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銳
摘 要: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美術課程在素質教育中的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中美術教師的課堂教學也要與時俱進,改變過去認知性和接受性的教學方式為互動性、多維性和綜合性的教學方式,同時美術教育不僅讓學生獲得一種知識,還能培養學生個性、創新精神以及合作探究精神等。本文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和培訓體會,談談新課程改革下的美術課堂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美術;課堂;教學
1.營造愉快和諧的師生關系,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是美術課的靈魂,寬松、活躍、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充分發揮創造力的條件,也是學生自主學習、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的催化劑。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能讓學生聽從教師的教誨,虛心接受教育。同時鼓勵學生異想天開,倡導“思維無禁區”,讓學生在課堂中大膽創作,敢于表現個性,容許學生提出疑問和不同見解,讓學生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不怕出錯,不怕失敗。作為教師,要從內心理解學生的情緒的變化及由此產生的種種表現,事實表明,學生的課堂氣氛應當是和諧、輕松有序,還要注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多鼓勵,少批評。這樣的課堂氣氛才能促使學生積極投入或參與到課堂教學的互動活動中去,才能形成和發展自己的個性。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興趣是積極探求知識的一種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它能引起學習的需要,產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干勁,學習上就會變“被動”為“主動”,學習興趣自然會不斷攀升,“難學”不就變成了“易學”么?學生是有情感、有自尊的活生生的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打開與學生心理溝通的橋梁與渠道,營造一種真誠、信任、民主、愉悅的課堂心理氣氛,形成一種富有人情味、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諧。
2.上好美術課,課堂導入是關鍵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愿望。”這說明了濃厚的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的潛能,并使之處于最活躍狀態,反之,則無精打采,效果也差。在我國現行的教育制度中,每個學生都面臨著高考的壓力,平時緊張的學習任務和為數不多的課余活動,使得很多高中生把美術課作為調解心情的休閑課。因此,高中美術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放棄枯燥無味的理論說教,轉化為以激發興趣為主的課堂教學策略。那么如何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關鍵在于課堂導入。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課堂導入能讓學生迅速產生求知欲,讓學生的學習跟隨興趣引導,為緊接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我在上印象主義繪畫時,我發現如果上課時教師說“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欣賞印象主義美術”,學生的表情是懶散的,好像這節課與我無關。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引入:我問同學們在暗部有沒有色彩,有的學生說有,有的學生說沒有,只有黑色。我評論道:說有色彩的同學適合做印象派畫家,說沒有色彩的同學適合做古典派畫家,我的評判猶如平靜的湖面激起了漣漪,學生便急于想要了解什么是印象主義,什么是古典派畫家。我再因勢利導:你知道印象派嗎?這節課我們就來討論有關印象派的內容。于是我趁熱打鐵通過總結推出課題。
3.引導學生提問,實現有效教學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創設問題情境,給學生一定的質疑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的學習欲望被充分激發起來,使學生處于心求通而為通的狀態。我在“渴望生活——凡·高藝術欣賞”一課的教學過程中,運用視頻和問題引導相結合的方式,介紹凡·高不同時期的作品風格和藝術人生。首先播放《向日葵》作品欣賞,請學生猜猜作者。通過多媒體進行有關凡·高的書籍封面展示,然后導入問題,凡·高幾歲開始正式學習繪畫,為什么選擇繪畫?分析凡·高為什么畫《吃土豆的人》,在巴黎他的作品發生了怎樣的改變?阿爾時期的作品有什么特點?你認為凡·高割下自己耳朵的原因有哪些?請分析凡·高最后幾幅作品的特點和內涵,為什么凡·高要走向死亡?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一石激起千層浪,拓展了學生思維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積極動腦、大膽探索,充分調動了學生自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使其開闊眼界、提高認識、增進知識,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感受、體驗、鑒賞藝術美的能力。
4.結合實際情況,開展豐富的課余活動
高中美術教材以欣賞課為主,學生實踐課較少。開展課余活動對于我校這樣的農村學校實施起來要困難一些,由于條件限制和學校在課堂安排等種種原因,導致很多農村小學、初中沒有開設美術課或沒有開足美術課,這使得很多學生缺乏最基本的美術基礎。沒有作畫體驗,進行欣賞就有一定難度。所以我在教學中結合實際情況,利用課余時間安排學生靜物寫生、風景寫生、人物頭像寫生、人物速寫、簡筆畫及創意課等實訓,讓學生體會空間、平面、用筆、用色、觀察、創意等。每周都會選一些優秀作品進行展覽,利用假期帶領學生到本地的旅游風景區去進行創作。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又能激發學生創作的欲望,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美術知識技能。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認為:“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只有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才能從根本改變美術的教學現狀,相信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加強,美術教育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燦爛。
(作者單位:福建省南靖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