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
【摘要】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評價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明確了評價的功能: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信心,加強學生的音樂審美體驗,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同時也體現了音樂教改的學生觀——“一切為了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音樂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更要讓學生通過音樂課程學習和參與豐富多樣的藝術實踐活動,探究、發現、領略音樂的藝術魅力,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持久興趣,涵養美感,和諧身心,陶冶情操和健全人格。
【關鍵詞】中學音樂;教學評價
對于學生來說,音樂是最不能用統一和固定的標準來衡量的。在中學音樂評價中,老師往往以一首歌曲或者一篇文章或者以出題的方式來給學生評分,有的教師甚至憑自己主觀印象給學生打分,這樣的評價既不公平也不科學,會讓學生產生音樂課不過是唱唱歌曲,聽聽音樂而已,從而根本不在意和重視。如此評價標準的老師在其中也不能得到正確的教學反饋,對于改進教學方法和提高教學質量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新課標中提出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在近些年,我們音樂教師的確更加的注重在教學中科學合理地運動賞識化的評價語言,關注多元化的評價主體,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同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以美育人,不斷提高學生音樂素養,豐富精神生活。
一、賞識化的評價語言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常用賞識化的評價語言發掘學生的閃光點。對于學生來說,無論是信心的獲得,價值觀的確立,還是良好的習慣性格的形成,教師的評價語言和鼓勵都是非常重要的。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勵。”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細心地去捕捉學生的進步和優點,自然而真誠地表揚和鼓勵他們。在音樂課堂中我們提問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越大的學生越是不愿意主動發言,比較初中和高中的學生,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后高中同學的反映沉默的比較多,而初中學生相對會積極踴躍一些。面對這樣的問題,在教學中我就發現賞識化的語言會鼓勵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在從事音樂教學近10年的過程中,我感受到,音樂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不僅僅是一門知識,一項技能。更多的是一種體驗,一種音樂審美愉悅的體驗。對于初中和高中學生來說,初中學生生活閱歷少,但是更加大膽富有想象力,在學習和欣賞的過程中對于音樂那種無標準答案的欣賞評價會有些迷茫。課堂中賞識化的評價語言也成了我的主要評價語言。這類語言運用的恰當、及時,不僅能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整個課堂的良好的課堂氣氛,同時在樹立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溝通師生間的情感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多樣化的評價主體
(一)學生之間的互評
在音樂教學中,我們常會設計組織一些小活動,在每個節目和表演完之后我通常讓同學們先發表自己的看法、意見和建議,說說優點,再說說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的確,我認為學生才是評價的第一主人,教師的任務是在于如何引導和創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評價。
印象較深刻的是我參加的江蘇省首屆中學“音樂名師論壇——中國音樂文化教學實踐”專題活動,聽了來自全省6位非常優秀的老師的示范性課,受益匪淺。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官老師在教授過程中,游刃有余地把握和控制著整個課程的節奏,在同學回答完一個問題之后或表演唱之后,他都是先給予鼓勵的語言和肯定的微笑之后常會請其他的同學先進行點評再由自己進行總體的評價。另一位80后的彭老師調動學生和他一起演奏了《陽關三疊》,之后請其他同學發表和談論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他在課中運用學生互評也很成功。我覺得以上這兩位老師這樣做有以下幾個優點:(1)拉近學生和學生,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以學生為主體,而不以老師的評判標準為唯一的依據,從而給學生更大的展示和自主學習的空間。(2)老師在此過程中起到了引領者和掌控者的作用,帶領學生主動去建立良好的音樂審美能力,不斷提高審美水平。3學生在歡樂愉悅的氛圍中互相評價,取長補短,有利于良好的課堂氛圍和課堂良性地發展。
(二)家長對于學生的評價
家長是學生的啟蒙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目前的情況下,當學生處于中學階段,家長也是非常忙碌的,作為音樂老師不可能要求他們常到學校來聽課等,但是我覺得作為老師和家長的溝通還是很必要的。我的目的是不給家長增加任何多余的負擔,而是要與家長有一個良性的溝通和交流。我采用的方式是給學生布置一首歌曲的作業。每年五月第2個星期日是母親節,我要求我任教班級的所有學生給媽媽唱一首歌曲。歌曲要求,可以是贊美母親的,課本中的或者自己喜歡的,但是最好不要唱一些太過時尚和與愛情有關的流行歌曲,并且希望同學好好準備要背唱。我把這項內容作為學生的平時成績考核,他們也格外的認真。在所有的家長的回執中我發現90%以上的家長都寫了不少話語,雖然我只要求她們簽名并回復已經聽到某歌曲。
(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是尤為重要的。在課堂中及時的評價也是對學生一種鼓勵和促進。“賞不過時”,就是說要采用最佳的時機。當學生取得成功或者積極主動發言之后,教師及時的評價也正是對他們學習成果的贊許和肯定。此時,這樣的肯定對于學生要求尊重和實現自我價值的心理需要特別重要,也能更加激發和促進他們主動地繼續學習。英國教育家約翰·洛克所說:“孩子學習任何事情的最合適時機是他們興致高,心里想做的時候。”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有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由此可見,作為教師,我們對于學生進行激勵性的評價必須帶有賞識的眼光,無論什么樣的評價必須動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綜上所述,中學音樂教學評價應該充分體驗素質教育的精神和以人為本的思想。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創新思維和自信心建立都能得到很好的發展,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讓音樂課活躍起來。教師要著眼于評價的本質、激勵和改善的功能。通過科學的教學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激勵自身不斷進取,完善教學管理,全面提高中學音樂教育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音樂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中學音樂教學法》[M].上海音樂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