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君
摘 要:管理學理論發展的日趨成熟完善為管理范式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國內外學者根據管理理論的發展現狀提出了不同的研究范式,以便于更好的進行管理學分析,這些范式指導了人們對人類行為進行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從以人為主和科學性兩方面揭示了人們的工作行為。該文就管理學研究范式的發展過程和學者們目前的研究現狀進行簡單的歸納梳理,并從科學主義范式和人本主義范式兩個角度來分析,最后闡述了新形勢下管理學范式的方向和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管理學范式 人本主義 科學主義 研究范式
中圖分類號:F2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6(c)-0199-01
1 關于范式的概述
1.1 范式的起源與分類
范式一詞起源于美國著名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1962年在《科學革命的結構》這本書中,認為范式不僅包括特定共同體的成員所共有的信念、價值、技術等的集合,還有具體性元素。范式一詞的問世引起了科學界的震動,喬治·瑞澤爾認為范式是存在于某一科學論域內關于研究對象的基本意向。在哲學領域中,當然還有史學、傳播學、教育學等各個領域的范式理解,我們會發現學者們對范式的理解都是源于的庫恩的范式界定中,各自的內涵因研究領域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面對范式的內涵學者們有不同的見解,英國學者瑪格麗特·瑪斯特曼(1987)從《科學革命的結構》中列舉了庫恩使用的21種不同含義的范式。Philippe Werner-Wildner(2012)認為范式具有生物角度上的不同發展階段:誕生期、黃金時期以及衰落期,每個范式間是可循環再生,而這個循環就是對其發展的證明。
2 關于管理學范式
2.1 管理學范式的定義
在管理學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從前科學時期到常規科學時期的轉變,一個學科一旦出現了統一的范式以后,就進入常規科學時期。在管理學理論研究中,意大利管理學家喬萬尼·多西(1982)最先提出了“技術范式”和“技術軌跡”。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彼得·F·德魯克(Drucker,1999)認為管理學范式為學科領域的學者們及實務工作者下意識地持有,通過各種各樣的表述被包含在學科中的東西。趙曉毅和劉家順(2011)界定了管理學研究范式是管理學科學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則、途徑和過程,是管理研究遵循的思維方式。
2.2 管理學范式的分類
各個流派對管理學理論的不同見解形成各自的管理學范式,最早的要屬布賴爾和摩根(Bllrren和Morgan,1979)的定義,將其分為職能主義范式、詮釋型范式、激進的人道主義范式和激進的結構主義范式。Crockett(2005)從文化的視角將當今管理學研究中存在的競爭性范式概括為四種:主流的利己主義范式、康德主義范式、社會—— 經濟范式及德性范式。張闖(2011)從研究方法視角提出了管理學領域中的社會網絡范式。可見無論學者將管理學范式如何分類,都可以納人布賴爾和摩根的范式分類中。
2.3 科學主義范式
現代管理學第一個系統化的知識體系或理論形態起源于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羅,管理學的各個流派,都要在對泰羅制的繼承抑或批判之間做出選擇或回應。胡國棟(2013)將科學主義范式的發展階段作了總結,認為福特制與泰羅制完成了科學主義范式在管理中的奠基與定型;二戰后,西蒙提出“有限理性”預設和數量模型、計算機的普及是科學主義范式在管理研究中的發展。但是,很多學者對科學主義范式提出了質疑,早前質量管理大師約瑟夫·朱蘭就指出:沿用泰羅體系會使數百萬充滿智慧的人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利用。針對科學主義范式維度的不足,人本主義范式對其進行了必要的修正。
2.4 人本主義范式
管理學的人文主義范式可追溯到瑪麗·福列特,也有人認為是20世紀20年代末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梅奧等人的霍桑實驗引起對人性的關注;人本主義強調一切思想和理論的誕生都應以人為出發點和歸宿,能夠揭示人的生命、等非理性存在的意義,反對將人認為為科學理性的存在。羅珉強調現代管理學和后現代管理學僅僅是對人本主義精神“述而不同”的解讀。但人本主義范式也有自己的缺陷,它把管理學看成是完全由人建構的事業,從而忽視了技術。
3 管理學范式的發展
那種將管理學范式人為地劃分為科學主義或人本主義是錯誤的,這會阻礙管理學的發展。著名的美國女管理學家瑪麗·福列特指出:永遠不能把人與機器截然分開,并預言管理領域中人際關系的研究與對生產技術的研究密不可分。
因此,郭英和袁冬華(2009)從泰羅的思想體系的再闡釋以及人文研究方法向科學管理研究的滲透兩個方面分析了泰羅主義與人本主義管理范式統一的方式。郭曉(2012)就曾指出,以管理實踐為對象的管理學研究,應構建面向“中國問題”的研究范式。很多學者認為強調科學主義范式和人本主義范式之間存在著共同的文化基因, 文化主義范式就是當代條件下對科學主義范式和人本主義范式的進一步綜合。
4 結語
從范式一詞的問世,到管理學理論的豐富,國內外學者、管理學各種派系都為管理理論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奠定了管理學范式的確立。通過學者對管理學范式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1)無論管理學范式如何分類,都離不開科學和人文的角度,這兩大分支的發展構成了早期管理學的發展史,它們是管理學范式缺一不可的組成部分。(2)科學主義范式和人本主義范式之間的缺陷和矛盾之處,并非不可調和,因為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有著共同的文化基因。(3)無論是從科學主義范式到非科學主義范式的轉換,還是科學主義范式到人本主義范式的過度,亦或者是文化主義范式的興起,其中都包含了科學主義范式和人本主義范式的成分。沒有絕對單一的管理學范式,科學主義范式和人本主義范式是彼此包含的,只是側重點不同。(4)未來管理學范式的發展也必將是科學主義范式和人本主義范式的綜合,而我們要做的只是調整二者在不同環境下的比例,研究因地制宜的管理學范式。
國內學者對管理學范式的研究給了我們很大警示:范式與一國文化的關系密不可分。我國管理學的發展起步較晚,在范式的研究上也是以西方管理學理論為基礎探討我國的管理學范式。因此,未來我國管理學范式的發展必然是,構建面向“中國問題”的管理學研究范式,在社會主義大環境下,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戰略和以人為本的思想將是我國管理學范式發展的核心要素。
參考文獻
[1] 羅眠.構建管理學學科體系的研究范式和經驗法評析—— 兼與張遠鳳同志商榷[J].管理學前沿,2003(2):24-28.
[2] 張闖.管理學研究中的社會網絡范式:基于研究方法視角的12個管理學頂級期刊(2001一2010)文獻研究[J].管理世界, 2011(7):154-162.
[3] 胡國棟.科學與人文:現代性的主題分化與管理學的范式分裂[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3,29(11):59-63.
[4] 戴國斌.中國管理學研究的人本主義范式[J].管理學報,2010,7(2):171-176.