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
【摘要】中國竹笛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八千年前我國就有了骨制笛子。有開一孔的,兩孔的,三孔的甚至有六孔的笛子,至殷周時代有了完整的竹制笛子,漢朝以后,吸取了羌笛的形制,稱笛子為“橫吹”。魏晉時期就有了十二律笛,都是根據音律的理論制作的。當今的竹笛已經發展的很全面了,從技術、技巧、樂器制作都已經達到一定高水平。竹笛的音色是很特殊的,尤其獨特性、個性鮮明的聲音效果,讓聽者很容易辨別。
【關鍵詞】中國竹笛;音色特點
本人就從專業方面分析中國竹笛的音色特點區別。談到區別就一定要把竹笛的種類作以區分,這樣才能更準確的分析出竹笛音色的特點。在具體分析前先簡單介紹一下中國竹笛的種類:梆笛,伴奏北方梆子戲的稱為“梆笛”。曲笛,伴奏南方昆曲的稱為“曲笛”。低音笛,改革后的曲笛因其長、粗、音律低稱為“低音笛”。
下面我將分三方面細致分析中國竹笛音色特點:梆笛音色演奏及樂器中表現、曲笛音色演奏及樂器中表現、低音笛音色演奏及樂器中表現。
一、梆笛音色、演奏及在樂曲中的表現
梆笛的音色,因其是高音樂器所以音色會很明亮,尖銳。在演奏梆笛時,音色一定要奏出明亮,高亢,結實、集中的效果!這樣的音色才會有穿透性,讓聽者一聽便知其是梆笛。演奏時口風一定要縮小,這樣才能集中,如果口風偏大就會使音色散且漂。梆笛的音色除了演奏技巧需注意要求外,還要注意其梆笛本身竹料的厚度、密度,梆笛的竹料一定不要過厚,太厚的竹料其音色就會呆滯,靈敏度也會下降,音色不會集中,不會明亮。梆笛的竹料一定要薄厚適中,密度正常,這樣才會有優美的音色。大家都聽過《茉莉花》其中笛子音色就是梆笛的音色,其聲音猶如天籟一樣漂過來,讓聽者能感到季節的到來,茉莉的芳香。還有經典的笛子獨奏曲《揚鞭催馬運糧忙》也是梆笛演奏的,其音色是明亮,高亢、結實、集中,歡快的送糧場面人們的高興情緒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二、曲笛音色、演奏及在樂曲中的表現
曲笛的音色,因其是中音樂器所以音色不會很明亮,尖銳,其音色很柔和,圓潤,厚實。在演奏曲笛時,音色一定要奏出圓潤、柔和、厚實、細膩的效果!這樣才能體現出曲笛的優雅,飄逸。因曲笛是南方戲曲伴奏樂器,所以在演奏時對口風、手指、氣息三方面要求較高,多數曲笛演奏江南絲竹樂曲,口風要松弛,高中低音轉換要快,手指要靈活等都是需要高超的控制能力的。除技巧外曲笛的音色和竹料厚度、密度有著直接關系,想要有渾厚、圓潤、柔和的音色,竹料必須要厚,密度要大,這樣音色才會達到要求。如果竹料薄,密度小,其曲笛音色就會漂,雜音就會大,不柔和,不圓潤,這樣就失去了曲笛優雅、飄逸的效果。經典笛子樂曲《姑蘇行》就是曲笛樂曲的代表作之一,其樂曲表現了作者游玩蘇州園林的情景。用曲笛演奏表現出了江南水鄉的秀麗,同時也表現出作者的儒雅氣度,讓聽者能感受到江南絲竹韻味,同時也能在內心有所觸動能帶著聽者去感悟。曲笛音色除了優雅,也可以表現的悲傷、哭泣、憂郁。要達到這樣的音色就需要演奏者對口風控制加大,對氣息控制加大,氣顫的應用也是必要的。《江河水》是一首經典的獨奏曲,用曲笛演奏后更能表現的淋漓盡致,如哭如泣。細膩的氣息控制,大的氣顫應用,使曲笛音色猶如哭泣一般,慢慢的描述著當時那凄慘悲涼的社會情景,這時曲笛的音色就很悲傷、哭泣、憂郁。
三、低音笛音色、演奏及在樂曲中的表現
低音笛,是改良的笛子,其本身長度是曲笛的一倍,由于長度加大,所以音也相對低了,是低音樂器。其音色幽靜、舒緩、松弛。在演奏低音笛時,音色一定要奏出幽靜、舒緩、松弛的效果!這樣才能體現出低音笛的隨和、平靜,低音笛的音色可以讓聽者靜下心來,放松心情。低音笛的竹料一般要薄厚適中,太厚會吹不動,太薄音色會很亮,所以笛料很重要,會直接影響低音笛的音色。低音笛演奏時的氣息要勻、慢,其音色也就舒緩,平靜,口風一定要圓,氣息一定要飽滿,這樣就能達到其幽靜、舒緩、松弛的音色。演奏低音笛不可用氣顫,這樣會破壞音色的連貫性。經典的低音笛曲《妝臺秋思》表現王昭君思念故國家園的心情。凄楚纏綿、如思如訴這樣的音色也就只有低音笛才能夠表現出那樣的境界。還要介紹的是低音笛另一種音色,將其膜孔用膠條粘上(取代笛膜),吹奏時發出的聲音猶如簫一樣的音色,大家都知道簫的音色,低音笛可以完全模仿簫的音色,這也是低音笛音色特殊的另一方面。《春江花月夜》是大家都知道的經典樂曲,其中簫的演奏大家也都知道,但用低音笛子也可以演奏,單純用耳聽會讓聽者沒有任何懷疑那是簫在演奏,可一用眼睛看就會發現演奏的是低音笛。
綜上所述就是中國竹笛的音色特點區別,中國竹笛的音色可以是高亢、明亮、結實、集中;也可以是柔和、圓潤、厚實、細膩、悲傷、哭泣、憂郁;更可以是幽靜、舒緩、松弛、平靜、隨和。中華民族吹管樂器之一的竹笛音色是那么豐富,可以表現喜悅的、歡快的、悲傷的、慘淡的、隨和的、中庸的……這樣的音色是我們民族的聲音,希望我的分析能給專業同行及在校學生一些啟示,讓我們為中華民族樂器--竹笛的發展、進步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