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剛
【摘要】21世紀的主旨是全球文化融合大發展。東方文明大地響徹西方音樂的輝煌,這是時代的選擇,也是國人富強起來的征兆。交響樂不僅是西方的,也是全人類的寶庫,中國大眾應當欣賞,更應學會欣賞。
【關鍵詞】交響樂;西方音樂;交響禮儀
一、欣賞準備
經常在音樂廳里看到不少觀眾對于舞臺上的交響樂表演者指指點點,臉頰上帶著迷茫的表情。音樂是聽覺流動的藝術,交響樂同樣如此。然而,比起鋼琴、聲樂等獨奏獨唱形式的音樂來說,交響樂又多了一份綜合性的。正是這種綜合性的存在,讓欣賞交響樂的準備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要做的準備,是對交響樂中所使用的各種樂器的認識和試聽。認識各種樂器才能更好地去欣賞這些樂器。而試聽各種樂器,則是為了提高欣賞者耳朵的敏銳性。這種試聽,一定要按照同類樂器,單聲部的逐一試聽。理由在于,只有先熟悉單聲部樂器的音質特性,然后同類樂器進行比較,才能在最終的交響中聽出該器樂的作用來。之后的準備,便是理解器樂交匯疊加的意義。交響樂之所以稱之為交響樂,就在于它的演出特點是器樂交匯疊加,你來我往般的跌宕起伏。交匯疊加,既是一種合作關系,也是一種更迭關系。合作時,便能產生猶如暴風驟雨般的狂烈來襲或是旭日東升般的熾熱光芒;更迭時,又能產生仿佛流水潺潺的清澈線條或是溫和微風吹過的沙沙作響。明白了和而不同、齊頭并進,也就明白了交響樂這一名詞的真諦。最后需要做的準備,是了解關于作品和作曲者的歷史背景。交響樂的內涵,往往是可以通過作品的創作背景和曲作者的生平窺視一二的。雖然,不是每部作品都一定精彩,但是,每部作品背后的故事一定是精彩的。因為,音樂歷史往往比欣賞者最初所知道的更曲折輾轉。交響樂的思考之功也在于此。花上些許時間做足歷史功課,交響樂的大門已然打開。
二、交響禮儀
有了欣賞準備,接下來該說到交響禮儀的問題了。交響樂是西方嚴肅音樂中的重要一員,因而,它的演出中也存在很多嚴肅音樂間相通的禮儀守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便是鼓掌禮儀。這點,其實非常重要。嚴肅音樂表演的全過程,是早已在開演之前就規定好了什么時候該鼓掌,什么時候該安靜了的。由于掌聲是對演出的音樂家們的最大尊重,因而,每當欣賞者胡亂鼓掌時,音樂家們并不會開心,而會反感,甚至會影響到演出的發揮。現場欣賞交響樂,鼓掌的傳統規定是:音樂家出場時必須給予掌聲。先連續性為樂團成員鼓掌,后單獨為指揮家鼓掌。樂曲開始后不許鼓掌,樂曲一般分為四個章節,掌聲只能在最后一個章節結束時響起。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在音樂會上下半場結束時,指揮和交響樂團的表演足夠精彩,掌聲可以持續很久。甚至能將走入后臺的指揮家請回舞臺,而下半場由于掌聲的熱烈,還能讓指揮家在正式演出結束后返場加演出1—2個該團拿手的經典樂章。至于演出中不可講話,手機調成靜音或關機狀態,保持交響音樂廳的室內衛生等等,既是交響禮儀,亦是大眾因堅持的文明禮儀。
三、忠實現場
來到交響樂現場的觀眾,不是每一位都是新樂迷或首次欣賞交響樂。正因為如此,筆者不得不提出忠實現場,這個最為關鍵的舞臺藝術代名詞。何謂:忠實現場。或許,很多樂迷在欣賞某個交響樂團演奏某一名曲之前,早已聽過無數大師名團的錄音或看過無數經典的視頻演出。有過預備的欣賞,是可以的。但過度的陶醉或拿自己聽過的版本與現場演出作比較,就是一種錯誤和落后的欣賞方式了。舞臺藝術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每一次的演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樂團的演奏也是不同于自己或其他團隊的。這種獨特性和即時性,或許會失去一些完美主義的外殼。但是,正是由于這種非完美,才造就了舞臺藝術的生命。此刻的演出不需要絕對的精準,此時的表演不需要與誰做出比較。因為,這樣的不重復性,才叫作:現場。人的生命不可能重來,人的成長不需要倒退,那么,現場音樂家的每一次演奏,也都是他們藝術生命的成長過程。欣賞者又何必拿別人的曾經與現在他們的成長作比較呢?欣賞現場,本來就是一種難得的奢侈。你看到也聽到了別人的唯一,理應拿出對自己生命的忠誠來忠實于現場的演出。
結語
交響樂,作為西方音樂文化的璀璨明珠,擁有著哲學般的深邃內涵。近年來,隨著音樂全球化的發展,中國大陸地區也開始掀起一股親臨現場欣賞交響樂的潮流。然而,中國大眾在現在欣賞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幾個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本文試從“欣賞準備”“交響禮儀”“忠實現場”,這三個方面來探討欣賞中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李萍.淺談音樂文化品牌的表現形式[J];歌海;2014年01期.
[2]李素娟,張譽琳.我國傳統音樂產業價值鏈問題的探討[J].管理觀察,2014年04期.
[3]Eric Garland,畢麗.音樂產業的發展(英文)[J].大學英語,2014年01期.
[4]張維剛.音樂產業應對新興產業價格模式的思考[J].價格月刊,2014年05期.
[5]吳長順,朱玲.中國大眾現場欣賞交響樂[J].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