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麗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各項改革的推進,近些年各類突發事件不斷涌現,高校作為人員密集的公共區域,容易受到突發事件的沖擊,從而給高校的和諧穩定帶來挑戰。本文著重對突發事件的類型、大學生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的思想和行為特點進行分析,總結突發事件當中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最終給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突發事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行為特點;問題;對策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社會轉型期的到來,各種思想得以匯聚碰撞,激發出了一些矛盾,引發出了各類突發事件。高校作為大學生聚集區域,思想行為方面極易受到突發事件侵擾。做好突發事件的應對,保障高校校園的穩定,是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突發事件的概念及高校突發事件的形成因素
突發事件指的是在一定范圍內出現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給社會及其個人帶來重大影響及傷害的,需要及時采取緊急措施應對處理的重大事件。突發事件具有不確定性、客觀性、復雜性、緊迫性及危害性等特征,帶來猝不及防的嚴重后果。
高校作為青年大學生聚集地,是大學生群體形成價值觀的重要場所,青年大學生思想上處于熱衷于表達觀念看法的活躍期,受到社會突發事件的刺激,在某些波及學生群體自身利益的問題上,容易滋生高校突發事件。[1]
對高校施加的引發突發事件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類:
第一,社會因素。一般指社會轉型過程中,受到社會形勢發展變化及人們價值取向趨向多元化的綜合影響而導致的事件。
第二,學校因素。以涉及學生群體的切身利益為主,學生群體與學校管理主體形成矛盾而發生的事件。
第三,個人因素。一般是因為學生個體價值取向錯誤,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思想偏激,導致行為失控,造成事件的發生。
二、突發事件的類型及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
1.突發事件的分類
(1)政治性的突發事件。涉及國家國體、政體及政府的合法性。表現為國際戰爭、國際事務沖突、政變、恐怖主義、敵對勢力破壞等。
(2)經濟性的突發事件。在經濟上發生的突然性的大幅度波動。表現為通貨膨脹或緊縮、股災、經濟危機、利率變化等。
(3)社會性的突發事件。泛指給社會造成較大傷害的突發事件。表現為罷課、游行、搶劫等騷亂行為,公共衛生事件也包含于社會突發事件內。
(4)生產性的突發事件及自然災害。這兩類都是發生頻率較高的兩種突發事件類型。如工礦爆炸塌陷、地震、洪災等。
2.面對突發事件時,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
青年大學生在面對政治性、社會性突發事件時,因為高度契合了學生群體的整體思想,在行為和表達上顯露出了以下特點:
(1)急于表達自身政治認識和態度。一方面,大學生群體具備較廣的關注面,但參與政治的愿望較為謹慎理性;另一方面,在涉及政治事件時,又促使他們急于關注社會,表達自己的意愿。如何在合理合法的范圍內,抒發學生的政治感慨,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難點。
(2)展現價值觀和價值標準。在面對突發事件時,大學生群體在價值觀和價值標準上常出現分化現象,一方面展現了自身對國家、社會和集體的責任意識;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價值取向的自私功利性。
(3)表達方式上趨于多樣。隨著信息化的發展,網絡得以普及,網絡化的信息通道沖破了地域及身份年齡的限制,在虛擬世界中使青年學生組成了不同的團體,青年學生通過便捷虛擬的網絡平臺,表達宣泄自己的思想和情緒。[2]
(4)易受社會媒體的引導鼓動。因為青年大學生本身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歸屬屬性,因此,社會媒體等媒介較易對群體狀況進行聚焦,通過或鼓動或炒作的方式對學生群體的認知和行為施加影響。
三、突發事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影響
1.高校突發事件對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挑戰
突發事件將社會和人們的生活置于危險狀態,而高校發生的突發事件則會給學校的正常教學及運轉帶來干擾破壞,學生群體之間缺乏安全感、信任感,誘使學生情緒不穩定。
隨著高校體制改革的推進實施,不可避免在各個方面會發生利益糾紛,涉及學生群體時,碰到突發事件的發酵,便為學生盲目化的思考處理問題打開了情感宣泄渠道,從而導致了高校學生群體之間、學生與學校之間潛在矛盾的爆發。
2.高校突發事件對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契機
首先,通過反面的事件案例,側面上為思想政治教育介入提供了入口,以突發事件為突破口,可以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知識進行補充修正,大學生也憑借自身的消化能力予以吸收理解,從而提高思想政治素質,面對突發事件時從思想上厘清思路,在行為上冷靜從容。
其次,通過突發事件背后的利益沖突,可以及時跟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背后利益糾結所在,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
最后,借助高校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方法指導,打開新思路。[3]突發事件的發生以突然性呈現,但突發事件本身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積累過程,因此,需要在矛盾集聚顯露階段,對高校學生加以思想引導和政治教育,把握學生群體的心理動態和行為特點,從而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面向突發事件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
