遭遇不測,反映出其實人文主義思想還不是很成熟,具有局限性。也說明了在當時的英國,封建主義制度的思想仍然非常強大。雖然哈姆雷特本身塑造的是一個美好的形象,但是最終無法逃脫因為黑暗勢力,而失掉性命的悲慘命運。
(二)創作背景
當時的英國,是處在封建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的過渡時期,是在英國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重要的轉折時期。莎士比亞的創作背景中,一共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也就是莎士比亞戲劇創作的三個時期:初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第一階段,英國正值伊麗莎白女王統治下的繁盛時期,莎士比亞的作品也都是和諧、樂觀的喜劇類型,如《仲夏夜之夢》《亨利六世》等;第二階段,伊麗莎白女王的統治進入混亂狀態,反動的王權,社會矛盾日益被激化,在這種狀態下,他的作品也隨之變得悲觀沮喪,其中四大悲劇最具有代表性,分別是《哈姆雷特》《奧賽羅》《麥克白》《李爾王》,這幾位主人公的人文主義思想都與尖銳的社會現狀作斗爭。第三階段,莎士比亞對現實的認識越加深刻,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更是尖銳激烈,所以作者把對幻想的世界全部運用在了作品之中,如《暴風雨》《辛柏林》等。但是,也正因為如此,莎士比亞的作品才能被認為是在創作中的權威,被稱為“英國戲劇之父”,也會被后世沿用。以上三個創作階段也為創作出《哈姆雷他》奠定了基礎,當時的社會背景正是處于混亂中的英國,劇中的哈姆雷特與新國王的斗爭,就是反映出舊封建主義制度與新興資本主義者的斗爭。當時,社會矛盾日益激烈,宮廷中,生活揮霍浪費,社會動亂,王室與資產階級的矛盾也更尖銳。莎士比亞借《哈姆雷特》,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充分表現出他的人文主義思想。
二、哈姆雷特的藝術特色
《哈姆雷特》是當時英國社會現實的縮影,反映出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思想,劇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就是具有人文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創作手法以現實主義和熟練的藝術技巧,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鮮明的人物形象及性格
劇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雖然出生在王室貴族,反對封建主義制度,但卻被人文主義思想所深深熏陶,帶有一種很復雜多變的矛盾性格,最終無法擺脫死亡的悲劇命運。除哈姆雷特外,莎士比亞還塑造很多而復雜的人物形象。例如克勞迪思,代表當時英國社會封建主義制度的邪惡勢力,反對王權,是一個萬惡的魔鬼,無惡不作,最終無法擺脫掉哈姆雷特的復仇計劃。莎士比亞在戲劇的構建上,主要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沖突,又轉化為內心之間的沖撞,這種變換在表達程度上,在文學層面上,都產生極深刻的影響。
(二)豐富的語言表達
莎士比亞對運用語言很有自己的見解,使用的語言不僅生動而且很有哲理性。作者在劇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和語言也因劇中人物身份的不同而變得鮮明,把整個戲劇的人物形象表達的淋漓盡致。例如阿諛奉承的御前大臣,一出口就讓人感到這個人的代表詞是庸俗。并且,在不同的處境中,所表現出的心境、語言也有所變化。莎士比亞在運用心里獨白這方面,也是其他人無法超越的,劇中哈姆雷特也多次提到內心獨白,披露出哈姆雷特的心里矛盾、疑惑、迷茫,對人物性格進行了深刻的描繪,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推動情節發展。
(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
《哈姆雷特》是通過主人公為父報仇而展開的一系列事件,并最終犧牲的悲劇故事。劇中的哈姆雷特原本是一名風度翩翩的王子,心中沒有憎恨,快樂的生活,但是故事情節卻反轉,因為父親的死訊、母親的改嫁等一系列壞消息使哈姆雷特受到打擊,起起伏伏的情節,對哈姆雷特感到同情,后來在找到父親被害證據之后,又一次使故事情節升華,劇情更加豐富多彩。通篇全文,哈姆雷特復雜的心理變化從簡單的復仇記變得復雜化,最后迎來悲劇結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并不是單一、枯燥的,使讀者更回味無窮。
三、結語
《哈姆雷特》通過運用宮廷中的復仇故事,嫁接出當時英國社會的政治現實,通過哈姆雷特這一人物形象,也將英國的黑暗統治時間的狀況抨擊的體無完膚,所以,此部作品才能成為美麗永久的文學珍品。也為莎士比亞在戲劇方面取得最高成就,奠定了基礎。莎士比亞用畢生精力,對反封建的抨擊行為及思想斗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丹.論《哈姆雷特》的藝術特色[J].長城,2013(04).
[2]羅弦.淺析莎士比亞戲劇《哈姆雷特》的藝術特色[J].作家,
2008(24).
[3]楊天地.試論莎士比亞戲劇《哈姆雷特》的藝術特色[J].時代文學(上),2010(04).
作者簡介:閆蕊,女,遼寧沈陽市人,工作單位:江蘇演藝集團話劇院,職稱:三級(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