1.對面向突發事件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體制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作用停留在培養鍛造社會主義建設者及接班人,輕視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突發事件的預防及應對上的重要作用,簡單將突發事件的處理歸攏為學校的安全管理部門的職責范圍。這種片面的認識導致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缺乏應有的危機意識,因為在教育內容中沒有將突發事件進行納入,學生接觸突發事件的案例研究也相應較少。
2.思想政治教育對突發事件的針對性內容貧乏
如上所述,突發事件在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嚴峻挑戰的同時,也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實例研究的契機,將突發事件當作一次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面實例,在對突發事件的分析處理中進行相應的知識培訓。然而現階段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將目光局限于一般政治理論、世界觀、價值觀及人生觀等內容上,對于突發事件發生處理機制缺乏相應的培訓指導。當有突發事件發生時,學校采用常規行政手段予以干預,喪失了將突發事件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機。也正由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突發事件的不作為,學生與思想政治教育兩者都感到在突發事件面前無從下手,十分被動。[4]
3.在對突發事件的心理感知、處理程序上能力缺失
當代大學生群體對突發事件的心理感知上盲目化、主觀化,簡單認為突發事件只是一類小概率事件,或認為自己不會遇到社會性公共突發事件,心理認知上存在思想誤區。對公共區域的安全措施及危機處理程序予以漠視或模糊應對,缺乏應有的危機觀念,不具備未雨綢繆、居安思危的安全意識。突發事件發生時,無法及時采取科學應對措施,出現慌亂情緒。所有的這些表現都與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忽視突發事件內容有關。
4.缺乏面向突發事件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
突發事件的突然性和擴散性,需要相關人員及時采取應急措施加以遏制,而高校作為輸出人才的重要基地,著力培養鍛造大學生的各種社會能力和心理素質,對于破壞性強烈的突發事件,更應進行有效的教育引導。建立一套科學合理而有效的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勢在必行。
五、面向突發事件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1.補充完善突發事件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1)突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在面對突發事件時,首先要始終強調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愛國主義、民族責任感、集體主義及一系列法律法規,從思想上、整體上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積極的人生觀和準確的價值觀。在面對突發事件時,在整體認知判斷上做到思想正確,領會突發事件背后的時代特征。除此之外,還應參照突發事件的特點,對各種信息進行整合利用,填充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2)轉變教育模式,注重教育培 訓。教育模式要從單一課堂化加以轉變,增加實際演練等方式,讓學生親自體驗突發事件的發生過程、處理程序,在實際演練中獲取經驗,提高處理能力。注重定期進行內容多樣的培訓學習,將生命教育及應急知識教育提到突發事件學習培訓的首要位置,對突發事件的避險程序和后續處理機制要著重強調,通過培訓永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實用。
(3)充分利用網絡,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隨著信息化進步,一些網絡軟件都應補充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中去,通過新的媒介傳播形式,拓寬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實現新型教育模式的轉變。
2.成立一支素質過硬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1)專業化與全員化的統一。面向突發事件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該走專業化和全員化統一的教育路線。一方面,學校的黨政干部、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教師等團隊要發揮主干作用;另一方面,要將全體教職工集體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隊伍里。對這兩部分隊伍人員開展定期培訓。
(2)成立心理疏導隊伍。一方面, 通過開展各種心理教育,強化學生心理素質,提高學生應對突發事件的心理承受力;另一方面,對已受突發事件沖擊的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消除心理陰影及焦躁感。
大學生在思想行為上處于活躍期,在面對突發事件時容易走向極端,因此,要注重加強面向突發事件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隨著時代變化,要對大學生思想教育內容、隊伍進行豐富,借助信息化手段,更好更有效地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王鳳臣,李忠祥,馮瑤瑤.突發事件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3(14):188—189.
[2]張 瑜,向波濤.如何運用校園網絡在突發事件中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4(12):39—43.
[3]王春華.試論突發事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銅仁學院學報,2009,11(03):20—22.
[4]李蔚然.基于突發事件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武漢:中國地質大學,2013.
(作者單位:四川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